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灵魂很大的触动——读《朝花夕拾》有感

2017年  9月26日  星期二  雷阵雨

第一次完整地看完《朝花夕拾》。这本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朝花夕拾”,是写童年和青年的旧事的,其中著名的几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这几篇中学课本里都出现过,可谓家喻户晓,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另一部分是“野草”,收录了一些寓意深刻的散文和杂文,其中有一些是假托梦境的。从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是寂寞的,是一个人在暗夜里、用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的盾,抵御暗夜的寂寞。我理解这样的寂寞,尽管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沉浸在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中,听说竟然并且有学者提议要把鲁迅的文章从中学课本里拿掉了。然而鲁迅精神,到了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需要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战士,来揭露人性的丑恶、来医治人心的懦弱。

“野草”部分印象最深刻几篇文章是《影的告别》、《希望》、《奴才、聪明人和傻子》、《立论》和《这样的战士》。前面两篇可以看出鲁迅的寂寞,这种寂寞,是比“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更深刻的。而《奴才、聪明人和傻子》,可以看出鲁迅对“奴才”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谓“聪明人”,给予同情,但不给予帮助,这种同情,没有实际作用。而所谓“傻子”,凭着一腔热血,想要改变现状,却最终失败了,最终败给了国人的奴性。而所谓“奴才”,做奴才久了,竟然至于认为对主人点头哈腰、摇尾乞怜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不敢违抗主人的命令,偶尔得到一句主人的表扬就欢天喜地了,却从不去想,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

《立论》这篇,是假托一个梦境,梦里老师告诉“我”一件事:一家人生了个男孩,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于是得到一番感谢。另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得到几句恭维。第三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得到了一顿暴打。是不是会做官、是不是会发财,谁都不知道。但死,是必然的。要想既不说谎,又不挨打,就只能打哈哈——“这孩子,长得多么……呵呵……哈哈哈”

当然,鲁迅写这篇文章,是隐喻,不会有人真的这么不通人情事故。在现实中,说话的语境很重要,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叫“得体”。比如给人祝寿,一般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真的能如东海?寿真的能比南山?显然不能,只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样的“谎言”是礼貌,更是教养。要不然,能在祝寿时说“你将来要死的”吗?这虽然是真话,但是说这真话的人,不但是没教养,更是脑子有点贵恙了。

当然,鲁迅写这篇文章,旨在表达说真话有多么难,说戳中别人弱点的话,有多么难。因为人往往愿意听美丽的谎言,不愿听丑陋的真话。

当然,鲁迅不仅是在批判别人,他也在解剖自己,比如《风筝》这篇,就是他对自己无情地解剖。

他的那篇《这样的战士》就是他自己真实的写照。他就是这样的战士,不怕权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怕那些“头上插着旌旗、身上穿着刺绣”的有着各种头衔的所谓专家、学者、文人、雅士、君子、(优秀)青年等,他都要揭开他们虚伪的道貌岸然的面具。“然而他举起了投枪”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表明,他是战斗着的,并且一直战斗着,他要用他的投枪执向虚伪着的一切!

鲁迅的文章很耐人寻味,细细读来,总能引起共鸣的。

带给灵魂很大的触动——读《朝花夕拾》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给灵魂很大的触动——读《朝花夕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