4《把时间当做朋友》精读版笔记

4《把时间当做朋友》精读版笔记_第1张图片
4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作者:李笑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作者简介:

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他,经历丰富,与众不同。东北人,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阴差阳错成了留学考试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

他写书,且畅销。著有畅销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常年位于同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授课风格以朴实、有效见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也在探寻自己的心智成长,写作之路由此延伸。他的个人独立博客中,“把时间当作朋友”、“想明白”和“我要问笑来”等系列文章深受读者欢迎。

全书简介: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个人评书:

第一次读本书的时候,当时正在寻找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但是看了本书,才发现时间是无法管理的,人需要管理的是自己。笑来老师用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清晰明了的写出了他关于成长的方法论。详细描述了开启心智的过程,非常受用。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3、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4、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5、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6、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本书的知识?

7、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我以后怎么用?

如果你无法清楚的回答上述问题,说明你并没有理解吸收这本书的知识,这样去读书,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知识没有吸收消化,还是别人。所以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求量不求质的读书是浪费你的时间。

以下是本人阅读这本书所做的框架和核心内容笔记,目的有两个。

第一、加强阅读的时候理解与吸收;

第二、方便复习的时候回忆;

你想通过看笔记而不读书,是不行的。这个笔记只是在你没有读本书之前,给你一些信息帮你判断你是否需要分析阅读本书。

作者核心观点:

1、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开启心智)越好。

2、时间无法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思维导图:


4《把时间当做朋友》精读版笔记_第2张图片


一、所有人的困境


有一种病,叫做“时间恐慌症”,通俗的说,就是觉得“没有时间了”,它有千百种古怪的症状。

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的“时间压力”感受。“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却是冷冰冰的现实。

“没有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惧,使患者的身上集结并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

“没有时间了”,其可怕程度几乎无异于死亡。死亡本身其实并不可怕,面临死亡的过程才真正可怕。如此看来,很容易想象那些既勤奋又懒惰的学生面临的是怎样悲催的境遇。

二、开启心智的过程

1、了解心智力量的差异


几乎所有拒绝学习的人其实都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这个推理准确无误,才那么理直气壮地选择拒绝学习: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所以,你必须要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

当我为了能够回答学生的那个问题而认真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我去学习什么的动力竟然与那些人拒绝学习的理由是一模一样的。有些人还在疑惑“我学这个到底有什么用呢?”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心里想的是“不知道学他究竟有什么用,但正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才可能更有价值呢!”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我们已经看到,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心智力量的差异会使人们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选择。

例子一:

面对“愚蠢的上司”,几乎所有那些不停抱怨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特征:把“上司很愚蠢”作为偷懒的借口而已。有强大心智的人会思考“他的这个缺点是否会阻碍团队目标的实现?”。

例子二:

人们总说他们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事实上,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那件事情,没有在那件事上受挫折,也没证明那件事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事实上,当很多人放弃原来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最终会发现,这件事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没多久,这些人又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其他事情。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例子三:

学生总是过分关心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是否足够巧妙、是否有效率。然而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不断的重复,重复一年以上。

以上的这些例子,可以清楚的告诉我们人们心智上的差异可以达到怎样令人震惊的地步。更令人心惊胆颤的是,这种差异要么被忽视,要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被拒绝承认。

2、开启自己的心智


什么是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在众多的定义中,我更倾向于乔治·博瑞的定义:

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a.获得知识;

b.应用知识;

c.抽象推理。

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如若一个人错误的认同“智商天定”的观念,那么他就可能错过发展、培养、重建心智的机会,甚至连开启心智的机会都没有。

了解心智的起点

运用自己的心智,我们会知道每个人可以把自己划分为两部分:自己知道的与自己不知道的。每个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划分为两个部分:别人知道的和别人并不知道的。可以用如下这张表来审视自己。

4《把时间当做朋友》精读版笔记_第3张图片

也许对每个人来说,自己身上最为隐秘的部分就是上面表中的阴影区域: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这个自己究竟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现在竟然仅凭你的心智就知道了这样的一个自己的存在!

