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无论你们曾经多么如胶似漆,一旦发生争吵就会立刻变成势不两立的敌人?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无论你们曾经多么如胶似漆,一旦发生争吵就会立刻变成势不两立的敌人?_第1张图片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克里斯多福·孟

豆瓣评分:7.9

都说人的绝大部分烦恼都来至于“人际交往”。而在人际交往里最能引起我们的烦恼的就是那些《亲密关系》了。不论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只要我们处理不当就都会产生大量烦恼。

这本书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嫉妒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本书作者

克里斯多福·孟(加拿大)“知见山领袖训练学苑”教学部主任,世界知名知见领袖训练师、心理治疗师、演说家。

本书的核心思想

本书告诉我们该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去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学会面对自己最好和最糟糕的特质,学会接受和放手,最终得以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一、亲密关系的本质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拥很棒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那种能够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并且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亲密关系”

二、月晕现象

在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一开始是相互吸引,然后再一步步碰撞出火花的。

为什么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恰恰是“Ta”夺去了你的心神?

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而我们追求来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Ta”的陪伴、照顾、了解、赞赏和相拥而眠

“梦中情人”的塑造

我们会在幼时就开始塑造另一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心中的“梦中情人”也在不断的演化,增添了各种我们的需求。

而当我们遇到一个这样的人的时候,“Ta”一定是在你的潜意识中更贴近你对于“梦中情人”的标准。当然这一定不会满足你对“梦中情人”的所有标准,事实上这世界上也不存在这样的人。但我们还是希望着手将“Ta”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三、幻灭阶段

幻灭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心中的“梦中情人”已经被我遇到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荷尔蒙的消散,我们发现“Ta”根本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从而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感觉到被背叛。事实上作者指出,这一切都是一种错觉,它其实在提醒我们能从“向外寻找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转向到让自己的内心富足。

当人们被幻灭包围的时候就会有一系列的偏差行为

1.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价值,能够被关注。而采取一些偏差行为,但当这些行为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第二种偏差行为——权力斗争

2.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都希望得到主控权,双方都努力地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和行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这种痛苦源自我们幼时的需求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内心会告诉你将要面对的伤痛你承受不起。

3.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报复是你会刻意的伤害对方,从而减轻自己的痛苦。同权力斗争里讲的一样,都是在为了避免痛苦,而转移注意力。

但作者说,争吵是谁“开的头”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重要的是发生争吵是在告诉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了。

4.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自我放逐其实就是一种逃避,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还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不求改变。

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在揭示我们的旧伤,并且疗愈它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会体会更多对我们造成影响的旧伤。但面对伤痛,我们本该负责任的来处理。但事实上却往往都怪罪在伴侣的头上。然后我们会要求对方改变,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作者列举了一个案例。

约翰和玛丽深爱彼此,但在住在一起后,约翰越来越受不了玛丽总把浴室弄得一团糟。有一天约翰实在受不了了。

约翰:玛丽,说过多少次了,用完浴室之后要收拾干净!

玛丽:我会收拾的,你不要那么着急嘛!

约翰:收拾浴室会花很多时间吗?

·······

玛丽:约翰,你不能这么自私,你总是希望每件事都按照你的方式。

约翰:把东西乱丢的人可不是我,你简直把浴室变成了要命的跑道。

玛丽和约翰吵架的原因看起来是因为玛丽没有收拾浴室。但要想了解真正的原因,就要了解约翰和玛丽有过什么样的生活经历。

玛丽在严格的家教下长大,她的双亲命令小孩必须听话。比如,父母发现她把玩具乱丢,就会把她的玩具丢进垃圾桶,而且没收她所有的玩具,一个月不准玩。慢慢地,玛丽深信自己是父母的负担。在和约翰在一起后,玛丽又再次感受到小时候被严格要求的痛苦,让她忆起伤心往事。

约翰出生在一个多孩子的家庭,他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说话没人理。因为兄弟姐妹很多,他说什么,别的兄弟姐妹一插嘴,就没人注意到他了。而且父母因为孩子很多也照顾不到他,所以他经常会觉得自己被忽略。当他的要求多次被忽略,就触动到了他童年的那段伤痛。事情的真相就是约翰和玛丽在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借以控制过去的创伤。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相互指责。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导致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从表面上看,争执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各自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

我们其实在利用愤怒在控制对方

愤怒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愤怒能麻痹我们心中的痛苦。

第二,愤怒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方便我们控制对方。

但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愤怒呢?作者建议,就是希望我们能勇敢的直面自己内心最深层次的伤痛。

八个重要问题能引导我们做出真正有效的沟通: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诶伴侣的情绪,是否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回应这种感觉?

四、内省阶段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感到很失败,因为一旦你把伴侣当作满足你个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就一定会觉得是自己选错了人,或者爱已不在了。但其实所有人都是在逐步成长着的,当你在经历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学习成长自己无条件爱的能力。去体验最美好的快乐和亲密。

内省是亲密关系中最令人痛苦的阶段,因为你发现伴侣不再有以前那么迷人了。你也已经惯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逃避彼此间频繁出现的老问题。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无力感。

这时我们会陷入受害者监牢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首先会站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你感觉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然后抱怨,抱怨自己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站在道德的最高点。然后人类处理问题的机制会驱使不瞬间切换成“迫害者”。

迫害者会想方设法逃离痛苦,然后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到别人头上。比如,在一场比赛中失利。你会责怪裁判的不公,攻击对方球员作弊等。但最后数据得分板出来的时候我们又会责怪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但你为什么会迫害自己呢?纯粹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人可以怪罪了。而迫害自己可以让你不必感受“受害者”时的悲惨。但当人们还是希望过得快乐一点的时候就该“拯救者”献身了。

拯救者所做的事就是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比如,你很无聊希望伴侣陪伴你去看电影,但伴侣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在忙不能陪你一起去。这时你可能会抱怨一下然后变得不开心(受害者),甚至会发脾气,你每天都忙就不能抽出一天时间陪陪我(迫害者)。但你希望能够见到对方,所以你去他公司去探望他(拯救者)。

我们该如何走出受害者监牢呢?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得突破自己的认知,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就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仅仅解决的是洗碗或电费的问题,而是你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本质上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个缺口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一切的东西,只要你用爱来对待,用爱的方法来解决它,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五、启示阶段

启示是很短暂的一瞬间,但这一瞬间会对一个人的生命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启示可以很戏剧化,也可以很微妙。有时你可以马上擦觉到它的存在,但有时你却不曾发觉自己的改变。但过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惊人的成长。

作者有一天和妻子吵架,然后冷战。有一瞬间,作者想如果我是爱她的画,是什么感觉呢?于是,他把刚刚生气的事情放在一边,去调动内心当中那个特别爱的感受。他想如果我是爱她的画,她特别喜欢吃我做的饭,于是他立刻就去做妻子喜欢吃的菜,然后和他妻子拥抱,表示道歉。他们之间紧张的情绪便冰消瓦解了。

结语

成这世上根本没什么天生一对,也没有人能永远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中,但我们可以在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学会面对自己最好和最糟糕的特质。学会接纳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教我们学会用知识和爱酿造幸福的秘方——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了悟、努力之后达到的自由,所有东西整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无论你们曾经多么如胶似漆,一旦发生争吵就会立刻变成势不两立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