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arter创业干货」只要5天,手把手教创业公司打造牛逼产品

神马是“hiStarter初创招聘”?

学渣没前途,学霸不过瘾,打工亦无趣?创业公司适合你!hiStarter主打的是科技及传媒行业初创公司招聘平台,完全免费哟Y(^_^)Y。如果你是一枚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高校学生,hiStarter将是你找到创业公司实习的最佳港湾。喔~如果你是一枚毕业不超过5年的有(da)为(gong)青年,hiStarter是你奔向康庄大道展现自我价值的葵花宝典。精彩初创职位抢(du)先(jia)发布,赶快关注我们吧!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_^ 嘿嘿


「hiStarter创业干货」只要5天,手把手教创业公司打造牛逼产品_第1张图片

在谷歌创投,我们总在和创业公司的产品设计打交道。我们希望项目能快速运行,创业公司也是,于是我们想用五天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做出好的产品。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产品设计冲刺”,这对意味着进展中的项目能够加速运行,畅通无阻。

我在CustomMade已经进行了100个这样的冲刺,先是跟谷歌本身合作,后来是跟谷歌创投里的项目合作。

这个冲刺的方法,是沿用自IDEO和Stanford’s d.school优先使用的那些,这几年尝试了很多次,这个方法有几点值得注意:它认为好的点子都是由个人提出来的,而不是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二是Deadline的压力和束缚是非常有效力的,这两点综合起来,快速争取用户反馈,就能使创业团队开发产品的速度提高10倍。

以下就是详细步骤:

▶冲刺之前:准备

▶第一天:理解

▶第二天:殊途

▶第三天:决断

▶第四天:原型

▶第五天:检验

准备

准备好大干一场了么?

A.要找到要合适的人

设计的队伍最好要四到八个人,以下这些你至少需要一个:

设计师——如果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就去请来一个吧。

CEO——在小型创业公司中,CEO是决策者,必须要加入进冲刺过程的决策中。如果是大公司,最好也要包括CEO,如果实在不方便,也要在这个阶段能拍板的人。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需要完善冲刺过程所讨论出的结果。

用户专家——这个人需要直接和用户接触,并且主导用户测试的过程。

也最好要包括:

工程师

市场人员

其他热心人

B.安排能够随时去进行用户测试的人

C.找一个能当督促者的人

让其维持讨论的进行,实时阻止交流,这样的人最好能是一个旁观者,他要保证不干预设计本身。

D.制定日期

把每个成员这五天的日程清空,在一个白板足够多、环境好的空间里准备这场仗。

E.准备好工具(清单如下):

便利贴

画笔

白板

白板记号笔

点状便利贴——用于投票。

白纸

计时器

零食

胶水等用于粘贴的文具

第一天

理解

A.用这些去帮助理解

我们运用这些步骤去收集大量的信息,去建立基本的理解。试着10分钟组织一次展示或讨论,这样能让人能集中注意力。

在步骤中,每个参与冲刺的人需要在便签纸上列出问题,我们用“要怎样做呢”的形式去抓住发掘好点子。比如,“我们要怎样才能建立信任呢?”或“我们怎样才能判定用户的喜好呢?”下面以供考虑的因素。

商业机遇——CEO或产品经理需要让冲刺团队看到商业机遇和市场价值

启发性的例子——看一些竞争者的产品,或一些在不同市场中遇到相似问题的例子

布局——把你产品里重要的东西打印出来,然后按照用户的习惯进行布局

衡量成功——如何判定设计是否成功呢?我们习惯用Kerry Rodden的Heart框架(下文中附有)

着手搜索——如果你有一个做research的团员,那就太棒了,你必须得过一遍。如果没有的话,你得把自己了解用户的所有数据都说一遍。

小组采访——关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是被公司不同的人提出来的。采访公司中有专业技能的人,不管是工程类的、销售类的还是做客户服务的。

