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书原因
班主任界有几本书是很出名的,大家都推崇备至,万玮的《班主任兵法》是其中一本。前段时间读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也是其中一本,我以前被学生折磨时看过旧版,给了我很多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方向,很适合新班主任看。
二、我的感受
《班主任兵法》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先看了几篇实践篇,觉得处理方法也不是那么神啊,有些地方还很牵强。但多看几篇发现,这些招数我平时也用,但我用的时候随心,万玮用的时候却有理有据,步步为营。这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叫兵法——同样的方法,状况不一样,对象不一样,收效也截然不同。
有时我觉得,现在做班主任的自己像笑面虎,整天笑嘻嘻,可是学生还是会怕我,因为他们知道我有招,只是不轻易用,我还挺“同情”我的学生。万玮在书中有一句话:我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老师,那些简单可爱的孩子们啊,他们纯真稚嫩的心,总是要被我煎熬。看到后觉得就是在说我的学生。但看完这本书,我更“同情”万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心机班主任,学生根本无力招架。
书中提到,孙子兵法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城,就是以武力去征服学生。攻心,就是了解学生心理和动机,对症下药。
刚毕业时,我对学生很温柔,可是第一届带的班级很乱。于是我听取同事意见,对学生变得很凶,班级开始好转,但学生和我不亲近,班级成绩也不好。第三年,我带了一个新班,我采用了鼓励代替第一年的纵容和第二年的打压,班风学风都很好,成绩也稳步上升,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甜头。
在第四年到第七年,我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做得如鱼得水,有时做得急功近利,我也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第八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带班想法,我找到了自己做班主任要追求的最本质的教育目标,不需要再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改变,也不需要再为领导的期待而着急,因为我知道教育是慢的,教育的眼光要放远,于是我不再急切,几乎放弃攻城,而转为攻心,也正因为如此,我去考了心理学硕士。
靠攻城管理班级,也许孩子们在反抗过后,表面上会遵守纪律,会认真听课。但靠攻心管理班级,慢慢把正能量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孩子们会由内而外地改变,从内心去肯定规则和努力的作用。
三、精彩摘抄
1、现在的学生难教,因为他们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傻”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对教师的尊重也急剧减弱,教师要继续维持以前的“师道尊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学生更多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而很多教师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因为自己是教师,学生或家长就必须尊重自己。如此思维,工作必将碰到麻烦。
2、如果有老师对学生恨的要死,还在跟别人讨什么招数的话,我可以说谁也帮不了你,而且老师这个职业对你来说并不合适。
3、在班级工作中,如果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我总是第一个反思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我有复盘的习惯,所以“下棋”的水平才可能越来越高。
4、如果有很多很多人来拍你的马屁,那么便不是那些人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
5、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秘书了,要做什么事我会提醒你的。没办法呀,你老人家记性不好,总是要忘事,只好我辛苦了,你的级别不低啊,年级组长给你做秘书。
6、把那些偷东西的人看作是病人,而不是坏人,我们的做法就会更加人道一些。
7、新教师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最初的一段时间基本是相安无事的。通常情况下,双方都会相互试探一下。学生有时会有两三个人率先发难,出一些难题让教师解决,如果教师显示出强大实力,学生们自然收敛起虚浮,认真对待教师;若是教师被试探出来“营寨空虚”,那么学生不久便会大举进攻,教师势必抵挡不住,迅速败下阵来。
8、爱学生当然是基础,没有人会否认。但是,爱便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去看看天底下的母亲,有多少因为不恰当的爱反而给子女造成成长的障碍的?
9、传统教育学告诉我们,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群体自身。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群体,教师对学生有影响,学生对教师也有影响,教师对学生有控制,学生对教师也有控制,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反斗争。
10、学生每天读书也挺累的,碰到一个上课乏味的老师确实没劲,如果这老师还经常骂人,不反抗才怪。
11、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批评,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亮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
攻心就不同了,对手学生中出现的间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子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日目的。
12、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本着保护自己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真正有效的惩罚一定是对学生心灵的惩罚。
13、主任累得要死,班级里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起先觉得一本书是薄的,没多少内容,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想到了很多问题,读出了书中隐含的大量知识,书一下子变厚了;等到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书中很多内容都成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书就又变薄了,用很少的言语就可以精确概括。
把工作做在事先,你就会很轻松;等到出了事情再去处理,就已经被动了。
14、比如说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急功近利,缺乏耐心与宽容心的例子比比皆是,恨不得这些学生一夜之间老母鸡变成鸭,一个个都实现质的飞跃。学生进步不大,或出现反复就唉声叹气,丧失信心,结果是这些后进生经过我们教师的教育,不是变好了,而是更差了!
