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翻译) a16z合伙人对话Coinbase共同创办人 - 为何加密货币如此重要

翻译此Podcast的目的为笔者或同好作学习用途,如希望了解Chris Dixon和Fred Ehrsam的原话,请聆听在soundcloud的原podcast。

旁白: 们已经讨论过为什么比特币很重要。但随着底层区块链技术引发起的加密货币(平台和Token)高速增长(以太坊就是成长最快的那一个),我们应该如何自处?我们如何从如此五花八门的八卦和批评中找出真正有用的资讯呢?

在这一集的a16z Podcast中,a16z普通合伙人Chris Dixon和Coinbase的共同创办人Fred Ehrsam(前Goldman Sachs交易员)为大家解释区块链的基本面 — — 从激励机制、开发人员社群、底层协议、新的治理模式以及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的取舍(包括企业化管理 vs 让一千个社会实验同时发生)。然后,鉴于目前围绕加密货币和首次代币发行(ICO的所有「炒作」,我们如何区分出有潜力/合法的项目?我们应该如何为加密货币估值?当上一浪技术改革创造的商业模式开始被新技术所冲击时,现有企业应如何应对?

归根究底,最关键的永远是「激励」,最确实的证据就是当有人匿名将一份9页白皮书发布到互联网上,引发起一个70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市场、凭空而起的整个生态系统上的企业和用户、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计算机网络。这不又是创新惹的祸?

全篇正文如下:

Chris Dixon:今日的主题其实是我们经常讨论、最感兴趣的,就是为什么加密货币会诞生。对于很多在听这个podcast的朋友来说,可能都会听过比特币、以太坊或其他字眼,而他们会问为什么这些概念不只是另一场互联网的疯狂投机?最重要是,为什么加密货币这么重要?

Fred Ehrsam: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把经济体系融入到互联网。

Chris Dixon:但我们不是一直在互联网用信用卡吗?你说的“把经济体系融入到互联网”具体指的是什么?而且我们也有亚马逊(Amazon)呀。

Fred Ehrsam:可以说有,也同时可以说没有。说有,是因为我们当然可以在互联网购买服务和产品;说没有,是因为我们并不能直接购买拆细后的互联网底层资源,近来我们见到正在发生的,就是把以太坊当作计算资源或者把Filecoin当作全球存储空间出售。除了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外,还有很多这类型的互联网底层资源可以直接出售,我相信这类资源在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体系下会比传统集中权力的企业架构发挥得更好、更中性。

Chris Dixon:目前在互联网创造新东西大概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你通过非营利、公益的方式来开发底层协议,这也是互联网早期所采用的,通过由政府和学术机构设计最核心的协议,包括HTTP 协议、 TCP/IP 协议、HTML、SMTP(邮件协议),这些都运行得非常好。但你再看看这些协议诞生后的二十年还有什么好的协议出现过?

比如现在所有上网的人访问一个网站都要依赖一个加密程式库OpenSSL与SSL沟通,来帮你加密在网上输入的银行密码、用户密码等敏感数据,以防被人偷走。 但是当一个重大的安全漏洞 — — 心血漏洞(Heartbleed bug)出现后,大家才发现OpenSSL这么重要的加密程式库竟然只有一个半开发人员在维护,你可以说事实上已经停止了开发。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协议本身是没有商业价值的,所以就没有人再愿意关注它了。

另一种开发模式就是创办企业赚钱支持开发,好像Facebook、Google这样赚取广告收入或 Amazon赚取交易手续费,再重新投入到科技开发,而全世界基本上所有的投资、聪明的开发人员的精力都被中心化管理的企业吸走。

你再看看,其实这个世界同时又有一群不受聘于这些平台公司的开发人员,在本质上可以说是已经多年被这些「平台」所利用,他们费尽心神开发的应用可能最后被这些平台封杀,或你不再反抗、愿意付出收入的百分之30的过路费(AppStore/Google Play的手续费比例)得以在平台生存。

