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 A 还是 B,这是个问题?

选 A 还是 B,这是个问题?_第1张图片

字数统计:1044字:

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

有次逛街,碰到一堆情侣。女生在试衣服。

“我穿这件衣服好看还是那件好看?”

“嗯,都好看。”

“哪个更好看?”

“都好看”

“哎呀,哪个更好看?

男生憋红了脸,“这件。。。那件。。。真的都好看。”

女生已经急的要哭了。我在一旁强忍住笑。

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意见/建议/肯定,帮忙做决定呢?当然,凡事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有助于自己的判断,但这里探究的是背后的心理,好的方面就不说了。

因为恐惧。(说白了,就是怕犯错。)对未知的恐惧。选择就有风险,怕这个决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而这结果是不能承担的。夸张点,如果这个决定错了,怕无有机会可回头,一步错,步步错。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这样心理:

一是不自信。对自己能力和把握机会的不确定,希望通过他人的认可来增加自我肯定。

二是是简单的线性思维,忽略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选这样衣服还是那件衣服,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吗?”其实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即使真的不喜欢,还是有其他选择的,比如退货、换货、送人、自己修改成喜欢的样子等等。

但很多人会说,衣服还好,但要是未来老公或者工作影响就大了。这个是肯定的,但是无论A还是B都不能保证你完全正确,哪种选择都可能有风险存在。我们在衡量好A和B的优劣之后,要做好承担结果的准备,即你不能因为这个选择做错了就玩完了。

对于让你纠结的事情来说,没有一个完美的选择,要有的话你肯定就不纠结了。

别怕,就算在做完选择之后,还是可以去进行改善的。你能够不断通过行动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这种能力和机会一直都在。

so,take it easy.

在这里想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容错(Fault tolerance),计算机里的语言。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够容忍错误,它就是脆弱的。因为任何一个在现实世界里运转的系统所面对的,必然是一个不完美的、不理想的、各种意外频繁发生的现实世界。有一点错,就直接停止运转,那系统基本上就是个废物。

对人而言,同样如此。

因为一个错误、一个选择就能够人生崩溃,只能说明自己太脆弱了吧。我们最好给自己的操作系统设置一定的容错机制,这样才能好好的生存和生活。

还有另外一个很好的概念,叫“冗余”(Redundancy),由约翰·冯·诺伊曼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

所谓冗余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让一个机器(或者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运转,要把一些关键的组件安放一个以上…… 万一其中一个坏了,机器依然能够正常运转,甚至可以在机器的运转过程中修复或者替换那个坏掉的组件。

不说了,打造自己的容错机制和 冗余设计去了。

参考文章:李笑来《不能容错的系统肯定是脆弱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 A 还是 B,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