分析——观察你搜集来的有关各阶段使用情况的所有数据,如客户容易在哪里中断使用等等。

如果觉得这一步在冲刺阶段不能完成,请在冲刺过程前收集数据。

Heart模式

Happiness:通过调查搜集用户的态度。如满意度、易用度或网络推广等。

Engagement:用户参与产品的层级,特别是对其使用频率、密度和交互的深度进行评测。比如登陆的用户一周在多少时间内上传了多少照片。

Adoption:对产品或功能上新用户的评测。

Retention:去衡量“回头客”的比率。比如,目前有多少活跃用户,他们未来还会在么?你需要尤其注意那些不再做回头客的用户。

Task Success:这个包括传统意义上对用户体验的一些测量,比如有效性、完成度和容错率等等。

B.抓取最重要的用户场景

制造出一个用户用产品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督促者(或其他志愿者)需要站在白板前纪录这个过程。这里有一个例子:

如何抓取最重要的信息呢?这取决于你要在这个冲刺过程中解决怎样的问题。比如

帮助人理解,然后开始使用你的产品——那么你就要重点提高用户首次登入的体验

创造一个新的产品概念——那么你就要专注看未来有什么比较有价值,找到吸引用户的核心特色

提高landing page上的转化率——那么你就要了解为什么用户会登入你的网页,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这些步骤可能会很耗时间,但是十分重要!

C.现在到了集中精力的时间

你现在快速地做了一个用户研究,但是你并不用把所有的东西都做成原型,你需要在其中选择几点去推进。你需要在白板上去规划这些讨论。

现在来想想这样的事情——在冲刺过程中的结束阶段,当你把产品原型拿给客户看的时候,你想看到什么?你的设计和原型也是为了这些而进展的么?这时候整理的思路很可能影响你冲刺阶段的其余工作。督促者可以用计时器去保持这个讨论的速度,另外,问一些貌似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是会帮助深度思考的一种方法。现在你已经能够越过对一个问题的普遍认识,集中精力来进行产品开发了。

第二天

殊途

A.不要抛弃老想法

对产品的所有想法,需要在这个阶段一一进行检测,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最初的想法的认同。而往往最初的选择表现也不错,这时候督促者就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的步骤,不要理解成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起码不是整个团队都在头脑风暴。各位组员要安静地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

B.从一张纸开始

在冲刺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从一张纸开始。原因如下:

省时间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设计师)

在这要草草的条件下,没有人会纠结于一个点

诶,我是不是说过它省时间?

接下来,我们要跟着下面的步骤进行,让每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心工作。当开始冲刺的时候,我会告诉每个人,知道我们一起做storyboards之前,都要各自工作,不要相互交流。要让每个人都要保持紧张,让大家知道有很多工作要做。

1.分部分讨论

在第一天中,我们有了一个基于用户行为的图表。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步骤进行分类,找出我们要专攻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对团员进行分组,各自解决不同的问题。不管怎样,督促者需要保证在这个阶段中团员要对相对应的部分负责

2.记笔记(5分钟)

现在白板上一定都贴满了图表、笔记和“要怎样做呢”的便签纸。那么你需要花5分钟整理思路,把你需要的笔记整理出来。

3.思维导图(10-15分钟)

然后,再把这些零碎的笔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这张思维导图将成为交互设计的“小抄”,以防在设计中遗漏。下面是一张例子。

4.疯狂八步(5分钟)

把纸对折成这样八个小块,并把产品的一些关键步骤视觉化。我们来做一个数学题——对,你平均要用40秒去画其中一步。这看起来的确很疯狂,但是有助于让你的创意思维得以集中,保持紧张,激发产出。如果遇到了一些障碍,请对上一步进行一些改变。理想地是做两次这样的“Crazy Eights”,但请平等地去看旧点子和新点子,新的不一定就能推倒旧的。

5.Storyboard(10-20分钟)

现在我们要把用户的故事图表变得更集中,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展示出来,接受整个团队的批评。做这个Storyboard的目的就是看用户要怎样在应用中活动——他们怎样点击,他们进入了怎样的信息页等等。

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贴三个便签,每一个便签都是整个故事版的一个框架。这就像一个填色漫画书一样。然后对照你的“疯狂八步”的产出,然后找到最好的想法,完善细节,然后把它们摆上这个Storyboard。

这里有三个故事板的规则:

让每个点子保持独立——就像一个真的产品一样,你每画的一部都需要有意义,不需要再去附加什么东西让它得到理解。

保持匿名——不要把自己的名字附加到点子上,不要到最后大家都去选CEO的点子

起名字——给自己的每个点子起一个好记的名字,让团队好讨论。

6.不出声地批评(5-10分钟)