这个群体现在非常沮丧,希望寻找一种新的模式去支持开发应用的成本,而通过加密货币把底层资源出售的新经济模式,其实是非常契合这种渴望和需求的。

Fred Ehrsam:如果你问我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是否愿意在大平台上开发,而我又清楚意识到这平台有能力随时限制或封杀你的应用的话,其实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相反,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机制下,因为它是由很大量各自独立的人或实体组成的,所以没有人可以真正有权力随时走过来关闭或限制我开发的应用的成长。

Chris Dixon: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人们经常讨论比特币是如何因为金融危机而被创造出来, 其实我想说说那时发生的另一场危机,就是「开发人员危机」。当时有些开发人员被一些平台清算,这些事件往往会影响整整一个世代,而我相信新一代的开发人员就不会再陷入同样的陷阱中。

Fred Ehrsam:嗯。人只会被骗一次。

Chris Dixon:我认为,几乎所有同时有开发人员与用户一起使用的平台,好像Windows和IOS以及Android、Twitter和Facebook,都会进入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大型战斗,例如当年的微软对Netscape(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又例如每次苹果新的主题演讲都会弄死一大堆创业公司。

你可以说,在加密货币这场运动中最令人兴奋的一点就是它提出一种最新的模式来建立新的网络平台,而激励机制令这个网络平台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利益一致的,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就不会互相伤害。

Fred Ehrsam:「激励」真的是这次新经济模式最关键的一环,大部分进入区块链领域的参与者都要问自己,到底整个网络中各个参与者是因为什么元素被激励了,又应该如何设计新平台的激励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最好的例子就是中本聪(比特币名义上的发起人姓名)在2009年发表的9页白皮书(比特币白皮书),这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全新的激励机制。白皮书发布后,整个生态系统不同的公司、用户和投资者都热烈地参与了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超级电脑网络,就很快形成了一个价值70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市场。

所以它让很多人明白到一个精心设计下的激励机制有多大影响力,没人想到可以促使如此大量的经济行为发生。

Chris Dixon:这是因为新的机制尝试了去激励不同层面的参与者,最精彩的不单是激励了初创公司或开发人员在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更加是激励了人们在初期就愿意为这个平台服务,以比特币为例子的话,矿工就是这样被激励了,除了服务平台外同时又是最早期的用户。这激励机制令新的平台以一种前所未见之高速成长,而以太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Fred Ehrsam:没错,这也是最早期我之所以加入区块链行业的原因,我认为最重要就是利用加密货币激励了所有早期愿意加入这个网络平台的潜在用户、服务提供商(如矿工),甚至是潜在的技术「协议」。

而过去 15 年通过互联网真正影响大家现实生活的应用,大部分都是由拥有独家用户数据和巨大平台效应的公司所开发的,令这些平台通过「用户数据加网络效应」不停稳固权力,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整个生态系统。

但加密货币的出现带来其中一个最令人振奋的改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初创公司或开发人员或者可以克服「先是有鸡还是有蛋」的问题,不用先有「用户数据加网络效应」也有可能创建一个全新有影响力的平台。

Chris Dixon:当你创办一个需要网络效应的生意时,好消息往往是一旦你拥有一定的用户量,你之后就很容易成功了;但坏消息却是,直到你拥有一定的用户量,你的生意模式从外间看来都是一榻糊涂的。就好像只有一个用户的约会网站是世界上最差的创意,但有一百万个用户的约会网站就听起来说服力大很多了,但创办人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做到这一点?

