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00字,阅读时间:6-8分钟
书籍信息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
出版社:后浪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原作名: アクション·リーディング
作者: [日]赤羽雄二
译者: 陈健
出版年: 2019-5
ISBN: 9787513923484
导语
现在网络上的很多图片或视频,常常把阅读置身于一种悠闲的环境氛围中,似乎读书成了慢生活的标志: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搭配一杯咖啡和一个诱人的甜点;在寒冷的冬天窝在温暖的被窝里;在度假时候金色的海滩躺椅上……而对于阅读,除了享受悠闲,还有另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效率——如何高效快速地读书并且掌握知识。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让我们摆脱阅读的压力,享受汲取知识的单纯快感。
这本书十分小巧易读,文字精炼,案例也恰到好处,一个小时完全可以看完。十分建议大家找来原著看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以下介绍摘自书籍原文,并按照我自己的想法略加修改。
核心思想
本书贯穿始终的思想是:如何从“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
如果我们采取被动读书的方式,我们很难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从这本书里面获得什么,读完一本书心里依然空空如也,好像什么也没记住。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慢慢生出读书无用的想法,结果就是对书籍敬而远之。
也有些人常常抱怨没时间读书,每天工作学习那么忙碌和劳累,到家已经没有动力再读书了。但心里还是觉得读书有用的,每次去书店还是想买书,这就导致家里积攒的书越堆越多,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
而那些优秀的人,虽然也累于忙碌的工作,但是依然会动力十足地拿起书本,快速且高效的汲取其中的养分。
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些人把读书看作改变自身状况的契机,知道自己想读什么,读过之后想记住什么,想把书籍中的那些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也就能通过读书获得更好的成果。
无法读书的5个理由
- 忙于工作,没时间读书=>将读书放在优先位置上
- 不知道应该读什么=>提高对自己需要的书的敏感度
- 没读完的书不断增多=>彻底读完一本书后再去读其他书
- 工作繁忙,不知是否应该读书=>变被动为主动,将读书视为改变自己的契机
- 无法专注地读书=>摆脱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影响
读书的好处
为什么再忙也要读书
- 读书比任何学历证书更有价值。读书可以让人不断积累知识,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
- 开阔视野、提升实力。从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考量、理解知识,从大局出发,理智地看待事物。
- 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阅读洞察力敏锐的作家所写的书,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时刻都要成长。
- 培养领导才能。通过读书培养“同理心”,学会体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提高沟通能力。
- 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可以激发想象力,让想法变得更加丰富,还能让人看到在自己熟悉并深信不疑的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根本无法想象的世界。
- 制定抢先未来的对策。读书的过程中会阅读很多故事,记住很多案例,可以提高洞察力和推理能力。
- 激发干劲。在产生求知欲时,人类的大脑结构会使得人们充满干劲,如果读到令自己感动的内容则更会让自己积极向上。
保证读书时间
如何做到工作很忙也能读书
- 确保最基本的读书时间。改变自己对读书的认知和定位,告诉自己想要生存、工作、不断成长,就必须坚持读书。如此,书就不再是可读可不读的东西,你会认为读书非常有帮助,并且确保一定的时间去读书,把读书放在一个优先且重要的位置上。这就是“主动阅读”的第一步。
- 主动创造读书时间。在工作日的晚上和休息日也要利用时间表安排读书时间;掌握并确保最短睡眠时间,周末也要保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睡太多其实也无用;充分利用通勤时间,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阅读。
- 在时间表中添加读书时间。首先要估算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确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然后用读书去填充。不要把读书看作一种爱好或消磨时间的手段,而是要将其视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环。
- 培养适合自己的读书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找到最能集中精神读书的时间段,并把读书量控制的恰到好处。如此我们才会享受其中,而不是感到压力。
- 只在有需要时读书。我们常常被“读书是一件好事”这种想法束缚了,认为只要读书了就是好的。实际上,读自己有需要的、对自己有积极作用的书才是好的。要改变这种既定观念,并且找到自己的读书价值观。
- 用社交网络召集读书伙伴。不同观点立场的人,在同一时期读同一本书,然后互相交流感想,一定非常有趣,也能相互激励。
学以致用的集中读书法
短时间内牢记书中内容