给每个人一些点状便利贴。现在,每个人不说话,在故事板上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甚至不排除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热点图,有些好点子自然而然地会脱颖而出。

7.三分钟点评(每个点子3分钟)

现在,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聚拢到故事版前面来。首先,让大家谈自己喜欢的,然后我们再去问点子的提出者有没有需要补充的。通常,最好的、最受欢迎的点子就是那些不需要解释的,所以提出者不会有太多补充。这样就比一个个陈述自己想法的过程要快得多。

8.终极投票(5分钟)

现在我们再来看所有的点子,每个人拿1-2个特殊的便签(和之前的相区别的)。接下来,你就要为自己最喜欢的点子投上“最关键的一票”了。比较这幅图和开始的热点图,就很容易看出那些点子占优势了。

这个超级投票的过程中,每个人所占的权重可以是不一样的。如果CEO真的是决策者,那么他可以有三票。在投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但这都是正常的,彼此需要坦诚地来谈这个问题。

9.重复

现在我们又要重头来一轮这个循环了。一个Storyboard解决了一个部分的问题,我们需要把所有的部分都解决掉。但根据经验,有时候我们要针对某一部分进行两次讨论。不管如何,这个循环所耗的时间有限,在一天内我们可以来多次。

广了个告hiStarter 初创招聘带你去硅谷快去戳戳看:histarter.com

在谷歌创投,我们总在和创业公司的产品设计打交道。我们希望项目能快速运行,创业公司也是,于是我们想用五天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做出好的产品。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产品设计冲刺”,这对意味着进展中的项目能够加速运行,畅通无阻。

我在CustomMade已经进行了100个这样的冲刺,先是跟谷歌本身合作,后来是跟谷歌创投里的项目合作。

这个冲刺的方法,是沿用自IDEO和Stanford’s d.school优先使用的那些,这几年尝试了很多次,这个方法有几点值得注意:它认为好的点子都是由个人提出来的,而不是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二是Deadline的压力和束缚是非常有效力的,这两点综合起来,快速争取用户反馈,就能使创业团队开发产品的速度提高10倍。

以下就是详细步骤:

▶冲刺之前:准备

▶第一天:理解

▶第二天:殊途

▶第三天:决断

▶第四天:原型

▶第五天:检验

第三天

决断

在设计冲刺的这个阶段,纸上已经有很多点子了。你现在已经了解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了很多解决方法,也看了其他的公司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

拥有这么多好点子真不错,但是我也有个坏消息:你不能对所有东西都建模、测试。即时你可以,拿也不会很有用。因为那样做的话会给你很多理不清的信息。所以你需要做出一个决定——你要把哪一种解决办法拿出来、推出去?

A.与团队效应做斗争

决策制定的过程十分艰难,而且团队决策会成为一个负担。公司和团队通常都会有自己决策的一套——但是在冲刺环节中,团队效应会迫使决策者扮演更民主的角色。一旦冲刺结束,民主的面具被摘下,你就会觉得有些事情是决策者不那么喜欢的,但也被保留下来了。

为了和团队效应做斗争,督促者需要逼着决策者保持坦诚。一般来说最尴尬的决策者会是CEO,因为在冲刺阶段,每个人都离开了他们的“安逸地带”,哪怕是CEO,也会表现失常。

一种方法是在第二天就用“超级投票”的办法来决定方向。这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保持坦诚就好。

而作为一个督促者,一旦你看到局面要陷入团队效应,就得站到台前来,提醒大家需要决策者更多的参与度。另外,你需要在第三天不断提醒CEO保持自己的位置。

B.寻找矛盾

在这个阶段,我喜欢做的是把昨天的故事板拿出来,然后梳理在上面汇集的矛盾。一个矛盾点意味着你对于某个问题有两个解决办法甚至更多。这个环节相当重要,因为它告诉了你产品开发所棉铃的选择。比如,你在做首页的时候,要把这个产品介绍给顾客吧——那么,是用视频比较好,还是用图表比较好呢?那么,就把这些矛盾挨个写下来(如下图)。

每一个矛盾点都想一座小金矿。在通常的商业设计中,设计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不断地去完善它。而我自己在家做产品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你都没有机会去想哪一种办法会进展到哪一步。

所以“冲刺法”最好的一点就是让你能够把所有的决策点划出来,而且还给了机会让你不停地列出选择,以保证决策安全。

C.最佳选择还是大混战?