我曾经是企业家,现在是投资者。从个人经验来说,其实需要网络效应的生意有99%在初创阶段就会失败。但当你问Airbnb创办人布莱恩切斯基或Ebay的创办人如何克服「先是有鸡还是有蛋」时,他们总是有一些英雄式的故事,讲述自己如何通过纯粹的意志力、诡计或金钱去突破重重难关,但互联网上其实只有大概15个具规模效应的平台。你可以想像可能有其他一百万间初创公司因为一直没有通过初创阶段而失去使世界进步、改善现有服务的机会。因此,加密货币更像是为所有初创公司都会遇到的「先是有鸡还是有蛋」典型难题提供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当没有足够的用户去创造平台价值时,让你可以用财务价值去激励早期用户,但慢慢地你给后期的用户越来越少的财务价值,因为后期平台成形后,后期的用户已经可以享受到平台带来的价值。

Fred Ehrsam:其实这有点像你在早期加入一家初创公司,虽然承担更大的风险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股权,最大分别就是这个例子中只有员工可以有这个选择,而在加密货币体系中是所有参与者当然也包括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

如果你想像这是一张图表,x轴上就是网络上的用户数量, y轴上就是这个应初创公司创造的价值。当你是网络上的第一个人时,价值实际上应该是0,然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络时,价值就会急剧上升。

就好像投资初创公司往往是平衡风险与回报,因为这个平台最后可能失败,但一旦成功了,你会获得相当大的回报,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机制下人们在没有很大平台效应、相对早期时就愿意作出贡献和使用这个平台。

Chris Dixon:最激动人心的是如果这个激励机制最后成功了,不仅仅是员工也包括用户也可以从中受益,而这些人也在治理整个平台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发现阅读一些新闻报导非常令人沮丧,他们会在一个专栏表达对Facebook在总统选举时如何处理用户资料感到非常沮丧,但在另一专栏他们会说加密货币是矽谷很差的一个选择,却并没有意识到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的意义正是希望解决人们对这些现有平台如Facebook处理问题时产生的不满。

顺便说一句,加密货币运动其实并非由矽谷发起,而是来自其他地方,这其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的。

Fred Ehrsam:另一个值得讨论的有趣事情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很难同时尝试这么多经济政策或治理模式,因为新的银行不会经常出现,现在你可以把每个Token都当作一间小型银行,到现在为止(2017年11月)已经有超过1,000个Token,所以可以说加密货币为各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和治理模式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室,可以做很多不同的实验。

Chris Dixon:Tezos 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吗?

Fred Ehrsam:是的,对于不太熟Tezos的听众来说,你可以理解他就是一个类似以太坊的最新区块链平台,它允许你在区块链或智能合约上跑一些代码。 但Tezo的最主要新功能就是自我修正账本的想法,最神奇是在Tezos下协议本身的规则是容许修改的。换句话说,过一段时间后,Tezos的用户和Token持有者可以投票改变Tezos。

这很有趣的最大原因是因为Tezos提供了这种独特的进化机制,你可以把他当作是一个可以根据Tezos用户认为对平台最有用的元素而进化和适应的有体生命体,而通过这种机制,你可以想像开发人员很愿意为Tezos协议作出巨大的贡献,并在最后获得相当大的收益。

Chris Dixon:说到这点,其实以太坊是很可惜的,现有有很多明显的问题如扩容(Scaling)和分片(Sharding)。但好像我只是刚好和斯坦福大学的朋友谈起,虽然他们都是扩容和分片的专家,但他们没有任何动机去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他们都不是以太坊的早期持有者。当然现在以太坊可以付钱去聘请他们或提供其他好处,但这些人都是市场最渴求的人才,可以选择的项目也是太多了。

Fred Ehrsam:好像以太坊发行的加密货币大约价值250亿美元(2017年11月),以分片的改进技术为例,如果一个有效的技术改革很容易将整个平台的价值提高10%或20%,就得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数字,大约有25到50亿美元。

所以现在问题就变成如何匹配潜在的价值创造与实际解决后的激励,这就是我认为可以更多创新的地方。如果你能提供这些问题解决带来的价值的一半作为赏金去激励社群,这就等同提供了大概12.5亿美元的资金去改善整个平台,最后平台每个参与者都会获胜。

而Tezos建议通过Token的通胀来实现这一目标,开发人员可以向Tezos代码库提交他改良后的程式源码(即是Git上的Pull Request),并附上一个账单,如果Tezos最终用了你的代码(即是Git上的Commit)就会自动发行一些新的Token并将其发送给开发人员作为回报。这有点像每一个新员工加入一家初创公司,虽然其他人的股票都会被稀释了一点,但每个人所拥有股票的价值都因为公司整体市值上升而有所增加。

