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做技术的要写技术博客

为啥做技术的要写技术博客_第1张图片
image

为啥我要专门写一篇强调技术博客的文章呢?我的主阵地在上,有40W+字数了,总是有小伙伴后台私信我,问我什么能坚持写这么多文章、有什么诀窍吗?现在来看字数非常多,但是这些都是平时一篇一篇文章积累出来的,我写文章前也是感觉文章像是心事,工作一样重重的压在心头,但是我知道为啥必须要写,写完之后那畅快感无与伦比,并且这是我技术人生的足迹,这让我的人生不在像水一样,静静溜走而片叶不沾身,而是变成了永恒,永远不会忘记的过去

这里我想多从几个调度来阐述下写技术博客的必要性,不喜的小伙伴们请手下留情,本文的技术理论来源:

  • 如何把你看过的100本书,真正系统地装进脑子里

大脑像什么

自动电脑出现后,人们总是因为单词和行为上的相似把电脑拿来和大脑做比较,这是基于人潜意识的上相似性的认识,实际是这种认知多数时候时候靠谱的,电脑真的和大脑很相似

对于电脑的认知可以这样看:

电脑是主机处理信息,电源供电,电源供电不足会CPU会降频,降低性能

那么相对应的大脑我们怎么往电脑身上套呢:

  • 身体是电源
  • 大脑是主机

1. 身体是电源

大脑的模型分析认为人脑的计算极限能力远远超过人现在的表现,人脑普遍开发程度在:2%-4%,4%的都是脑子异常好使的天才,3%的是平时很聪明的人,2%的是正常人。为啥会这样,这是因为人体为了能使用长久,供能水平限制在非常差的水平,为的是尽可能长的延长人体工作周期。要是大脑满功率运转,1分钟就足够把人抽成人干了,并且释放的热量足够吃回全猴宴了,可见人体机能的瓶颈在哪

2. 大脑是主机

包含部分感知原件,内存,硬盘,处理器,散热组件在内,具体的大家自行脑补...cpu,硬盘啥的不用说大家也能想象的出来,这里我说下内存

我认为人脑的内存不止一套,而是有3套:1套是临时存储感官传递过来并经过处理的数据的,数据失效性很短,内存擦写快;1套是存储当天经过学习、整理过的,或是印象印象非常深刻的数据,时效性为当天,与深度睡眠时再整理,有效的内容转存硬盘,擦写慢;1套是给潜意识用的,记录潜意识观察到的非常鲜明的,同样与深度睡眠时再整理,擦写


大脑数据存储结构

这点基本可以套现成的数据结构了,大家作为一个物理性的东西去存储数据,同样有数据结构一说(请原谅我不懂硬盘的原理)。 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权威的研究分析了,比如一开始我列出的那篇文章,简单来说大脑是以点阵机构存储数据的

为啥做技术的要写技术博客_第2张图片
image

  • 点 - 是事务经过提取之后的那些最鲜明的特征,经过人类社会不停的演变,变成现代语言结构中的那些名词和动作,比如:手表、汽车、猫、狗,这些东西的认识在大脑种首先是以这些固定的特征点为先导的,这些一层层的相联、衔接到下一个,大家看着这像什么:链表呗,每个知识体系或是特征体系都有属于自己的链表,这些链表组成了认知、记忆的主体结构和骨干网络。另外人体脑部神经元的结构天然就亲近链表这种数据结构,可以说是生物特性决定的

    为啥做技术的要写技术博客_第3张图片
    image

    为啥做技术的要写技术博客_第4张图片
    image

  • 阵 - 这个就好理解了,就是大家代码中的数据 class

class Book{
  var price;
  var name = "AA";
  var tag = "AA";
  var color = "red";
}

在大脑中就是这么存储数据的,那么一件事是怎么储存的呢 - 就是回忆这件事的特征,然后通过一些特征点的层层链接找到这件事的所有数据对象,最后拼凑还原成整体认知。我们常常只能回忆其部分内容,就是因为有些东西我们觉得不重要没必要存储或是没法有效存储

上面是我的一点粗略认知,重点就是为了突出这个点阵的认识为下面准备


睡眠学习法

日本动漫已经吐槽过很多次这个睡眠学习法了,睡眠学习法的本质是把白天经过系统学习、整理、分析过的存储在暂存内存中的数据,分门别类的按照其特征点写入硬盘也就是大脑深处,然后擦除这块内存以背明天使用

所以有种说法:睡眠差记忆就差,可以昨天学的东西因为睡眠质量或长短原因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擦除了而没往大脑里写入,可不就记不住了,其实不是没记住,是你压根就没写入,直接就擦除了...

这段告诫大家注意作息,注意生物钟,这东西是没法战胜的,至少我不行...