在冲刺的最后阶段,即用户研究阶段,你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把不同解决方法的原型都拿去测试一遍,也叫“大混战”;另一种就是只测试一个版本,也叫“最佳选择”。

用“最佳选择”法的优点是你可以把很多精力放在一个原型里,让它能快速被完成。如果你只是测试一个版本,用户调研也会简单一点,你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看用户们是怎么看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只用采访用户就好了,这是对团队特别珍贵的)。

而“大混战”法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比较有效的,没有参照物,就只好把自己开发的几个版本都给用户使用以下。但缺点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然后测试者需要可能会在拿到样本后失去耐心,那么你就需要找更多的人来进行调研。

另一方面,“大混战”的结果有时非常惊人。当我和创业公司合作时,看到了很多“黑马”版本,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庆幸自己没有做“最佳选择”,这样就遗漏掉了这些“黑马”。

或许你还可以把这两种方法混合以下。如果你选择了“最佳选择”法,看到测试的结果都不那么好,那你又要退回“大混战”法重新验证。

那么,怎么判断呢?你可以在开始时这样做,如果每个人都对某个选择十分看好,那么“最佳选择”法可能会比较好。但是如果你只是看到每个人坐在那里等着被发配任务,那么就选“大混战”吧。

D.测试你的假设

在用户调研中还要做什么?把你所有对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假想。这些假想有可能是关于用户的(如,用户希望去上传头像);有些是关于商业(如戴着眼镜长着胡子的设计师还蛮多的,能够支撑我们的产品);有些是关于技术(如我们能够自动剪裁头像);甚至有些是关于信息流传(如人们仍然会嘲笑那些长胡子的人)。

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很多假设现在都是错的,但是对于很多假设,你都需要做更多的研究——而且用户调研能够检测很多这种假设的正确性。

现在要尽可能多地去测试假设,不论是在用户调研中,还是一些平行的任务中(比如叫工程师花点时间去建一个集聚胡子男的算法)。如果实在来不及测试,请列出来把它们排上队,没有被测试的东西就像冰箱里的剩菜,你长时间不碰它,它就会变馊。

E.把用户的故事搬上白板

现在你大概知道用户是怎么在原型上行动的了。那么,故事板也需要更新,更新成为了原型做准备的一版。这是开发原型之前的最后一个集体活动。

现在,在白板上画一个大框架,在框架里画格子,每个格子都差不多是两张纸那么大。做这个就像画一个连环画一样,告诉用户是怎样一步一步操作的。

F.脱下手套

在故事板中,你还会面临前两天没怎么提出来过的一些小决策。这是完全没问题的,这还说明你想得很细。而督促者的任务就是不要老让人做好人。因为你不会喜欢众包的设计的。如果存在争论,不要试图用中立的观点调和它。如果实在难决策,那么就”唤醒“CEO,让他来主导。

当完成了针对客户的故事板,你就可以休息一下,吃点巧克力。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一个史诗般的开发过程。接下来,就要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了。

第四天

原型

接下来,就是制作原型的时候了。

以下几点,是开发原型时必须要知道的几点。

1.尽可能地多去尝试,不要太在意它是否“好”

当你去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你会被用户告诉你的信息吓到的——那些信息又多又细,都快到像素级别了。他们不仅能告诉你产品那些部分好用,还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你从这些动机中会学到很多,那么,请不要预想这个原型是尽善尽美的。

2.写“真实文本”

不要用“lorem ipsum”这种排版方式把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堆上去。因为你需要了解用户在没有收到引导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行为,所以,写一些紧要的文字就可以了。

3.用Keynote还是直接编程

如果这个测试里面有很多关于数据的,那么编代码可能更好。但是一般情况下,用Keynote就好了。详细见下。

如果你是要在iOS系统上做一个应用,那么Keynote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理由如下:

更快;

用它容易让东西变得好看;

但是它不可能让产品尽善尽美,所以你也不会疼惜改变它;

每个人都可以快速上手,不仅是设计师;

幻灯片的形式和故事板的很贴近;

20刀就可以买一个软件了;

动画效果可以让你的原型看起来像真的一样;

如果这是一个移动端的原型,你可以到处一份PDF,然后在移动端上比对;

完成以后,你不仅有了份原型,还有了个展示PPT,白送的!