Chris Dixon:那我们来谈谈权益证明机制(Proof of Stake, PoS), 我听说这个权益证明机制将会越来越多人使用,而最明显的地方是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 of Work, PoW)到权益证明机制的转变。 它似乎令共识机制有更大的设计空间,因为可以设计更多新的东西,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你可在共识机制中增加惩罚,这是之前的机制没有发生过的。

Fred Ehrsam:这是用来去惩罚被认为对平台做了有害或不诚实的行为,这机制显然对平台的发展非常重要。

Chris Dixon:电子邮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没有任何惩罚机制,所以就会有一个很坏的因果循环。当人们发现发送电子邮件是完全不需要成本的,就会有人发送十亿封电子邮件,这是一个大问题。 你想想,如果每次创建一个新的电子邮件帐户、发送垃圾邮件都需要付出成本,人们就自然在做之前会先考虑成本问题。这种惩罚机制就会大大改善现在的电子邮件问题。好吧,让我们谈谈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利弊。

Fred Ehrsam:中心化的优点是你可以对流程进行更多控制,因此如果你正在开发单一产品或单一产品线,那么中心化开发可能是更有效的。同样从运算效能的角度来看,中心化开发往往更胜一筹。

Chris Dixon:中心化性能更好。

Fred Ehrsam:对,中心化性能更好。但中心化的缺点是你只能尝试其中一个方法, 例如只能有一个Facebook。 换句话说,你把一个巨型的独家资料库作为一个公司的话, 往往只会规划一个方向发展,就好像你不能同时尝试5个方向,而这很可能产生非常有趣的结果。 正如我们在像米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中,会发现当你尝试一系列不同的实验时,你会得到许多真正有价值而原本没想到的结果。

Chris Dixon:你正在以规划经济与自由经济做比喻。

Fred Ehrsam:不错,第二部分就是我们一开始在讨论的内容,由于更多的人更愿意使用去中心化的协议, 所以Paypal不会成为互联网上的真正意义的货币,但加密货币在理论上就可以,另一个例子是现在的开发人员非常害怕在Twitter或Facebook API上开发应用,但大家都愿意使用SMTP、HTTP、TCP / IP 作为这些通用协议,只要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标准,那么就会产生强大的网络平台效应,因为它可以实现更强大、更广泛的通信系统。

Chris Dixon:人们对于去中心化的其中一个批评就是性能较差、用户界面不是那么好等等,我个人认为对其性能和用户界面批评只是转移视线,因为你要给这些系统一些时间去进步。

无可否认是去中心化的系统普遍一开始时性能都较差、接口设计得很笨重,但它的好处是激励了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在这种系统上开发,这正是当年互联网与AOL发生的事情,AOL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互联网很慢、用户体验很差,但可以让所有的开发人员在它上面自由开发。我认为,如果你看一下SMTP的一大优势就是你可以在电子邮件领域上创办很多有趣的企业,好像微软拥有庞大的电邮服务器业务、成千上万的初创企业在电子邮件中的合规性、反垃圾邮件领域非常成功。

当然你可以反驳说Gmail在电邮领域已经接近垄断,以至于他们实际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重新中心化了SMTP。但通常去判断是否己经中心化的最大原则是 — — 作为用户或开发人员的你是否可以随时不用Gmail,同样的例子如果放在Facebook上,因为你所有的朋友都在这个平台,你其实是很难离开的,这就是平台效应。所以我们说SMTP这样非公司管理的协议永远容许有新的玩家进场。

Fred Ehrsam:如果你不得不下注,在同一个领域比如以Facebook创建社交网络做例子,你会赌中心化管理的web 2.0公司还是去中心化协议下做这个平台更易成功?

