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要逃离小村庄?

伏羲的时代,是道家描绘的黄金时代,虽然很美好,却只存在于小国寡民当中,一旦地盘大过一个规模之后,就算伏羲复生也无计可施了。这道理很简单,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市场里的小公司和大公司,一个小公司运营出色,飞速发展,可原本的那套管理方式在公司规模扩大到一定限度之后就不再适用了,各种毛病也都蜂拥而至了。如果大到一个国家,更是这个道理──维系小国寡民所依赖的是小群体的一致性:比如说伏羲治下的一个镇子吧,大家全都沾亲带故的,风俗习惯也都一样,个人既有承担社会义务的自觉性,舆论也有着强大的威慑力量,谁要是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大家的唾沫星子就可以淹死他,所以社会结构是非常稳定的,嗯,我们现在也有不少地方还是这个样子呀;可大的团体就有本质上的区别了,你能想象一个“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流窜杀人犯会被唾沫星子淹死吗?

这种小国寡民的社会,有很多的小村庄还是处于这种状态。就说我的家乡吧,特别在春节的时候,整个村子的舆论压力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特别大。一般都会说:某某家的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看看你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就该郁闷了。再如:某某家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看看你自己?这时,你就该蛋疼了。特别是一个女孩子,在外打拼,然后衣锦还乡。那么,就会遭受同村人的嫉妒,进而猜忌,她赚这么多钱,肯定干了见不得人的事。面对这种情景,作为一个女孩子,该是多么地愤怒啊。但这是避免不了的,实在是因为嫉妒心使然,这是人的天性。

相比于城市,这种情况显然很少,更类似于“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城市里,人们之间的联系没有村庄那么亲密,给了人们更加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年轻一代人,为什么很想逃离村庄去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并不是诸如原子弹、氢弹之类的,而是无形的言论──看来诛心是很可怕的。所以老祖先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行”啊。

人与人之间总是要做一些互相交换的,比如说,有一天你来找我,说盖房子需要个帮手,我呢,傻呵呵地笑着就跟你去了,好好卖了一把傻力气,又过了些天,我着急出门,可突然发现草鞋坏了,于是就找你讨双草鞋……淳朴的日子就是这样延续的,正是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社会交换行为渐渐构成了社会和社会制度,人们正是因为社会交换的需要才形成小小的群体,比如说,就是伏羲的那个小镇子。

其实你会发现我们现代的很多村庄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么试问已身在桃花源的你真的幸福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很多人要逃离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