在用户调研以后,改动非常方便。

呃,至于PC用户...原文中也有怎么使用Powerpoint来做这个事情的。

好了,现在开始工作吧——

第四天你要做的清单

分开工作,努力达标——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有问题,请求助团队其他成员

建一个素材库——把设计所需要用的logo啊等等的东西上传到一个库里

用计时器去保持注意力

指派一个email观察员——防止有人分心在回邮件、刷微信这些事上

适时评价——如果有很多人平行工作,请在工作的期间进行一些评判会,不过要是不留神,就会花很多时间,我建议设定一个5分钟的量

让旁观者爱评价一下——让一个不参与设计的人来30分钟评价一下你们的工作,他可能是做用户调研的或之类的。

加锚点、文本,或其他影响最终使用的元件——尽管你是用Keynote做的原型,也请尽量让它靠近真实使用的情况。

最后,如果不满足,是正常的事情,但比起精细地完成一个杰作的一部分,完成一个作品的意义会更大。

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第五天

检验

首先,你要知道怎么做用户研究,实在不会的话,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寻找你需要的链接。

A.准备:列出关键问题

用户调研中,受访者和观察者需要列出关键问题。这里有一些建议:

回顾你的矛盾点和假设题板。有哪些假设是继续在用户调研中解决的?现在,是时候了。

你是用“大混战”法来做测试么?那么你需要告诉受访者这些样本的区别。

可以考虑让参与者看一些竞争者已开发的东西——就像白送的原型一样!

你还想通过用户知道什么?现在的研究还不是易用性测试——你需要知道用户是怎么理解你的产品的,他们会不会用竞争者的产品,等等。

B.设置一个观察室

请务必邀请所有参与测试的人在这个观察室里坐着,现在你可以看着真人来操作你的产品了!

提前测试录像系统

不要打断用户——尽管可能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但要想他们是在测试;

每个观察者都需要记笔记

设置一个“法官”——让一个人在电脑上监控所有的数据并记录。不要让一个人一直工作,请轮换;

做一个打分板——表格的行是代表每个参与者,列是要研究的每一部分;把笔记汇总上去,把能够通过测试的用绿色标记,有问题的用红色写

C.观察人:情绪过山车

你要在第几位受访者的身上看到真相?

第一位受访者:我们是天才vs我们真笨

第一位受访者或许会很喜欢你的产品,但第二个人或许会很讨厌。不要急着按照目前的用户调研结果改变产品,不要为第一个人改变一切

第二-第四位受访者:哇,这就更复杂了

第二-第四位受访者通常会把事情弄得更加混乱,你有点看不出来这个产品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但如果到这个时候,有一个功能持续碰壁了,请在测试间隙让负责这个部分的人和受访者谈话。

第五-第六位受访者:发现了一些规律

在打分版上进行总结,把每位受访者都“通过”的功能用大的绿色的点标记出来,不通过的就用红色的点。

好了,整理解决了的或没有解决的东西,汇总到白板上。

深呼气,一轮冲刺已经完成了。

怎样去开始你的下一轮冲刺

用户调研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那么一般来说会呈现出这样的三种情况:

1.大多数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对于第一次做冲刺的产品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如果碰巧是这种情况了,也许就意味着你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同样的瓶颈,这时候,从第3部分(决策)开始再来一轮吧。

2.有一些大问题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有一些成功了,有一些失败了,还有一些不知道行不行。还好Keynote比较好改,那么,从第2部分(殊途)开始想吧,看有些路是不是选错了。

3.搞砸了

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沮丧,毕竟这比耗费了你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还开发出了一个失败的产品有效率多了!这是时候需要从第1部分(理解)开始。

熟悉了用法,下一次冲刺会更轻松。

出处:gv.com原文/Jake Knapp

编译:特赞-林文婷

www.histarter.com

兴趣社交招聘

加入一个创业团队

开始追逐梦想

霸道总裁 等你勾搭

查看原文,快戳戳看>_<

你可能感兴趣的:(「hiStarter创业干货」只要5天,手把手教创业公司打造牛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