Chris Dixon:假设他们都从头开始? 因为现在显然这些中心化管理的 Web2.0公司如Facebook有更为大量的资金、人才和资源。

Fred Ehrsam:那我们直接假设在 Web2.0 刚出现时他们就开始竞争好了。

Chris Dixon:这问题非常有趣,因为这比赛是完全不对称的。一方面,因为有钱,所以Facebook这样的公司有一队坐在办公室里的团队,任务和其他环境因素都是专注同一目标的。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开发人员都只可以在夜晚和周末开发,而不能朝9晚5地正常工作。

一面是正规军,就像平时人们出现在办公室上班一样,一般都更有组织性,有人清淅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有更好的监控、更好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服务器,因为有资金,所以差不多所有资源都是最好的。

另一面就像各种各样的民兵,但其中有些民兵其实是很出色的,好像现在常用的Linux、维基百科甚至互联网本身都是由这些晚上和周末以兴趣奋斗、建立了无数开源项目的开发人员所开发的。

现在世界上大概有1000万名这种非常聪明的开发人员,这是等同叫我打赌文明的英国人还是与他们作战的蛮横民兵(米国)谁会胜出。而这个问题,历史已经非常明确地回答了。

过去30年来,夜晚和周末的自愿开发者贡献最多的项目,往往是将来的趋势,这是最好的预测方法,也是我下注、一直花时间投资的地方。 我之前写过一篇博客说过,现代科技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周末时间以兴趣心态所创造的事物往往是普通上班族要花 10 年才能做成

Fred Ehrsam:对呀,你可以从中看出谁真更发自内心去做成一件事。

Chris Dixon:部分原因是因为动机,也同时跟你有多少时间去做成一件事有关。不管你有多么有远见,当你是一家公司时,你的想法会因为要对股东负责而有所局限。当你认为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和Google创办人拉里非常具有远见、有一个很长远的计划,但他们最后只是试图在2到5年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相反,而只有周末和夜晚可以工作的开发人员或研究实验室,正正因为他们没有现有工作或公司的考虑限制,他们可以更长远去规划,可以想到10年后需要什么。

Fred Ehrsam:这就是创新者的一些两难局面,因为如果某一个主意想法太疯狂,可能导致太大的品牌风险,也可能不会在短期内产生任何收入,在公司立场下,它就不太可能被执行,最终创新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关于去中心化开发的有趣之处,在于你能够不仅仅执行一个方向,而可以同时尝试许多不同的想法,你可以想像把复制Facebook所有源代码和整个数据库,并尝试同时营运5个不同方向想法的社交网络,其中一些会有影响力,一些可能没有用户感兴趣。当你把最有效的那些主意保留,然后再尝试分开营运几个全新想法,这个过程的本质与生命进化是一样的。

去中心化的机制表面看可能因为分散的决定更混杂,所以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通常比计划经济更加没有秩序。你现在下注的是只要尝试更多不同的想法,你可以很快地学习到哪些主意值得继续执行,哪些主意不值得继续执行,特别是反馈在去中心化生态系统下如此短。然后,你只需继续整合资源,再选择对的想法继续执行就可以了。

Chris Dixon:这正是为什么这几年让我很开心,不是因为加密货币价格升了,当然与现在已经下降了一些,就像你所说,是这几年市场比起2014–2015这段相当于加密货币的冬天,尝试了更多不同的主意或实验。

Fred Ehrsam:我假设只要投放更长时间,可以发展出更有秩序的方式来培养去中心化创新以及提供资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bitcoin.org的论坛发贴或以太坊的程式更新(github repos)整理得更好,下一个重大创新或者就在其中。你可以发现整个行业的领先指标,可能就是开发人员的活动和实验,早在2014年,Coinbase团队很关注有多少github repos引用了比特币,而现在更有趣的事情是当你参考repos有多频密引用以太坊,你会发现发生了更多令人惊讶的项目,突然之间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和令人兴奋的想法层出不穷,只是因为兴趣而「玩玩」的新项目急剧增加。

