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产业发展简史

液晶屏现在到处都是,电子表、计算器,手机屏幕、高清电视和电脑显示屏等等。在这个产业快速变化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呢?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1张图片

19世纪后期,科学家就发现了液晶这种东西。一直到了1960,一家美国公司开始把液晶用于显示技术。

在1961年,美国RCA公司普林斯顿试验室发明了液晶显示技术

直到1968年,RCA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模型,在纽约召开了发布会,日本企业参加了发布会,由此知道了美国人研发的这项新技术。

RCA公司虽然发明了液晶显示技术,但是液晶显示速度太慢,颜色也太单调,距离能看的彩色电视还有很远。时间一长,RCA公司就有点绝望了。

到了1970,其他美国公司也因为类似的理由,先后放弃了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

但在RCA公司发布会上见到新技术的日本人,可对液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率先出手的,是日本钟表企业-精工。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2张图片

日本人研发出了用于石英表的集成电路,但在显示方面始终没有突破。看到液晶技术,精工大喜过望,赶紧购买技术许可,造出了液晶显示的电子表。

日本人发明的电子表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把瑞士机械手表逼入绝境。传统的机械手表后来是通过转向奢侈品,才赢回了局部市场。

1988年,夏普、东芝、NEC等公司,都具备了生产大尺寸液晶屏的技术。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3张图片

1990年,全球90%的液晶显示屏在日本生产;到19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又上升到95%,日本人几乎独占了液晶市场。

1991年,夏普率先开动了第一条大尺寸液晶屏的生产线。

1992年,IBM公司推出了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它的第一个产品700C,采用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市场一下子被引爆了。夏普、NEC、富士通等等日本企业纷纷响应市场需求,开建了第二代液晶生产线,生产笔记本显示屏。

1993-1994年,液晶生产进入了第一个周期——价格下跌,利润大减。日本企业因为亏损,削减产量,于是一批液晶行业的日本工程师就失业了。

韩国的三星集团就抓住这个机会,在日本开设研发机构,招揽这些失业工程师,开始筹备液晶生产。

1995年,三星、LG两家企业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产线。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4张图片

韩国企业进入液晶产业以后,“反周期投资”成了他们的大杀器。液晶产业进入周期的低谷。面对巨额亏损,韩国企业不但不像日本企业那样削减产量,维持价格,反而坚持大举投资,扩张产能。

2001年,三星、LG两家公司咬牙投资了5代生产线。投产以后,韩国企业就彻底赶超了夏普等日本企业。三星、LG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5张图片

被韩国人一举超越的日本企业这时才如梦方醒,夏普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保守态度,越过5代生产线,直接投产尺寸更大的6代生产线。

但日本人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进入21世纪以后,不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中国台湾的液晶生产也开始高速成长,两面夹击之下,日本企业节节败退。

有人预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拥有巨额投资能力的中国企业,早晚也会杀入液晶产业,复制韩国人的成功。要是仅仅比投资能力,中国也不差钱啊。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6张图片

2003年1月,京东方对外正式宣布,用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的一条液晶生产线。同时,他们还想在北京开建一条5代液晶生产线。

2006年,液晶周期低谷到来,京东方和上广电都陷入巨额亏损,但京东方因为掌握自主技术和供应链,敢于抓住机会逆市投资,扩大生产。

2007年,京东方因为产量大增而迅速转为盈利,上广电则继续亏损3亿,最终在2009年黯然转让。

液晶产业发展简史_第7张图片

目前,京东方在全国拥有11条液晶生产线,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是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额。京东方的出货量目前已占全球22.3%,超过了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

对于现代电子产业做个简单回顾:

1.产业变化特别迅速。只有从小处着手,一边赚钱一边投资研发,逐步养大这个产业。这是美国人的教训。

2.运营的重要性,正在超过制造的重要性;资本策略的重要性,正在超过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日本人的第一个教训。

3.分工不再是纵向一体化,而是水平一体化,是全球产业链大分工。总想着自己把全部的活儿都干了,把所有钱都挣了,最后会丧失竞争力。这是日本人的第二个教训。

4.实验室技术和工厂技术同样重要。工厂技术是指那种在实干中不断积累的细节技术,它往往决定了你产业规模的扩张能力。这是日本人的第三个教训。

5.整个产业的成熟需要的条件特别复杂。它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是政府的事、全社会的事。只有一个国家的总体能力跟得上,电子产业才能生根成长。这是中国企业摸索出来的经验。

,

你可能感兴趣的:(液晶产业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