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号,武术打假人士徐晓东先生,再一次出击,挑战咏春拳传人丁浩先生。本定三局,每局两分钟的比赛,结果据说在警方的干预下,一局就结束。原因大概是,在第一局的两分钟时间,咏春拳传人丁浩先生在六个回合中被击倒了不下五次。警方或许怕其受伤,或许能读懂丁浩先生羞愧难当的心,或许有碍于泱泱大国中华武术的尊严,反正出于各种原因,果断地结束了比赛,并公布了比赛结果——双方平局。
这样的一局比赛,明眼人早就能猜出结果。身为MMA拳手的徐晓东无论是在身体素质、格斗技巧、绝对力量、实战经验以及抗击打能力方面,都比丁浩强上不知多少倍。丁浩那所谓的咏春遇上他当然是被打的落花流水。于是咏春骗人,中华武术不行的结论似乎又被狠狠的验证了一回。
然而真的是咏春骗人,中华武术不行吗?
首先,大家要有一个常识,在力量和体型有了绝对差距的时候,任何技巧的努力都几乎是徒劳;其次,丁浩虽然被公认是现代咏春拳的高手,但是他代表不了传统咏春,更代表不了传统的中华武术。
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认为一个面就能代表整体;也往往会被主观情绪绑架,这种情绪不管是正向的高兴还是负向的难过,只要它被激发了出来,就会起到放大问题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使认识事情的角度走向偏执和极端。比如,徐晓东打雷雷的那次,身为“大师”的雷雷在比赛中不断后退,结果不到二十秒就被击到。看到雷雷这种退缩的表现,大家的情绪就被激发了出来,从而掩盖了真正要讨论的问题——即雷雷能否真的代表传统太极。
接着,网上又不断地爆出“太极宗师”闫芳的掌风击倒数人的拙劣视频,所有观看的人无不嘲笑闫芳其人和协助她作假的人的厚颜无耻。不过,不幸的是闫芳正大光明、明明白白的利用了太极的名声。于是,大家纷纷把重点放在了批判太极上,而忘记了真正应该指责的人,或者忘记了探寻闫芳是否能代表太极。国术太极首当其冲,替闫芳背了锅,实在是冤。
然而,任何地方都会出现败类,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就有机会出现害虫,可是你却不能因为这些败类、这些害虫,寄居在此地,就把此地标注为十八层地狱。一锅汤本质就是一锅好烫,只是因为有了一颗老鼠屎后变成了一锅坏汤。然而人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境的主体是放在老鼠屎上的,老鼠屎的本质当然是坏的,可是一锅给人喝的汤的本质是坏的吗?肯定不是,它之所以变坏,只是因为里面混入了一颗老鼠屎,可是本质却没变。
传统武术,包括太极,咏春等派别本质不是坏的,不是没用的。只是因为传到现在,他们的后人变坏了,开始不认真习武了,开始招摇撞骗了,于是传统武术就变味了。
俗话说,“穷文富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古习武都是一个苦事,它涉及到对身体的改造,靠的是常年累月的苦修,绝非一朝一夕的成果。
以前,真正的练武之人,没有十年的功夫,是不敢出去见人的。而且,十年苦修,可能只练一个招式,一记拳,或一记腿。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武术,是吃饭的家伙,练好了,就能出师当保镖,当护院,行走江湖,就不怕没有饭吃。练不好,在外面就会被当做招摇撞骗之人,甚至死于非命。
传统武术的训练中都会练绝招,这种绝招是能一击钳制敌人的绝招。而练这一个绝招,可能就要花费十年的功夫,练好了,行走江湖就有底气,练不好,就永远只是一个二流的武师。当然,武术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可是绝招是保命的措施。
比如形意拳大师李洛能,37岁开始正式学武,两年仅仅学完了劈拳和连环拳的招式,而后再用了八年时间才学完了其师戴龙邦的武功,学成后就到太古巨商贾孟氏的宅院担任护院一职。又如尚云祥,初随马大成学拳,苦练六年后,慕名投入李存义门下,苦练多年后终成高手,然而他并不满足,之后又在家中独自练习十年,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开辟一家,之后他便在李莲英家中做了十年护院,对日战争时亦在以大刀队闻名的西北二十九军做武术教练。
从以上两位的习武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首先是痴迷于武术,然后把武术当做一个真实的技术苦练,并且是要靠它行走江湖。这样的功夫,当然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而到了现代,各个流派的后人们,你问问他们哪个是真真切切的苦练十年,哪个是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练武的,哪个是有了实力之后才出去闯荡的。无非都是一些借助老祖宗的名声吃老本的招摇撞骗之徒罢了。他们又何以能代表传统的中国武术,何以做李洛能,尚云祥,孙禄堂他们的传人?
