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抛弃我的“讨好型人格”

你有没有跟人产生过很真实的关系?

这是蒋方舟在最近的一次演说中提到的,她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讨好型人格”的方式与人相处。

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抛弃我的“讨好型人格”_第1张图片

在大学还没有毕业时,和老师探讨问题,觉得老师“胡说八道”,内心无比反感,可还是恭恭敬敬向对方表示赞同。更严重的一次,在一次两性关系里,对方一直打电话骂她,她道歉两个多小时,可对方依旧不依不饶,面对好多个来电,她气得发抖,可还是不敢回绝。

种种类似的经历,这让蒋方舟的世界观很崩塌,之后,她选择了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治愈。那段时间,写日记、看书、看展览成了她的日常。

终于,一年后,她似乎找到了内心一直憧憬的东西。她有了人与人交往时应有的原则和底线。而在一次观点碰撞的交流中,她“骂”了对方,她觉得很爽,因为她终于可以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不难看出,蒋方舟提到的“讨好型人格”所指的便是人与人之间虚假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让人在做事情之前会去想象别人的反应,会去满足别人的期待,甚至会没有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抛弃我的“讨好型人格”_第2张图片

在现实生活中,“讨好型人格”最直观表现就是——你是个老好人。

你不会拒绝他人的请求,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不敢在对方侵犯了你的边界的时候做出正当防卫。因为你害怕别人可能就会讨厌你,离你而去,尽管你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在乎你或者对方对你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下班时间到了,上司说,把这个弄完了再走。你说,好的,没问题。可是心里却在抱怨,卧槽,我本来约了好朋友一起吃饭的啊。可你不敢说,不行啊,我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办呢。

讨厌的亲戚来了,带了个熊孩子。把你心爱的东西弄坏了,你说没事没事,不要紧的。可是你心里在说,卧槽我花上千元买的限量版啊。可你不敢说,妈的,你孩子给我弄坏了,你赔我。

同事非常爱偷懒,又和你一起做一个项目。他把活都推给你,说你刚来,多锻炼锻炼有好处。你总说行行没问题。可你不敢说,活我都干了,你把你的那份工资也让我领了吧。

你发现了么?即使你可能不喜欢这个人,你还是情不自禁的想满足他,你甚至不认为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是正当的,该做的事。

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抛弃我的“讨好型人格”_第3张图片

你满足了所有人,独独忘了最该听从的是你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迷茫和不知所措会越来越严重地让你质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可能严重到某一天,你会发现你突然什么都做不好了。

就像《芳华》里的“活雷锋”刘峰,他是文工团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动包揽了团里所有的脏活累活,长期下来,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做这些是理所应当,可绝望的是,当他犯了所谓的“错误”的时候,所有人都想与他撇清关系,连他的“挚爱”也不例外。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刘峰之前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心甘情愿?还是只是为了“讨好别人”?在我看来,更像是后者。当他被迫离开文工团时,他扔掉了所有的奖状。

我们都讨厌这样的自己,也许当绝望真的降临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发现自己内心的时候。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真的能放弃“讨好型人格”吗?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讨好”,因为“讨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临近下班,上司让你加班,倘若你直接拒绝,你的印象在上司心中会大打折扣,也许后来又更好的机会,并不属于你。

亲戚的熊孩子弄坏了你心爱的东西,倘若直接“怼”回去,告诉他以后不要老我们家了,这也许会影响到俩家的情谊,这些情谊可能是父母辈用半辈子的时间换来的。

你刚刚加入一个团队,同事给你分配的活儿多了点,倘若你回绝,这是不是会影响到你和同事日后的共事呢?毕竟你还是个新人。

就这样,你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需求,这一点可以帮助你轻松躲避很多对方的雷区,使你不会轻易的触怒和激怒别人,因此减少了另外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抛弃我的“讨好型人格”_第4张图片

是的,有时候,我们还真的没有强大到足够有勇气去放弃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要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社会是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完全可以分圈子做事。这也是考量我们为人处世的最好的机会。蒋方舟说,“人们都欣赏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故作谦卑的样子。”但在不同的场合,也许有人就是喜欢你谦卑的样子。这个分寸需要靠我们自己来拿捏。

可话说回来,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强大到可以放弃自己的“讨好型人格”,那也许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那时,我们在跟所有人交往时,也不需要各种人设,遇到不满的事情,我们可以跟对方争吵,可以把自己不堪的一面暴露给对方,可以大声喊,“我再也不想讨好别人了!”

但这一切还没有来临之前,也许我们真的无法全部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抛弃我的“讨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