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创业沉思录 - 4.创业选修课

【上一章】

正文前的叨叨絮絮:笔者北京大学理工科硕士一只,读书期间,创业两年,未遂。希望把自己的创业经历记录下来,具体点,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失败经历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感悟和现象,希望能为长江后浪们起到一点借鉴的作用。在这里,我只讲心得体会,只讲自己的经历,不谈投资人宣扬的那些大道理,讲再多的道理,熬制再多的鸡汤,你仍然也未必能过好这一生、未必创业能成。

First Update: 2016.11.7   Latest Update: 2016.11.23


[连载] 创业沉思录 - 4.创业选修课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13年春天到达北大后(大四下学期就来到北大准备毕设),转眼研一的上学期也就要过去,过了一年,也算是对北大混到半个熟悉了,加了社团,加了研会,虽然接触了很多跟创业相关的事情,而对于创业这个名词,说实话,还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那时感觉现在看来其实真正的状况是:根本不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我有一点好一点的习惯,必须把一件事搞清楚才肯罢休,我觉得这是个好习惯。

研一上学期结束后,在选课的时候,惊讶的发现,竟然有一节产业研究院开设的选修课叫做《创业基础》,想都没想,我选了这节课。应该说,正是这节课,直接决定了我后来的两年。

当初并不了解这节课,只是听着名字就选了,上课老师是陈东敏教授,看到讲师的介绍,来头不小,更重要的,发现这个老师恰恰也是高科技创业,这正是自己未来的想法。听过第一节课,坦白来讲呢,陈教授并不是属于那种讲起课来激情澎湃的老师,但是多年的科研工作带来的是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清晰的案例分享,我至今还记得第一节课跟我们讲“星巴克”和“Facebook”的案例,在看似不可能的市场环境下,发现新的商机并突破重围,获得成功。提到这里,我想起来了课程的另一位主讲老师,劳维信博士,劳博士的香港腔还是很浓,但是同样擅长用案例讲解。先对两位恩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陈东敏博士是北京大学千人学者,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博士为七七级山东大学光学系本科毕业生。1981年秋获首届CUSPEA奖学金,前往美国纽约市立学院(CCNY)物理系攻读博士。1984年夏进入纽约长岛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论文研究。1987年春获博士学位后前往哈佛大学物理系继续博士后研究。1989年春应聘加入美国哈佛大学ROWLAND研究所,组建该所的纳米量子物理实验室,为该所的资深研究员(Rowland Fellow)及本实验室负责人。1999年始出任哈佛大学ROWLAND行政执行委员会委员所长顾问。2004年-2009年,应聘为中科院物理所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联合主任,同时兼任固态量子信息计算学部主任。2007年,提议并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苏州技术研究院并担任首任执行院长。2011年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2012年初出任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博士在美国硅谷成功创办了Miradia公司(任首席技术官)和4DS公司(任首席科学家)。出任过美国硅谷华美半导体协会2010-2011年度会长。

劳维信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客座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具有20年中、港、美地区电讯、IT、高科技行业及风险投资行业的工作经验,并在过去10年致力培育香港青年企业家。劳维信博士曾任AT&T贝尔实验室、香港电讯、Silicon Venture高管,二家香港上市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多家信息科技企业及VC/PE的咨询顾问,香港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旗下的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项目评审小组评审委员,创新及科技基金信息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及香港青年企业家发展局董事。

就像我前面提及的意义,整个系列的创业课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把创业的实质、商业模式、创业团队、创业机会识别等多个方面都给我们缕了一遍,每个课程一个主题,由于课程安排只有10几节课,所以无法做到深入,但是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方法对我来说,很受用,至少让我知道了创业会经历什么,在每个阶段会遇到什么问题,至于怎么做,我觉得,也许更多的取决于个人感悟与个人切身实际的经历。

当然,吸引我的远不止这些,在第一节课的时候,陈老师提到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邀请知名教授、投资人及北大创业成功校友组成整个课程的授课团队,我想这也是对我将来最受益的一件事。

在日后的课程中,其实陈老师和劳老师并没有讲太多课,从第三节课开始,就请到了某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来做分享,后面又陆陆续续请到了很多厉害的人,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之前都不认识,毕竟,做投资的太多了。

最火爆的一节课应当属3W咖啡的许单单来课堂讲解他的创业经历的那节课,期初我并不知道,当到了教室之后,惊讶的发现我竟然没有座位了,所以作为一个本来来上课的人来说,竟然站着听了一节课。

不过许单单的名气的确算是比较大的了,当然,那时候李总理还没有去到他那里喝咖啡,但是当时已经可以作为创业大街的标志所存在,我也算是经常出没于创业大街的人,在这条街见过投资人、路演过、参加过活动,甚至没事的时候还是会经常去转转,看看别人的如何路演,偷偷听听隔壁桌子的人如何吹牛逼,甚至真的就是喝杯贵对我来说奢侈的咖啡~

这节课算是一个小高潮,后面的一节课虽然没有这么火爆,但是对我来说重要遇到了听过名字的投资人,李晓光,东方弘道合伙人,是前面许单单的投资人,许单单是他非常得意的一次投资,但是之前单纯做3W咖啡也不是办法,一直在探讨如何寻找出路,后来便有了拉勾网,成了现在互联网垂直领域招聘的大树。

这次讲课,是李晓光带着另一位北大的师兄,杨一夫,人人贷创始人,讲的是互联网金融,那时候互联网金融正是火热的时候,所以很应场景,但是其实我本身对这个方向也没有太多兴趣,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多印象。

最后一节课,是一场自愿的路演训练课,我报名了,但当时路演的项目跟后来的创业没有太多交集。但是正是这次路演,让我“牵手”了后来的投资人赵为老师,我想为了这段历程的完整性,我还是单独开辟一张章更妥当。

将连载的文字整理了一个目录,目录会不断更新,如果喜欢,欢迎点赞,不见得写出多么深刻的话,还是前面的絮叨,只写经历,不熬鸡汤。点击下面的链接跳转到相应连载目录和下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 创业沉思录 - 4.创业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