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抢占各大媒体头版的张勇是阿里巴巴的“逍遥子”张勇。而现在,轮到了海底捞董事长张勇。
早就在上半年,就传出海底捞上市的消息,回顾请戳:
海底捞要上市了!年赚12亿,火锅一哥的“变态”你为什么学不会?
就在今天,海底捞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
▲海底捞4位创始人,左起李海燕、施永宏、张勇、舒萍。(来源/杨立赟)
海底捞此次发行定价为17.8港元,每手1000股,投资者最低入场门槛费用达1.78万港元。证券时报援引一通证券行政总裁宓光辉表示,这以价格高于早前上市的歌礼制药的1.6万港元,成为香港史上截至目前为止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及其夫人持有62.7%的股份,是唯一大股东,仅海底捞上市就带来超600亿港元身家。
24岁的海底捞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营收超百亿的中国餐饮企业。
一、海底捞有多赚钱?
海底捞的招股书告诉了我们它的赚钱能力:上半年收入73.43亿
(1)你的每100元消费,海底捞的股东赚走大概14元(这个没扣利息和所得税),食材成本大概40元左右,员工薪酬分摊大概29元左右,房租及装修折旧、水电分摊大概12元左右,行政、差旅、管理分摊大概5元左右;
(2)海底捞平均一家店一天要接待1400名客户,这些客户带来的收入流水在10-13万元之间(人均消费70-100元),一个店一年收入4000万元左右;
(3)如果按照14.5%的息税前净利率计算,那么海底捞平均一家店一年利润600万左右;
(4)截止2017年底,海底捞拥有273家店,这些店的营收加总在一起是110个亿,利润加总在一起是16个亿(没扣利息和所得税);
(5)呷哺呷哺一个店一年的收入是485万,海底捞单店收入是它的8倍。
由上面一组运营数据看,海底捞几乎创造了中式餐饮的经营效率奇迹:在维持令人羡慕的营业利润率的同时,创造出极高的单店收入能力,两者相乘,利润规模无敌。海底捞“封神”毫不为过。
从1994年到2018年,这24年中,海底捞一步步长大,不仅仅从川渝小镇走向了一线城市,甚至还走出了海外。
那么,你知道海底捞是怎么做到的吗?难道,海底捞你真的学不会吗?
二、“海底捞”名字,起源于打麻将
1994年,四川简阳的一条街上,两对夫妻、四张桌子、8000元现金,就开出了海底捞第一家店,名字源自四川麻将。
当时,二十多岁的小火锅店老板张勇发现,火锅店味道大同小异,但优质的服务能让自家店脱颖而出。于是,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送酱料……只要顾客有需求,海底捞就做。这一招让其他火锅店毫无招架之力,纷纷关张走人。
据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称,海底捞在创业的时候,没有钱做广告,只能从名字上着手,起一个让大家记得住的名字。
取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的名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所以起名字的关键点是:
1、轻易被记住;
2、在生活场景中随时被唤醒
在四川人的生活中,大家最喜欢打麻将,所以我们就从麻将的角度切入。
在麻将术语中,海底捞的意思是最后一张牌自摸,这个名字既好记,也和火锅有联系,于是我们就决定了取这个名字。
结果,我们把招牌挂出去后,路过的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的火锅店。
三、海底捞成功只因服务好?那你可就错了
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已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标杆。等位时免费擦皮鞋、美甲,一人食时作伴玩偶,给外地顾客送特产等,用网友的话说:“海底捞的服务员是有毒的。”
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申银万国在8月底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海底捞成功因为服务好是典型的幸存者偏误,背后核心是集团强大的全产业链布局与开放生态。
仅靠服务是撑不起海底捞百亿营收的,作为中餐巨头,海底捞的业务版图遍及餐饮上下游的各个方面,虽然此次是海底捞首次上市,但与之相关的另外两家公司早已涉足资本市场。
2016年,海底捞底料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登陆香港交易所;2017年,海底捞旗下优鼎优登陆新三板,其旗下品牌是“U鼎冒菜”。除此以外,提供仓储和物流服务的蜀海、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的微海、做装修管理的蜀韵东方都是海底捞庞大的业务版图中的成员。
可以说,海底捞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业务体系,甚至还能为其他品牌提供服务。
另据海底捞招股书显示,蜀海集团2017年营收为26亿元;蜀韵东方营收约为12.9亿元;颐海国际营收达9亿元,微海咨询也有3600万元的营收。
背后的张勇夫妇以及施永宏控股7家公司间接控制8家有代表性的产业上下游公司,完成了对火锅全产业链7大环节的布局。
1)底料环节:颐海国际不仅确保海底捞底料的长期更新且稳定,且第三方业务发展迅猛,18H1整体净利润增长170%主要由第三方业务贡献。
2)食材环节:扎鲁特旗为海底捞专门提供优质牛羊肉,蜀海供应链已衍生至为七天便利店、九毛九、麻省理工等热门餐饮与便利店提供食材全案总包,有望成为中国Sysco。
3)管理环节:微海咨询深耕餐饮培训赛道,将海底捞大学转变为招聘+培训+咨询一体的管理培训企业。
4)技术环节:蜀韵东方深耕餐饮装修,红火台专注餐饮SaaS
四、餐饮行业是否还有巨大机会,是否能出现垄断巨头?
在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垂直行业中,几乎都会有一到两家公司能占到20%-30%,甚至60%-70%的市场份额,比如BAT、美团、滴滴、摩拜、ofo等。
当我们习惯了这个逻辑,就会觉得餐饮这个4万亿的巨大市场,也可能有垄断巨头的产生。
可是,真的会出现吗?答案是不太可能。
我们先从行业来说,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行业基本分两类。
一种行业是正态分布,另一种行业是幂律分布。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企业属于幂律分布,简单说就是行业中的小企业几乎不赚钱,大企业赚了所有的钱,一旦做大就能赢家通吃。
▲幂律分布
以餐饮为代表的服务业属于正态分布,简单说就是行业中不赚钱和很赚钱的企业都很少,大多数属于平均状态。
▲正态分布
为什么?
