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ucket list 影评

偶然看到The bucketlist的海报,在知道自己罹患癌症,濒临死亡之前你要实现什么愿望,对于死亡,生命这类沉重的话题,天性没有抵抗力,迫不及待观看故事。

两个老头儿。

一个是黑人机械工Carter,话不多,博学,一直梦想当历史教授。

一个是亿万富翁Edward,社会地位极高,话唠,暴脾气,幽默。

因为癌症,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就算你穷得只剩下钱,就算你饱读诗书是个活体百科,都需要接受癌症最坏的结果。

为了事业牺牲健康,为了生计放弃梦想。想起古大侠四大维度高度 宽度 深度温度,平衡才是系统的最优值。人是很贪心的,想要有影响力,想要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想要学富五车,也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影评提及美国著名心理分析医生伊丽莎白通过对晚期患者访谈及研究患者濒临死亡前心理活动,大致分成拒绝-愤怒-妥协-沮丧-接受。

第一阶段denial否认

否认自己患绝症,否认是自我防御机制,意义在于抗击痛苦。

第二阶段anger愤怒

最初的否认无济于事,愤怒,狂躁,嫉妒,怨恨之情便开始,愤怒根源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无法享受生活,实现人生计划。

第三阶段bargain交涉

自我设定最后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实现遗愿

第四阶段depression抑郁

失落感焦虑,来自于生活、情感、工作等

第五阶段acception接受

这一阶段病人睡眠像婴儿一样单纯,对一切事物都不在有兴趣,找到安宁

了解生命最后阶段的一切焦虑,恐惧,希望,能更好给予临终病人关怀,伸出援助之手。联想到自己曾大病想不开的情景,想起理解不了奶奶生病后无能为力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坏脾气,可能经历凤凰磐涅,置之死地而后才能得生。

电影有一幕很有感染力,实现bucket

list里面非洲大草原猎狮,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高声唱着:“Lions are sleeping

tonight”重症不得不卧床重新接受手术治疗,Carter写了一封信给Edward,上面介绍着Luwak咖啡的来历,这种昂贵的咖啡竟然是麝香猫的粪便,两人笑到流眼泪,我突然很羡慕,肯渴望有能够相伴相知的友情。面对Carter"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等愿望,Edward嗤之以鼻。而他的愿望看来疯狂得多,"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纹身","跳伞","去埃及看金字塔","猎狮",当然Carter对此也不屑一顾。就因为他们共同的愿望,他们穿梭在世界各地--极地冰原,印度,开罗,北京,香港,西藏……

随着清单上的列项一条一条被划去,却有更多的愿望加入进来。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让Carter和Edward真正明白了生活的含义,他们用时间赋予给他们的洞察力和幽默感,Carter回到家里,妻子感恩一个充满爱的丈夫回到自己的身边,Edward不再飞扬跋扈,来到女儿家门前,亲吻了世上最美丽的女孩-他的外孙女,经历相认和拥抱。

他们生命变得彻底地圆满,同时也发现了那个一直隐藏起来的真正自我。生命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尽情地绽放,不像麝香猫咖啡那样完美的不可及。

这部《The bucket list》,选材情节套路上都并非突破之作,没有灼烧我的观影沸点;但它温馨感人,娱乐性,精心的细节,真诚的情感。但给我某种珍贵的人生启迪,还是推荐可以一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bucket list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