控制自己的大脑

如果我们不去控制自己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大脑所控制。通过一定的练习,肯定能做到摆脱你的大脑的控制。

如何确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部分做到了。方法很简单,看看每天你做的事情里,有多少是尽管无趣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却是不重要的。如果,你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摆脱了大脑的控制。

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

为什么很多人总那么没记性?因为在遇到挫折或者面对那些曾经的错误决定最终带来的惩罚的时候,你太痛苦了。而这样的痛苦,必然被大脑自动列入遗忘的序列,并在你大脑里彻底消失。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

推迟满足感

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大多数让你的天性,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平静的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工作和学习上控制这种天性是最重要的。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技巧,但是,立即见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过是了两种情况之一:

a.寻找这个技巧已经花费了大多的时间。

b.这个技巧可能有后遗症,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只有极少数最终掌握了这种能力,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

3、开拓我们的心智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和突破局限

获得更多的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获得知识有以下方式:

1、试错、观察

2、阅读

3、正确的思考

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或者说知识传递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在一定的层面上是适用的,不能彻底否定它的重要价值。但与此同时,必须认清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1、个体的经验有限

2、群体的经验有限

3、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人的一生中,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有了文字能力才能通过阅读摆脱种种局限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后还要学会逻辑、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然后才可能成长。

提高自学能力

1、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2、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3、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5、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6、了解学习的进程

学习的终极技巧: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清楚明了的表达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你没能给别人讲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明白。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

如何正确的对待老师

1、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2、要明白“做的最好”和“教的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

3、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

4、无论哪一个老师,都有出错的时候

耐心培养记忆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记笔记的几个好处: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只有记笔记成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

三、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1、精准的感知时间


《奇特的一生》中的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用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的流逝。

既然时间管理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的感知时间;而后在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2、时间账本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原谅自己。记录的方式可以完全不必在意,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客服懒惰的过程。

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第一组练习: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昨天你都做了什么。逐条记录,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做那件事所花费的时间。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前天你都做了什么。同样逐条记录。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大前天你都做了什么。同样逐条记录。

第二组练习: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周你都做了什么。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月你都做了什么。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上一个季度你都做了什么。

认真回忆一下并记录过去的一年里你都做了什么。

第三组练习:

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晚上回忆一下并记录当天你都做了什么

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随时记录你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制作时间的预算

把每天的事情罗列出来

给列表中的每项任务标上权重值

区分有用和有趣

3、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列表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使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没必要的浪费时间。在长期使用列表的过程中,我发现确实有些经验值得分享。

1、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2、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3、列表没必要工整

4、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5、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6、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7、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8、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4、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有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四、更多思考


1、关于效率


你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的有效率。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活动。

为什么有的人好像很忙,却总是拿不出成绩,他们的效率很差,根源在于,他们其实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难度的工作。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部分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

究竟什么会导致一个人拖拉呢?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大多数人喜欢先做甚至只做自己喜欢的。挑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任务有最后期限要求并且有相应质量要求的话,这种做法必然导致拖拉。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时间的认识:

人们普遍相信他们在明天会拥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钱;

人们普遍相信自己明天会有更多的时间。

大多数人做事拖拉,并不是他们没有勤奋的意愿,只不过是被自己的大脑所限制,以为他们在将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办事拖拉实际上是学习能力欠佳的最终表现。克服办事拖拉的毛病,应该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时间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种种技能;

诚实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相对于这些技能上的熟练程度;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a.短期:求助于他人;b.长期:求人不如求己,开始学习;

测算时间,把自己擅长的部分放到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

养成记录的习惯,以便自己随时监督自;

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2、把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健身馆里人来人往,却很少很少的人在坚持,常年坚持的人数占总会员数量的千分之二不到。

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最初的时候一下子练得太狠了,狠到实际上谁都坚持不下来的地步。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从一开始就拼命呢?因为他们前期松懈了太久,现在突然发现时间不够花了,最后期限马上就到了,所以,只有寄希望于“速成”方法的存在。

3、关于开源节流的几点建议


最有效的开源方法之一:尽量同时做两件事情,但必须认真选择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节流方法:

不要盲目的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不要做这几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不要说:“要是......就好了!”

不要浪费时间自卑

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

五、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你看到别人之所以显得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太多的准备。

提前准备的好处

灵感: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是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

耐心:大多数人的失败与慌张都是基于同样的机理。准备不充分的人面临的困境,好像是个手铐,越挣扎就被箍的越紧。面对最后期限,无法不产生无比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分散注意力,使得产能低下到极限;反过来,产能低下和时间的紧迫所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更加焦虑,恶性的死循环。

所谓的耐心,本质上就是时间的投入。

心理学家用特别简单、准确而又非常精巧的方法清楚的解释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对一个5岁的孩子了来说,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20%,而对一个50岁的人来讲,未来的一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1/50,即2%。所以,从感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好像越来越快。

罗素曾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一个人的心智开启,只需要一个挣扎的念头而已。但仅仅一个念头却又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但还是挣扎一下吧,因为无论如何,反正我们早晚要为自己的过去买单,逃不掉的。

六、小心所谓的“成功学”

人人都能成功,你是否相信

成功的定义

努力是应当的,无需强调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不要相信运气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4《把时间当做朋友》精读版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