15、有一些教师,总是心太急,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犯一点点小错都不肯原谅,都要批评。学生进步不大,就要严辞训斥。于是,作业布置很多,题海战术,卷子一张接着一张;上课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还要经常拖堂;总觉得学生的进步不够大,要是退步了更是不能容忍,至少是一顿臭骂。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不反感呢?他很想做出成绩,弄得学生都很讨厌他,结果适得其反。我对这些教师有一个描述,叫作立功心切,用力过猛,翻了过去。
16、邓小平说,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
17、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受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18、游击战主要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使用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19、“弃小不顾者,有图大之心”:学生不守纪律,我不生气;学生犯上直言,我不生气;学生成绩不好,我不生气。为什么?我关注的是学生的茁壮成长,我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健康,我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健全,我关注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我有“图大之心”,我自然可以“弃小”,我有高一层的理念,我自然可以“轻”。
20、与学生距离近了之后,却发现学生会不尊重你,班级纪律成问题,学生们并不自重,理想中的宽容成了现实中的散漫。于是新老师开始观察老班主任是如何带班的,看来看去,看出一个字,那就是“凶”。凶的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学生在他面前噤若寒蝉。教师和学生严格保持距离,班级纪律自然是很好,各项常规评比也是遥遥领先。新教师很是纳闷不解,虽然心有不甘,然而最终还是会选择走这条道路。因为这条路走下去,至少能立马见到阳光。而宽容的办法,往往会品尝到现实的苦果。
21、初接一个新班,班主任可以先以柔弱示人,不必轻举妄动,而是要先细心观察。学生自会来试探老师,让他试探,不必理睬,不要让他感觉到你的刚强。可以冲他笑一笑,一笑置之。学生很可能会欺你软弱,而无所忌惮以至得意忘形。你只需冷眼旁观,待到所有情况了然于胸,胸有成竹之际,令旗一挥,露出刚强本色,三把大火熊熊燃烧起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你的刚强自然收到实效,而你行事公正,学生自然对你心生敬意。有了背后的刚强作基础,你再对学生柔和,学生既能感受到你的亲和力,同时又会对你尊重有加。
22、老师要恪守外柔内刚之道。对于学生的原则性的错误,比如说考试作弊、偷东西,撒谎,恃强凌弱等行为,要坚决地予以处罚。但是这种坚决,要以柔和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说,教师与学生谈话时,态度不必非常强硬,而要循循善诱,在告诉学生处罚决定时,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解释,让学生理解。若学生哀求不要处罚时,教师不可丧失原则,要告诉他自己既然有勇气做那些事情就应当有勇气承担后果,要把这次的处罚转变成自己的动力等。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失望和期望。
23、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赏不同,没有一个人喜欢受罚。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怕被惩罚,更不用说是重罚了。可以只赏不罚;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必要时改罚为赏;赏罚要公正;赏罚要“诛大赏小”;赏罚只是外部力量,要更关注学生的内在动力。
24、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很多教育措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目标。我们批判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本来只是一种手段,现在却被当成了最终目的,而真正的教学目的则被遗忘和忽略。教师的头脑中只有分数、只有升学。学生如此,家长如此,整个社会都是如此。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状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在功利心的驱使下,错误的目标暂时仍然会吸引千千万万人的目光。这正是令人痛心之处:当目标不正确时,我们的努力越多,错误也就越大。
25、有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情绪失控,说了过头的话,便是迷失目标的一种表现。要知道,最初,他是教育学生认识错误,可是,最终反而南辕北撤,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而把教育学生的目标抛干脑后。还有的教师心胸狭隘,对学生的一些无知的过失耿耿于怀,甚至与学生斗气,更是不值得,有失教师身份。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教师只会严厉地惩罚学生。惩罚不断失去效果,于是惩罚的方式不断升级,到头来,惩罚成了目的,教师为惩罚而惩罚,这样的惩罚不但不能产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一下,便会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惩罚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达到目的的话,惩罚并不一定是必需的。
26、用激励、褒扬去鼓动学生。褒扬是一种方向性的暗示,学生很有可能朝着你指示的方向努力,学生一旦努力了,有成绩了,教师马上予以肯定,再送上几顶高帽子,把学生的进步加固,断了学生回退之路,这样,便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的目标。学生在沿着教师指示的方向努力之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处于开启状态了。
27、当人处于开启状态时,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积极的,活联的。各器官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人体的工作效率提高,此时的人渴求获得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渴求提高,有不断学习与工作的欲望、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会因为取得的成绩而进一步増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8、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常常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在学生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候,教育的时机也就凸显得最明显。当时机出现时,平庸的教师可能会火冒三丈,或者牢骚满腹;而高明的教师,则是高远瞩,胸有成行。正确把握教育的时机,是我们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内功。
29、要改变一个人,通过集体来改变他是最好的方式。高明的班主任要善于经营集体,要善于借力打力。要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制约,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善人所处的环境。
30、好的班级氛围,是一点一滴形成的。班主任首先需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领袖型的学生,影啊力颇大,一类是盲从型的学生,通常都是从众的。从高效率工作的角度出发,班主任要把精力着重放在那些领神型的学生身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他们,也就引导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