Chris Dixon:对,以太坊有不少成就,就像它展示了你可以简单地拥有另一个具规模的网络平台 ,但所有人好像已经假设了只可以存在一个网络平台。但平台效应本身就证明你永远可以创立另一个平台。第二,以太坊是图灵完备的,让类似Javascript的编程语言Solidity来开发应用,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平台,而这是比特币在开始时好像希望成为一个平台,但他们从来没有让你真的用脚本语言开发。以太坊平台上不但有很多应用,而且以太坊还启发了其他Token也可以提供一个图灵完备的平台。你可以说,以太坊几乎同时发起了三个创新的方向。

Fred Ehrsam:这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Chris Dixon:是的,这对具金融思维的人来说开启了一度大门,就是那些想要建立新货币体系的人,令比特币从此出现。然后有些人就像我们正在谈论那样,想要创建非中心化的金融系统。

Fred Ehrsam: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领域是如此独特和跨学科的原因,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金融家或华尔街人的话,我建议你不只用金融的传统思维去理解区块链,这可以大大增加你对区块链的理解和欣赏。换句话说,把区块链理解为货币只是其中一种去理解系统内部是如何运作的方式,但如果这是你只是简单解读区块链就只是货币的话,你就错失去理解区块链的其他内在价值,好像为什么它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全球计算平台或基础设施。

Chris Dixon:如果金融人真的只把区块链当作是货币,我认为他们会错过是互联网发生的很多新的事情,因为区块链就像正在重新设计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允许互联网的参与者拥有这些全新平台的一部分,并最终这些平台的价值会体现出来,而这些平台的资源就变得很值钱,所以对区块链价值的任何批评都应该先了解区块链正在尝试解决什么问题开始,而要去理解它正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就需要你有足够的知识从技术和文化层面去了解互联网的运作方法,然后就是理解我们正在谈论的创建平台和Token或人们正在使用哪个Token,这就要牵涉到ICO。虽然我不太喜欢用这个字,但既然大家都在使用,我们就谈谈ICO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Fred Ehrsam:是的,真的一夜之间好像所有人都在发行加密货币,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简单赚钱的方法,就像初创公司集资一样,只有一小部分初创是合法的而且真的值得资助。不幸的是,应该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没有价值,而且什么都不会做出来。

Chris Dixon:或者说很多骗子开始进场了!

Fred Ehrsam:值得讨论的是如何分办出一个好的项目,通常好项目由什么基本元素组成,起码证明团队正在为做好这个项目作出努力,而有些项目一开始就有些痕迹很大机会失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以下两种我不太看好的元素:

第一种只是单纯为了寻租,从平台上发生的交易中向Token持有者或某些第三方收取费用,或只是消除了中间人,这些都是没有必要发行Token的。

第二种是纯粹为另一种投资工具(中心化的)或资产筹集资金,同样是没有理由需要发行Token的。

Chris Dixon:如果持有Token只是为了获得公司利润一定比例的股息,这就是典型的证劵, 应该只用传统方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不用发行Token了。

Fred Ehrsam:有些Token的白皮书更只是一份实际意义上的产品简介,与协议或技术毫无关系,这也是要小心的项目。因为Token的真正意义就是支持新的代码协议。

Chris Dixon:从另一角度看就是好项目一般都已经写了一些可以实际运行的代码,起码有一份详细讲解技术的白皮书。

Fred Ehrsam:或者项目的团队本身有很好的软件工程背景,证明有能力写出实际的应用。

Chris Dixon:项目拥有强大软件背景的团队是很重要的。

我应该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加密货币、ICO都是非常复杂的,投资风险很大,我在此强烈建议人们在投资之前必须做很多准备工夫,在考虑购买任何加密货币前,都要知道这是像风险投资一样可以完全归零的投资。因此我们要非常小心谨慎,即使我们对它们感到兴奋,也不会以任何方式暗示人们应该购买任何加密货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

