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一万小时理论吗?

你真的理解一万小时理论吗?_第1张图片

怎样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似乎大家都知道一个标准答案:至少要练习一万个小时。

这是《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的一个观点, 即: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注意,这里说的是一万小时只是必要条件,就是说,你努力了一万小时也不一定成为大师。

《异类》这本书作者格拉德威尔主要谈到了智商、一万小时、运气和家庭环境。这些条件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没有一个是充分的,甚至加到一起也不充分。

很多人在一万小时的理解上有四个误区。

误区一:简单的工作重复一万小时。

如果这一万小时只是简单的重复,是很难成为大师的。比如很多出租车司机开车都能达到一万小时,但是他们离赛车手的水平还是差的很远。如果我们工作中只做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甚至打杂的事情,而不去做些有挑战的工作,重复一万小时也没有多大用途。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有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年初约有40%~45%的成年人做出一个或更多个决定,75%的人能在第一周保持当初的决定,一年结束时,仅有约12%的人能达成新年时的决定。88%的决定败给了时间。关键问题这个调查结果不只适用今年,去年和前年数据都差不多,也就是说那些失败的人到新年年初还会继续做出决定,他们已经习惯了失败。

失败了不去总结教训,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经常半途而废,就算积累到一万小时,也很难见效果。

误区三:狗熊掰棒子。

狗熊掰棒子时夹在腋下,再掰一个还夹在腋下,一抬胳膊,先前的那个就掉了,如此下去,最后还是一个。

一万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头开始。以前学英语,兴致来了或者受刺激了就努力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停止,过段时间发现原来学的东西都忘记了,再学习时不得不再重新学,这种恶性循环下去,两万小时也学不好。

误区四:一万小时适合所有领域。

就像格拉德威尔谈到成功靠智商、一万小时、运气和家庭环境那样。在脱离了其它三个因素之外,仅仅靠一万小时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成功。

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是适合所有领域的,很多理论都是有其前提条件的。一万小时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的事情。假如你所做的事情里,存在着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如果你反复做这件事,并且不断从外界获取准确反馈,改进自己表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专家。比如运动、艺术和科学领域。而如果结果是完全无法预知的领域。比如买彩票,运气成分很大,就算你下了很大工夫进行刻意训练,恐怕也难成为专家。

而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练习:刻意训练(Deliberate Practice)。

首先,学习要脱离舒适区,走进拉伸区,寻找阶梯式挑战。

低水平的重复,很难获得质的提高,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总是去挑战一些超出当前水平的事,学习才会最有效。

必要难度理论指出,如果有两套题让你选择,选择那个偏难的对你的收获会更大。

谷大白话翻译美国脱口秀是出了名的,他的英语进阶之路如下图,从背单词,到考GRE,托福,到听英语广播,听非标英语,听译脱口秀,一步一步跳出自己的舒适区,通过阶梯式训练让他成为 “俚语字幕组大神”。

你真的理解一万小时理论吗?_第2张图片

其次:掌握套路,有针对性地重复训练。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刻意练习的最关键部分是基础训练,而基础训练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套路。比如以量取胜就是最容易掌握的套路。而对于较难的技能要想迅速让它长在自己身上,关键在于: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忽视基本功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

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之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

再次:及时获得反馈。

人在很多情况下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我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这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可怕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练习要想有效一定要有反馈,并且要及时反馈。

这点我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一个设置相对封闭,就是新申请的公众号不允许用户评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通,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停地写,然后耐心等。对于像我这样刚开始写作不久的人来说,这其实影响很大,本来刚开始写作就不可能写多好,是最需要大家反馈,指出其中的问题的时候。所以很多时候我就厚着脸皮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期待大家的评论转发等反馈。

为什么我们需要老师,教练,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够随时提供反馈。从这点来说,培养人才的有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徒制。师父带着徒弟参与一个实际的项目,徒弟在试错中提高。不管是科研、工程还是艺术,都是如此。

最后一点,就是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做任何职业工作的人,比如工程师,会计师,律师,都会遇到一些难题,解决了这些难题,我们就进步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能记住,但实际上很快忘了。有时候自己当初定的参数,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而定。做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会更快。

我从2016年年初开始也不再制定新年愿望,那是因为我在2015年开启了好几个100天行动,而每天去记录这些行动,记录自己的问题和进步,即是对前面的积累,也是避免习惯性失败的好方法。这样做还更容易养成习惯。需要做一项新决定或者愿望的时候,就再开启一个100天行动,并记录。

所以一万小时更具体应该是这样:


你真的理解一万小时理论吗?_第3张图片

刻意练习、阶梯式挑战、针对性重复、及时反馈的一万小时。并且刻意练习、阶梯式挑战、针对性重复、及时反馈这四者不能分开,必须同步进行,完美配合,才能为成为顶尖高手提供必要条件。

对于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我们没精力个个成为顶尖高手,但用这种刻意练习、阶梯式挑战、针对性重复、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有助于我们进行质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理解一万小时理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