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

来源:瀚能设计师俱乐部

临夏民族大剧院坐落于甘肃省临夏市规划新城的核心区域,用地面积52,3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约46米。


▼远眺大剧院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2张图片


应业主的强烈要求,造型需采用中东地区阿曼马斯喀特清真寺穹顶的比例形态及图案纹理,但要把这样精致且具象的造型放大成一个直径90米、总高46米的公共建筑,无疑给设计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个传统的躯壳里融入现代的设计手法,给当地人民留下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属于现代的建筑作品变成了设计师的设计宗旨。


▼造型采用阿曼马斯喀特清真寺穹顶的比例形态及图案纹理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3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4张图片


再三考虑之下,设计师放弃了传统的金属幕墙这一“简单粗暴”且昂贵的解决方案,采用与国家奥体中心“鸟巢”相类似的结构,即以箱型截面钢梁相互焊接来“编织”出穹顶“纹理”的整体空间结构,壳体结构、幕墙结构及幕墙纹理三合为一,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成本。最终,内外通透并富有力量感的壳体让整个建筑外立面的虚实变化成为可能,从建筑底部的“不透”逐渐过渡到顶部的“全透”,配上“雪山白”的选色,将原本具象的穹顶造型抽象化。这样既达到了建筑的整体效果更呈现出重型钢结构的雄浑魅力与不朽气息,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壳体结构、幕墙结构及幕墙纹理三合为一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5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6张图片


大剧院总高度约46米,为保持穹顶高度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将大剧院内部主体向上抬高一层。下部用来设置贵宾厅和大面积装卸场地以满足功能需求。剧场设计容纳1052位观众,包括102个可活动座椅。观众厅分为池座和楼座两部分,池座可容纳860位观众,楼座可容纳192位观众。舞台是整个剧场的核心,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品”字形布局并拥有一个由两部分组成面积为120平方米的乐池,可容纳100人的交响乐队。中心演出区域的舞台则拥有侧车台、15米见方的大型车台、冰车台、芭蕾舞台、直径为14米的行走式转台、五块双层电动升降舞台等功能。这些功能舞台通过电脑控制可以升降、旋转和移动,能够完成复杂的剧幕场景变换,充分满足了音乐剧、歌剧、芭蕾、戏剧和综合文艺演出的不同需求。


▼将大剧院内部主体向上抬高一层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7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8张图片

 

▼剧场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9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0张图片


在视线设计上,楼座最远26米,小于33米,向下倾角20度;池座高点俯角小于35度;放映视角控制,池座、楼座看舞台夹角控制;舞台中心看观众席夹角大于80度,第一道面光桥光射台面夹角50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在声学设计上,加装了双层隔墙和隔音垫进行声学隔离,并且空调通风系统均采用静音操作设计,从而使剧场内的噪音控制PNC值(理想噪音水平)达到15或更低。舞台功能的设计是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功能空间结合为一体——一个音乐厅和一个有舞台台口的剧场。为此专门采用了特殊的管弦乐围板,举行管弦乐演出时可以很方便地将它移出到适当位置,将舞台部分分割,从而将两个空间转换成了一个空间。同时,升降乐池到舞台的同一平面,在台前形成一个平台供乐队演奏。


▼剧场视线设计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1张图片


▼小剧场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2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3张图片


▼练功房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4张图片


▼夜色中的剧院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5张图片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6张图片


▼平面图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7张图片


▼剖面图

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_第1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夏民族大剧院,看这朵绽放的穹窿之花如何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