Fred Ehrsam:是的,最中一个可能是留意这个项目的野心是否真的可以在区块链现行的技术发展下实行。 所以目前我认为区块链主要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如果你看一下以太坊在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方面的能力,如果它现在无法在一秒处理超过20个交易,这意味着区块链基本上还需要进步大约20,000倍在可以在链上运行Facebook。 因此,现在更有价值的是和区块链基础架构相关的项目,让人们可以在未来扩展和开发dapps,而不是现在就马上尝试构建Facebook这种大型项目。 相比起大型应用,我会更看好区块链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成功可能性。

Chris Dixon:以互联网做比喻,区块链现在只是当年构建底层机器和服务器等各种其他基础设施的阶段。所以互联网诞生20年后才有Facebook出现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了AWS(大型云服务器)后,你才可以开发这些大型应用。

Fred Ehrsam:另一个在新经济模式出现时经常犯的错误是,我们试图将现行存在的所有模式都套入这个新经济,因为我们习惯的都是已经发生的商业模式。但新经济模式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因为它可以让你做全新的东西,而不是旧有的模式。所以我个人觉得一个项目是否将来最有影响力,就是去判断一下这是不是只有在区块链上才可以执行,如果没有区块链,这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项目。

Chris Dixon:就是判断这是否区块链原生的,或者只是从现行模式搬过来。

Fred Ehrsam:没错,就好像用马去拉动的汽车。

Chris Dixon:就好像比较这模式到底是Barnes&Noble(传统书店)还是亚马逊(网上书城),这一直是我很喜欢举的例子。最后通常只有从头到尾全力以赴,不留余地背水一战,从一开始就设计它不受任何传统想法的阻碍,而不是尝试在传统和区块链模式找个平衡,因为取平衡似乎更容易,而且似乎让人更有安全感。 但是,如果你回头看看互联网的历史,取平衡的商业模式永远不会成功,只有重新为互联网设计的模式才会取得最大成功。其中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想为开发人员创造最好的支付系统,只有从头开始去想像什么设计对开发人员才是最好的,而不是雇一些开发人员做一个互联网加上银行的东西吧。

Fred Ehrsam:是的,你可以猜猜现在全球最大的 50 个网站里有多少个是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存在的公司做出来的产品呢?

Chris Dixon:这个我不知道,有多少个?

Fred Ehrsam:只有两个,就是msn.com和Microsoft.com ,都是微软做的。其他每个网站都是由一个全新的初创在互联网出现之后才开始做的。

我认为最好的例子就是,有些人认为只要paypal的价值是X,所以比特币应该至少值Y,而Uber优步的价值是X,所以去中心化的Uber模式加密货币应该至少值Y。我认为大多数人下意识地都会为加密货币计这样的一条数学公式,如果你说要直接问他们,他们会说认为Token就等同于股权,而这是因为我们太习惯现行金融的运作规则。

但事实证明,Token根本跟股权不一样。关键的分别在于股权是代表了你可以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分红,好像你把一件产品以高于生产成本价格出售,你就可以获得利润并分发给股东。

Chris Dixon:是的,当我现在考虑加密货币的长远价值时,我认为现在价格波幅有点太大了,就好像让我们说要预测加密货币的价格基本上都是靠估的。你又如何看待加密货币的长远价值呢?

Fred Ehrsam:我的很多想法都受到了一个名叫Chris Burniske的人的影响,因为他曾经在一间在华尔街叫Arc Invest的公司工作,他一直尝试找出更严格的财务模型,去量化加密货币组合的价值。

Chris Dixon:我想你用一个模型去预测一个具体例子,比如说Filecoin 现在扩容了,人们愿意花多少真钱走购买扩容多了的Filecoin,如果以加密货币为单位又是多少价值呢?