因为人工。你在上海开家店,再去北京开家店,全国开了两百家、五百家店。随着开店数量的增加,员工不断增加,管理成本就会呈几何级数往上翻,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不标准、客户体验差等问题。
所以,以人为价值提供主体的服务业,很容易触及管理的边界,基本上没有很大的企业,这是行业天生分散的属性决定的。
而互联网之所以能做大,是因为互联网的产品不是以人为边界的。
比如微信,一百人用微信和一万人用微信,对腾讯来说,他的管理成本的几乎是一样的。多一万人来用微信,并不会因此就需要多招人,只需要多加些服务器就可以,管理成本并没有明显的上升。
这个时候随着使用人数规模的上升,甚至平均成本会下降,形成赢家通吃的规模。
所以,餐饮业是不可能出现垄断巨头。甚至几乎大部分服务业,比如服装业、理发业都不会出现。
那为什么海底捞可以上市,有机会做的比较大呢?
在中国的餐饮行业中,火锅的制作工艺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降低了对人的依赖,不需要大厨。底料可以工业化生产,然后再运到每个饭店。饭店只需在当地购买新鲜食材就好了,对人的依赖不是很严重。
海底捞还有一点比较厉害,用特有的一套文化,能把服务员管好,可以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招人,然后开店。
据说在海底捞,农村出来的服务员刚来到城市,公司会给他们培训如何使用ATM机,如何坐地铁。
发工资时,公司会把一部分钱直接打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也感受这份荣耀。店长离职,就算去了小肥羊,公司都会给这个员工8万元的嫁妆。如果是小区经理,给20万。大区经理,送一家火锅店,等等等等。
海底捞有近万名员工,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6%。
把这套管理服务员的逻辑打通之后,他做大的边界就比别人会略大一些。
五、人性不可复制
如今海底捞的大部分高管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一路上来,而海底捞试图通过流程化、制度化、绩效考核来固定这些东西。
张勇管的不是人,是人性。
海底捞的待遇在餐饮业中处于中上水平
餐饮行业中,海底捞的员工薪酬中上、福利一流、晋升路径清晰。海底捞员工宿舍都位于门店附近的住宅小区,配备空调、专人保洁,还有电脑供上网。
海底捞推行计件工资,鼓励员工多劳多得,昆明大理等城市起薪2700保底工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底薪4000元,干得好的员工每个月拿到8000元不是问题。
海底捞的员工
另一方面,海底捞通过师徒制绑定店长的权益,带徒弟开新店,新店越多、效益越好,店长的收入越高。海底捞也给他们充分放权,店长拥有管理权、收益权、人事权,以及很大的财务权。店长带徒弟,就像团长带兵,大大提升了经营灵活性。
黄铁鹰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将其企业文化总结为家文化,即让员工像为家奋斗那样工作。张勇却直言,所谓“家文化”,不过是媒体、员工自己“想象”的。
相比温情脉脉的“海氏大家庭”,在激烈竞争中存活的海底捞更偏向狼性文化。
每季度,海底捞总部会对门店进行考核,指标就两个: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考核结果分成A、B、C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不合格,C级店长将面临淘汰。
海底捞香港门店
踩过很多KPI的坑才成为现在的海底捞。一开始细化服务标准,要求服务员在水位低于一定量时加水,为顾客提供眼镜布、手机套等,否则扣分。结果以指标形式固化后反而让顾客被“强制性”服务,体验很差。后来采用“翻台率”来衡量,导致店员盲目追求快忽略了质量,探索了无数次,才形成了如今这种软性指标的模式。
末位淘汰制能激发店长的战斗力,但也会引发内部竞对。《中国企业家》援引一接近海底捞人士的观察称,启用排名后,店长之间的关系从类似兄弟姐妹转为人人自危。
对于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人、事、张勇处理起来都很果断,甚至不近人情。因为觉得联合创始人施永宏的管理能力不适应海底捞的发展,张勇曾直接劝他“下岗”。
“慈不掌兵。”张勇说,在处理老员工的失职上,他天然缺乏念旧的情感,更没有所谓道德上的压力。
六、24岁的海底捞,未来靠什么撑起百亿江山?
技术+服务。能让机器做的统统不让人做,只能由人做的就做到变态级。
海底捞下一步的规划是继续拓店以及研发新技术。
他们正在投入研发的是厨房自动化和后厨应用自动化的智能设备和技术。海底捞也正在打造一个智慧餐厅体现后厨的自动化,包括出菜机和配锅机的自动化,尽可能在后厨处理、食材加工方面实现更多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设备水平。
“如果因为新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人员在相关岗位的使用,(那么)在服务方面,我们能够提供更多丰富体验的内容,把相关人员转化到为顾客提供丰富体验的岗位上去。”周兆呈这样说道。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还未开业的门店中,海底捞正在对新的智能设备进行内测。据自媒体“勺子课堂”得到的消息,这间智慧餐厅是海底捞联合松下做出的,与以往的海底捞完全不同,由机械臂、送餐机器人组成的全自动门店。从备餐到传菜,都会是机器人来完成。
机械的工作就交给机器来做,让服务员聚焦在以人为核心的服务上。对于做不成大家庭又不愿成为别人口中的“冰冷机器”的海底捞来说,智能化或许是明智的出路。
图文素材来源于亿欧网、天下网商、刘润、馒头商学院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