知识学习的过程

估计小伙伴们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尤其是新的知识领域、知识块时都是头大万分吧,这就是我们使用生物计算机运算时的表现,大脑这太生物计算机会会按照我们平时训练的学习模型去尝试、解析所学,若是能成功提炼出其中的特点就代表理解了。这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学会了,然后去干别的了,殊不知人体在深度睡眠时会整理当天所学,并根据大脑分析、提炼结果,按照特征点去一一对应存储一天所学

一般这样搞个2小时过来,很多人肯定会脑袋发胀,严重的会偏头疼,这说明啥,说明营养跟不上啦,该缓缓啦。大家总说岁数大了,精力更不上啦,啥是精力:就是你大脑能持续运行的能力,精力的根本在于身体机能,所以大家该去锻炼就偷懒,好好保养身体就是学习的本钱。你身体棒棒的,绝对学东西就比蔫了吧唧的人快...

上面就是一般人学习的写照,然后就没了。过些日子后,你会听到:

  • 哎呀,前两天学的就是想不起来了呢!
  • 这单词明明经常看,到底是啥意思呢
  • 这道题明明以前写过啊,怎么答来着
  • 马上就想起来了,再等会啊,哎,怎么想不起来呢...啊~我知道了,知道啦

这些大家都经历过吧,为啥,根据我的研究,之前的学习、分析不够彻底,只做到了表面,没做到真正的透彻,相关特征点逻辑还是有些混乱、不清楚,所以在深度睡眠时这些纠缠不清的认知就不好归类存储,大脑有可能会把他们存储到相近但是不正确的位置,或是压根就因为混乱无法理清而抛弃掉了。当我们按照相关特征逻辑去大脑中按照链表的数据结构去搜寻数据时,因为数据不在正确的位置,或是压根不存在,所以就想不起来,或是感觉命名很近了,就是想不到,等大脑扩大搜索范围时才会找到答案,就是因为我们其实没真正完成学习、认知过程

举个例子,这好比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各种衔接的最后一公里。大家欠缺的恰恰就是这最后一公里

下面就是我总结的大脑学习过程:

  • 1. 切碎 - 根据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和以前的经验,像碎纸机一样开始尝试把输入的知识切碎成能理解的一段段知识点
  • 2. 破壁 - 继续把上面这一块块的知识点像破壁机一样,拆分、分解成我们能理解的最小的点,然后归纳其中逻辑联系
  • 3. 整理 - 经过上面2部分之后,连贯的知识点就变成一锅粥了,必须经过归纳出来的逻辑关系整理、理顺、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变成一个能从头链接到尾部的知识链
  • 4. 存储 - 睡眠时大脑把这个链子一步步的输入到硬盘中

基本上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1-2可以理解为粗加工,3时精加工,4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我们要像学的明白,记得牢固,这个过程必须做到位,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连1-2都做很难做的彻底,更别提3了,这样乱糟糟的一堆知识点你让大脑怎么去记

带入情境比喻一下,比如你时米商,别人给你一坨红豆、小米、大米、紫米混在的不明物质,你只能把他们摘出来,但是你平时不摘米,所以摘米的能力很弱,在短短的有效时间内,你压根摘不出多少来,有时候甚至一生气扔了,管他这一坨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东西干啥...哈哈,大家别笑啊,脾气爆的同学,潜意识也一样是这样的,再者天天这样你不烦,你潜意识也烦啦,所以这样理解下,你学的东西有多少能进脑子


为啥我要强调写技术博客呢

现在终于来到我的目的地了,告诉大家写博客的重要性。其实很简单,我们看知识点时,除非你接触过大量相似的知识点,否则你即便觉得自己明白了,单还是有很多你疏忽掉的部分或是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逻辑不清晰的地方。写技术博客呢,你首先要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知识点,然后把这一个一个的点都写明白,能写明白基本就是真的明白了,比你觉得自己明白了要明白的多,这样你即便1-2没做全,你再写技术博客时也会发现去把1-2补全,然后写博客的过程就是3了,帮你自己把这个知识点的所有点整理的明明白白的,这样连贯的数据是大脑非常容易记忆的类型了,自然学的明白,记得清楚

再其次,大家都会忘,忘记的话我们找自己之前的记录看看就行,文章都是你自己写的,天然的就是贴合自己的逻辑,所以再学习、记忆就会非常容易

举个例子,某个知识点我花了2周,找资料,写例子,但是我没做记录。然后半年过去了,突然要用了,此时你会发现,能想起来的没多少了,怎么办现去看的话,基本你还是要花2周去找资料、理解

这就是写技术博客的好处:完成学习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文字记录方便后面查阅、再学习,经过我个人的实践体会,写博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啥做技术的要写技术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