倘若有读者还是不懂我所说的武术在100年前的练武之人的心目中是什么地位的话,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求学之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十余年的求学,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无非是为了学点技能,成年以后不至于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甚至吃不起饭之人。这十余年的求学过程,其实就类似于古代习武之人的习武的过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平庸的人多,练好的人少,而练好只有一个秘诀,无非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对于他们练习绝招的过程,同样可以用我们大学时主修的专业作对比,你主修的是计算机编程,那么你就得在这方面下功夫,不断编码,不断反思,而且只有经历一个长期的消化过程,你才能真正的学懂,学透它,也就能在毕业之后找到好工作。进Google,进Facebook,进腾讯,只要你有实力你就可以进你想进的公司,甚至可以自己去创业。这求业的过程和功夫大师们练成武功后进入巨贾大官家做护院是一样的道理。
假如一百年后的某一天,人工智能已经高度发达了,编程再也不需要人类了,因为机器可以做到这一切。编程这一门课那时也被当成了纯属锻炼人类思维的选修课,连编出一行“hollow world ”都被当做了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大题之时,人们会相信在不远的一百年前,有人凭借手工编码制造了所有的应用程序,甚至创造了人工智能吗?他们或许看不到,或许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时代的变化,导致他们做不到,但是却不能否认编程技术曾经辉煌的存在。
拉回对武术的讨论。
传统武术的大幅度退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明确提出不提倡武术的搏击一面,此消彼长,搏击的一面被禁止,趋于形式化观赏型的一面就肯定会被重视。传统武术成为被广泛传播的花拳绣腿大概就肇始于此。虽然近几年武术搏击的一面开始被国家提倡,但是奈何风气已经养成,好的东西丢了就很难追回,况且真正的练武是很累且很难见到利益的,因此局面被改变的可能性会很小。
其实,干预武术这一方面,国家是有不足之处的。既然提出武术是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一,那么为什么不赋予它一种品质,并且大力提倡那?就像韩国培养跆拳道、日本培养空手道一样,赋予他文化上的意义,举全国去推,渐渐地,一定会对如今武术尴尬的局面有改观。总比现在出了事,丢了人,盲目的保护,无理的扣押人,封掉微博强许多。
不过,是否领导们怕大家练武之后,打架斗殴的多了,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固,只想着国人应该是温和的小绵羊?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和谐社会的构成不是流于表面的,人民内心的和谐,才是真的和谐。
传统武术在实用性的搏击和观赏性的武架子之下,还隐藏着一个更宝贵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那就是其中的武术哲学。
练武之人也许都知道一句话:“心正则拳正”。打出去的拳,代表的是习武之人的心,如果此人性格阴郁、乖张、暴烈,那么他的拳肯定是击打要害,处处致人死地;如果此人心胸开阔、豁达、温和,那么他的拳肯定是处处正位,即使占于上风,也会为对手留一线活路。这是习武之人处世哲学对出拳的影响。也是练武之人在习武之初就被教导的:习武并不是为了暴力,而是为了在不断的磨练中练就为人处世的品格。上文提到的李洛能,尚云祥,孙禄堂等无一不是品德极高之人。凭他们的本领是可以猖狂的,但是无一人如此。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练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品格也给锻炼了,变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所有的品格,尤其是高尚的大德,都是在经历了磨难后习得的。品格和技巧是左右腿,唯有相互协调才能始终相互向前。如果仅有一只腿迈的很远,而另一只腿保持不动,人就永远也不能进步。
你现在看众多跆拳道馆的招生宣传语,“礼仪廉耻 忍耐克己 百折不屈 尊师重道”,四个词始终会在最显眼的位置,为什么?因为跆拳道的布道者们明白,练武的目的在于练心,练武的目的在于培养性格,而且他们也知道唯有给跆拳道赋予了这层意义,才能一直流传并发展下去。
那么,中华传统武术就没有这样的含义吗?有,当然有。而且有着更多的含义,就像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样,武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一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比如太极拳。
太极拳,为什么叫“太极拳”,正是来源于“太极”二字。那么“太极”是什么那?“太极”是对宇宙的理解,是混沌哲学的精华,它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代表着是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的智慧,是一种“无为而不为”的宁静和谐的精神主张。所以你看,太极拳打出来的时候都是柔的,因为它是被“太极”这种哲学思想指导的。“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柔”始终是最难练的品格。练动容易,练柔难。所以,即使太极拳被打假打的再难堪,只要有这个哲学前提存在,它就有存在的意义,而且这个意义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李小龙是能够看透中华武术精髓的人,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不是拍了几部精彩的电影,也不是把中华武术带到了世界。而是他把中华武术的哲学提炼、融合到了一起,并运用到实践、结合到他的品格中。这是他成为一代功夫宗师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对中华武术最大的贡献。只可惜天妒英才,假使他活在这个世上,也许中华武术会变成另一番美好的样子。
徐晓东打假没有错,但是打假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了批判传统武术上,而忘却传统武术的精华,就有点好心办坏事了。
希望作为传统文化的中华武术有复苏的那一天。希望有关部门能好好反思,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要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