Fred Ehrsam:这是加密货币从本质上跟法币最不同的地方,在我看来,最好的加密货币是真正遵循区块链的规则,而不只是寻租行为。比如寻租的加密货币会对平台所产生的每一笔交易都收取一部分的费用,但如果是真正的加密货币,即使你刚好拥有一个加密货币,其实并不代表你拥有对某笔交易进行处理的权利,你必须对交易的处理做出贡献才能赚到更多加密货币。

细心一看,Token更接近于货币理论中类似货币的角色,货币数量论中的公式「MV = PQ」最重要的不是去看未来的现金流,而是其中的四个变量: -

M(Money Supply) = 货币供应量

V (Velocity of Money) = 货币流通速度

P(Price)= 物价水平(整个经济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

Q (Economic Quantity)= 实质产出 (经济中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在Filecoin的例子中:

货币供应量:市场上总有多少个Filecoin

货币流通速度:每年 Filecoin 货币供应周转的频率

物价水平:存储1GB数据的成本是多少

实质产出:人们实际购买1GB存储的次数

Chris Dixon:很好,你已经可以用经济模型去解释我的例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你做了一堆假设,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例子投机性很重。我会说现在至少有两个种类的加密货币已经出现了,其中一种更类似于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是用来存储价值的,可以说是数字货币的一种,本质更像是商品的价值,有一些特性如你可以把它发送到任何地方、反审查等,都令这种加密货币有一定价值。这种加密货币如比特币、Monero、Zcash、Dash等都我可以套用你刚提出的模型。

另外一种可以称之为胖协议,也可以叫做Token,这些Token往往是一个系统中的一些资源,我想你可能会有一个不同的估值模型吧?

Fred Ehrsam:是的 ,但我认为这两个种类的加密货币是可以套用到「MV = PQ」,我认为商品模型从心智模型的角度来看是有用的,我想指出的是好像以太坊中就确实存在Gas的概念,在以太坊中使用其计算资源所使用的Gas,其实与你将汽油倒入汽车来创造醚一样的气体去开动汽车是同一道理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商品模型是可以应用在以太坊的。

但有一个解不通的地方,就是通常商品是消耗品,你用了它就没有了。实际上有一些加密货币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这个概念被称为燃烧证明( Proof of Burn)。而另外一个解释是人们更容易理解的,就是你花费加密货币当然是没有烧掉它,因为好像钱一样,你用钱只是代表钱去了别人的口袋。

Chris Dixon:我是这么想的,其实加密货币就是软件的一种。软件的能力就是用把想法变成代码,最后在电脑上执行代码从而实现想法,所以软件无法变成代码就说不通了。所以最大的限制就是人想不想得到,想到话无论是股票、商品、金钱和还未想到的新事物的想法,都是可以用代码实现出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传统的创新模式比如Carlota Perez 提出的模型在软件世界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因为在软件的唯一极限中就是人们想不想得出新的有趣想法。你看看一两个没有用真名的人写的一份简短的白皮书,竟然可以改变这么多事情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了(指的是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

Fred Ehrsam:如果以单纯软件开发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我认为Carlota Perez可能会反驳的是,Carlota Perez 可能会反驳你说,他其实更多是探讨了一个想法从想出来、到人群互相传播、再到采纳它实用它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也许你刚刚指出最有趣的一点是,就像互联网的协议一样,可能会发现很多这些底层的Token机制和区块链,开始成为我们天天都在使用的应用的基础建设。以同样从资金筹集的角度来看,我们一定可以慢慢从这种每天疯狂众筹Token(ICO)的阶段,最终去到认真思考如何奖励真正做事的人的阶段。或者我们之前谈论的概念是,每个人都拿出一点通过通货膨胀或稀释来赚到的钱来支付新的创新应用。

你知道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想方法如何更好地经营公司,即是所谓的中心化管理,但相对来说,人们只是花了很少的时间、很少的努力就在互联网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上做出比企业化管理更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未来的路还是很长的,仍然有很多需要提升效率的地方。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矽谷的大型企业,现有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都是如何相应地调整业务,尽管传统模式下的利润和收入机会往往会受影响,但机会的数目不断变多,假设市场永远是零和游戏肯定是错的想法。

你必须更开放去看,对于所有技术的改革都是如此,事实上它不一定是零和游戏,不一定要在跟上一浪技术改革的商业模式去争取市场,其实,很多新的机会已经出现在新的技术改革当中了。

-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Podcast翻译) a16z合伙人对话Coinbase共同创办人 - 为何加密货币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