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击虚——德国胜利的机会

  荷马史诗中有一位英雄叫阿喀琉斯,他是凡人珀琉斯和仙女忒提斯的儿子,传说他的母亲忒提斯为了让儿子刀枪不入,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使其能刀枪不入。但是阿喀琉斯的脚跟,因为是他唯一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便成了他唯一的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被特里斯一箭射中,重伤身亡。这就是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而在战争中,要想取得胜利,用西方人的话说,就是要找到并击中敌人的“阿喀琉斯之踵”,而用孙子的话讲,就是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德国胜利的机会_第1张图片
阿喀琉斯

  孙子曰:“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意思是说:所以,要使敌军处于暴露状态而我军处于隐蔽状态,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军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集中兵力于一点,而敌人分散为十处,我就可以以十倍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从而形成我众敌寡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与我交战的敌军兵力就少了。孙子在这里讲将自己的兵力合为一处而设法使敌人的兵力分散,就可以以众击一,也就是用石头碰鸡蛋,以实击虚。“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就是孙子在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概念。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希特勒对苏联兵分三路的正面进攻与孙子的思想背道而驰,可以说是荒缪至极。希特勒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使用了他能看到的唯一的方法——对苏联实施正面进攻,用武力使其屈服。然而,在战争中,要想取得胜利,所能依靠的手段绝不是从正面实施的大规模碾压式进攻和人海战术,更不是愚蠢地将自己的军队分散开来,去进攻三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要避实击虚,找到敌人的弱点,一招制敌。贝文·亚历山大说:“战争的艺术妙就妙在在敌人的弱点上形成强大兵力。”

  希特勒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三路,北方集团军群由勒布元帅指挥,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进攻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进攻乌克兰,并向高加索地区挺进,占领巴库地区的油田。他坚持认为必须占领从基辅到哈尔科夫的经济带,还要占领克里米亚,以防苏军飞机轰炸普洛耶什蒂油田。但是这三个目标毫无联系,相去甚远,不能彼此支援,也不能相互协调。在南部,希特勒进攻乌克兰和高加索,是为了夺取乌克兰的粮仓和高加索的油田,而德军在基辅的胜利和在列宁格勒的受挫使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作战计划。随着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失败,德军在攻下基辅之后继续攻占高加索地区的愿望化为了泡影。

避实击虚——德国胜利的机会_第2张图片
避实击虚——德国胜利的机会_第3张图片

  南方集团军群由于兵力不足,无法继续向东推进,也就无法完成占领高加索油田的任务,而北方集团军群更是无法完成占领列宁格勒的任务。也就是说,希特勒给自己的三个集团军群布置了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将自己有限的军队和军事资源分散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就算德军能够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也不能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德军在每一个方向上的获得的胜利都不足以左右整个战局。

  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战略家利德尔·哈特说过:“成功的统帅选择(敌人)最没料到的路线和行动方向;他利用抵抗力量脆弱的路线。”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很少得到统帅们的遵守,而孙子把话说得更清楚,却也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凡尔登,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硫磺岛……一个个地名变成流血的代名词,如果这些统帅对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地方,何以被称为“绞肉机”?又何以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德军兵分三路对苏联的正面进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军一定会失败。也就是说,就算是正面进攻,德军仍有取得胜利的机会。如果希特勒集中兵力拿下莫斯科,贝文·亚历山大写到:“一旦德军控制了莫斯科的通讯中枢,苏联红军各部队之间就无法协调他们的行动,部队之间无法互相支援,处于他们中间位置的德军可以将其各个击破。”虽然这仍然是对苏联的正面进攻,但胜算显然要大得多。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的城市可以使德军变得更加灵活,“德军可以威胁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而最终却攻击它们之间的另一座城市,但对苏联人而言,由于不知道德军的真实目标是什么,只有三处都布防。”孙子曰:“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在这种情况下,总的来看,虽然德军对苏军实施的仍然是正面进攻,但是在便利的交通条件下,德军可以在局部形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以众击寡,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德国胜利的机会_第4张图片

  我说了半天,都是在讲德军正面进攻苏联的情况,那么德国要怎样做到避实击虚,又将如何通过孙子避实击虚的智慧打败苏联人呢?看看我们现在的世界,打仗比较多的地方是哪?对,答案就是中东,中东为什么老打仗?众所周知,因为中东有取之不尽的石油资源。希特勒进攻高加索是为了占领那里的油田,那么如果希特勒占领了中东呢?不言自明,他将会得到德国最紧缺的物资——石油。没错,德国避实击虚的方法就是从海上赢得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对苏战争。正如海军元帅雷德尔所说:“法国已经为德国通向胜利之路打开了大门——没有必要再通过进攻苏联来赢得胜利。”在1940年6月30日的备忘录里,约德尔写到:“如果不能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进攻没有结果,那么地中海,就是打败英国的最好战场。”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地中海!

  1940年9月6日和9月28日,雷德尔两次向希特勒进谏,在第二次会议上,雷德尔与希特勒单独见面,给他一步一步地分析德国可以怎样在英吉利海峡以外打败英国,这样的话就将使德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中处于控制地位。也就是说,德国应该出兵北非,占领那里的英属和法属殖民地,并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如此一来,英国皇家海军的地中海舰队将不得不由于物资供应被切断而被迫退出地中海并放弃马耳他等战略要地。德国可以占领整个西非,包括位于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的法军基地,从达喀尔出发的军舰和飞机就可以封锁英军的海上交通线。

  与此同时,德国还可以打开通往东方的大门,德国的装甲部队可以横扫整个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半岛,获取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向北,德国可以威胁土耳其,使其允许德国装甲部队从其境内通过——如若不然,土耳其也会被德国占领。仗打到这个份上,还枕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睡觉的斯大林就坐不住了,他非常担心自己高加索油田的安全,为了保住自己的油田,他会尽最大努力维持与德国之间的和平,至于维持和平的方式,无非就是向德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橡胶等德国所需要的物资;向东,德国可以威胁印度,迫使英国派兵保卫它“王冠上的宝石”,由于英国忌惮于德国对印度的进攻,德国可以对英国施加任何影响。也就是说,德国已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可以从亚、欧、非三个大陆获得物资供应。

  孙子在九变篇中说到:“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意思是说:所以能使诸侯屈服的,是用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它;能役使诸候的,是用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能使诸侯归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诱它。此时的德国做到了“屈诸侯者以害”,可以说是受益无穷。只要德国整合自己的版图,便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空前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德国本身可以与其殖民地之间形成一个类似欧盟的经济联盟,其军事、经济实力将会与日俱增,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提升,并逐渐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而此时由于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怪,美国还不会把手伸到大西洋的彼岸,造船以及在欧洲进行两栖登陆更是十分困难。就算美国有了原子弹,在美国总统对德国按下核按钮之前,也得考虑考虑后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希特勒按照孙子的方法行事,就算他不会像上述的那样成功,至少也不会败得那么迅速,那么彻底。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战略原则的统一性,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它超越了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使古今中外统帅的使命实际上是一样的。因此,不要认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古典文化已经过时,一个又一个事例表明,对孙子兵法的巧妙运用,在战争中仍然具有决胜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避实击虚——德国胜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