- 将书中内容转化为数据库。在书的扉页上注明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日期以及阅读后的想法,对书籍做简单的评价。通过不断地阅读并作出评价,我们就会逐渐明确应该买和不该买的书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标记,言之有理的内容、表达出色的内容、体现作家洞察力与智慧的内容,直接用黄色荧光笔画下来,以便在日后容易找到。
- 不在阅读时做笔记,读完立即整理笔记。边读边记笔记过于耗费时间,不适合大多数人。而读完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想法简单记录下来则会压力小很多。
- 专注阅读一本书。开始阅读一本书后就要一口气读完,这样才能深刻领会一本书的精髓。而同时阅读三五本书会分散精力和情趣,耗费时间。
- 要尽量购买书籍阅读。相比去图书馆借书,购买书籍不但能让你更重视从这本书中获得价值,还能方便做标注和写写画画。
- 买书后即刻开始阅读。每次就买一本书,买完之后立刻阅读。一旦把购买的书籍闲置,我们很难确保再拿起它的时候还有和购买它时同样的兴趣,阅读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因此尽量不要囤书。对于已经囤的书,重新审视后认为仍有阅读必要的,应该马上开始阅读,并在几天内读完;而那些不想再读的,也不要感到很有压力,直接卖二手或者捐掉就好。
- 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读。比起返回去重读,把握全书的主旨更为重要。要规定自己不要重读,要有在第一次阅读时就理解书中所有内容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够让注意力更集中,还能够提升阅读的准确度。
- 读书时尽量关闭网络和手机。(此处不再多说)
- 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应该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购买和阅读一本书,读书的时候是否抱有期待的心情十分重要。因此,绝不应该强迫自己去读不感兴趣的书。为此,需要在阅读前明确两个问题:“我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以及“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读书并行动
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 限制读书时间,用更多的时间输出。没有读过的好书不计其数,比起一味地读书,更应该吸收书中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以及从其他信息源汲取新知识。
- 分享读书成果,展开深入讨论,提升沟通能力。与他人分享并得到反馈,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想法。说话时尽量像讲故事一样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是关键。
- 建立读书档案,写明目标,付诸行动。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写一篇“读书档案”。读过每本书后自己会有那些新发现,行动上会有哪些变化,都要记录下来,并确认推进到何种程度。(样本如下)
- 读书后立即写博客。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从读者那里得到许多反馈,这些都是独自阅读时无法获得的好处,随着读者的增多,会形成超出预期的良性循环。
- 半年后重新阅读。对于十分精彩的书,重读时应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而对于那些内容并不十分精彩的书,只需要看一遍做标记的地方就可以了。
提高信息敏感度
不在无趣的书上浪费时间
- 从书籍获取信息和从网络获取信息。网络上的内容编写时间短,内容的深刻度较差,常常是博眼球的无趣重复,养分实在稀少。应将网络视作获取最新咨询的地方,而不是获取营养的地方。
- 利用谷歌快讯(Google Alert)获取消息。订阅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为关键词,每天在固定时间段收取简报,并在半个小时内浏览这些消息,这是效率最高效的收集信息方式。而平时积极收集信息更容易找到应该阅读的相关书籍。
- 对一切事物持有问题意识。不断思考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继续发展下去会产生的变化,以及我们个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根据我们的思考去寻找需要的书籍阅读,然后与人讨论,增强自信心。
- 阅读优秀作家的全部作品。如果某位作家的某个作品对自己触动很大,那就可以去阅读他的全部作品,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是如何发展的,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思想和价值观。遇到这样一位作家可谓人生一大幸事。
- 延后阅读畅销书。一本书是否畅销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并且这本书并不一定合你的胃口,强迫自己阅读会非常痛苦。而“长畅销书”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其内容十分有价值,所以才会一直被追捧,阅读这样的书往往不会失望。
- 不要随意在书店购买大量书籍。买书前一定要精挑细选,做好调研,避免大量囤书。
- 关注前辈和朋友的书架。如果身边有读书品味值得信赖的前辈和朋友,应该让他们多推荐好书给自己,读完后还可以和他们讨论。
- 提高信息敏感度的7个习惯。
· 工作再忙也要不间断地收集信息
· 始终要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 将自己的意见传递给他人
· 即便只差一步未能成功,也不必纠结
· 想办法让自己重新振作,思考补救的办法
· 在各个年龄层中有两位可信赖的值得商讨的人
· 要拥有足够的自信
end
最后,希望大家读完本篇文章能够转变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改变一些小的读书习惯,获得更轻松、更舒服的读书体验,让读书成为一件快乐且有价值的事。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