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

图片发自App

一次与心灵的对话。当你不是一个人,周边却没有说话声的时候,剩下的好像就只有自己。

故事发生在笔架山公园,时间是晚上八点,14名小伙伴排成一长列登笔架山,要求是登山过程中保持静默。

很奇妙的感觉,从上山的有趣新鲜感,到后面有一段路程真的放空了自己,再到下山时一路的思考。

我们是安静的,可周遭却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它们是蛙鸣,与记忆中小时候听到的蛙鸣不大一样,这些声音浑厚,闷响,不那么清脆,悦耳,想来是几只上了年纪的大号蛙凑一块儿谈着天。它们是蛐蛐声,一路相随。它们是车水马龙的喧闹,出现在我们到达山顶,放眼望去是万家灯火齐明的夜深圳。它们是14只夜行鬼发出的脚步声,和踩在干树叶上的咔脆声。

一路上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首先是规矩。职业使然,当我们排成一列一起登山时,我会不自觉的“调步子”,努力做到保持和前一名同行者一个步调。真是可怕的习惯!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太讲规则可能不那么好,走一步别人就能猜到下一步你会怎么走,倒少了几分神秘。

其次是好奇。登山途中,遇到了许多行人,他们对我们这排成一列的奇怪阵型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在玩什么?为什么要排成一列登山?时间还选在晚上?我猜测着他们的所思所想,也有意思。90后就是这样思想活跃,敢于挑战,让人觉得有点“离谱”的一个群体啊!在挑战中体验生活,在创新中找到价值。

最后是距离。14人的一列队行进,我注意观察了同行每一名伙伴之间保持的距离。有的人喜欢紧紧跟在前面一人的后面,可能是为了使队伍看上去紧凑,也有可能是内心少了一点安全感,总紧张会掉队,但太过紧凑结果可能是会踩上前一人的脚,带来尴尬;有的人总与前一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说是安全距离也好,说是这样的距离更舒适也好;有的人因为某些原因与前面的人距离较远,结果是掉队,另成一组返回集合点。由此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有一个安全距离,远了生出不满,近了产生矛盾。距离产生美,其实就是一种尊重的方式,能够随时退一步的海阔天空。

清凉之风,夜虫之鸣,内心之静,妙哉。

百鬼夜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