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有部分删改
没有造房子常见的钢筋和水泥,
整个施工过程中,
工人只带着小锤子,
以及装着螺丝的工具包
穿梭在一个个巨型的木架子中间。
4600个部件完美地以榫卯结构结合在一起后,
瑞士最大的钟表制造商Swatch
瑞贝尔城新总部大楼的主体就宣告搭建完成了,
披上不同透明度的
反光装饰材料打造的
蜂巢外衣后,
一座蛇形建筑横空出世了!
耗时5年,耗资2.2亿美金,这座号称“世界最大木结构建筑”落成后,很快就在外媒刷屏,一路火到国内来。
一是造型足够吸睛,宛如一只呆萌的贪吃蛇,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
二是全榫卯结构,咱老祖宗鲁班的手艺。
「建筑在拆毁时,才宣告完成。」身为建筑师,坂茂认为他存在的目的不是造房子,而是在建筑解体时,想方设法地减少建筑废料。
坂茂,日本国宝级建筑师,建筑界「奥斯卡」——普利兹克建筑大奖获得者。
一些人对于他的记忆,可能是来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
那年,坂茂是第一个赶到救灾现场的国外建筑师,一个月,他和志愿者用纸管造了500平方的纸教室,也成了灾区第一所小学。
坂茂在救灾现场做的纸教室
而让同行们渐渐乐道的可能是他喜欢用纸做建筑。
脆弱的纸怎么造房子?一撕就破,一烧就化为灰烬的存在,怎么可能替代钢筋水泥呢?
可坂茂却认为:「纸其实是强大到足以被用作支撑结构的材料。」
2010年法国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馆
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7.3级大地震后建成的避难所
时至今日,距离坂茂1986年造出世界上首个纸建筑,也就是他在芬兰建筑师Alvar Aalto特展上用纸管搭建的那个展览场地,已经过去了33年。
他用纸筒造出的建筑遍布全球,那些看似「不堪一击」的纸管房却依旧坚挺,并且能防水、防火、防压、隔音......建筑的温度也一直都在。
关于这一切的缘由,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1957年,东京,平常的一天里,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在那时,没有人会知道这个普通的小孩会在未来取得多大的成就,虽然他从小就有些不同:别的小家伙在外疯玩的时候,他就喜欢一个人呆着,到处收集废弃的小木块,把它们搭建成房子。
11岁时,小男孩造了个小木屋,被学校评为最优作品,还在全校展览过。正是那个时刻的鼓励,让坂茂立志当一名建筑师。
坂茂的建筑事务所网站
但真正对他一生造成影响的是「纸建筑师」约翰·海杜克,一篇偶然的文章激发了小伙子内心想要了解更大的世界的决心。
「我是那种为毕生所爱的事物,不断前行的人。」
20岁,坂茂去了南加州建筑学院,28岁,留学归国的他在东京开了建筑事务所,成为一名独立建筑师。人生的每一步,他都走得笃定。
用纸来做建筑设计的缘起,是在1986年的时候,那会儿坂茂刚刚回国,他接了个活儿,为芬兰建筑师Alvar Aalto特展的会场做设计,因为经费有限,他原本想拿这个设计师最喜欢的木材去设计展地的,改成了用纸管代替。
当时展馆的内墙、天花板、展示台都用纸管搭建完成。
坂茂说,自己研究过很多建筑大师的作品,许多伟大的建筑师要么是材料上,要么是结构上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他细细想了下自己能从哪里着手,觉得「纸」就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打小父母就会告诫他「不能浪费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张纸,孩提时代就有用硬纸板和木头搭建小房子的经历,没想到长大后,他真的用纸开始做建材了。
第一次搭建展馆时他就使用了纸这种材料,其实主要是用于室内装饰的,后来坂茂脑袋上冒出一个问号:「纸为什么不能代替钢筋混凝土,用来做结构材料呢?」
纸的强度太低,这是人们的一种固有印象,但其实是一种误解,「纸看起来脆弱,其实是很强大的,只要通过处理,就能被用作支撑结构的材料。」
查找了很多资料,研究测试过很多纸筒后,坂茂发现不同长度、厚度的纸管经过防火、防水以及覆膜处理,既可以防水也可以防火,中空的话还能隔热隔音功能,而纸管的优点简直不要太多,取材容易,价格便宜,运输安装拆卸都方便,还能循环利用,环保得很。
1989年,他开始尝试用纸代替钢筋水泥。
那年的名古屋设计博览会上,坂茂用以33 厘米、厚度15 毫米、长度4 米、表面经过蜡纸防水加工的纸管,造了个凉亭。
白天建筑看上去很普通,但到了晚上,就有光线从屋内射出来,这部作品不大,但让坂茂首次实现纸建筑的梦想。
并且,坂茂独创的纸管结构在1995年获得官方盖章认可,日本建设大臣给他颁发了永久性建筑认证,意味着纸管得到行业承认。
这也为坂茂将纸管结构运用到各种住宅、学校、展馆、教堂的设计上,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2000年可以说是坂茂建筑人生中一个高光时刻了,他和德国结构师弗雷·奥托合作一起造了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就是用的纸管结构。
这座建筑的拱形结构是用纸筒和沙浆混合造出来的,房顶则用了带有防水防火功能的材料做成。
展馆内部每一个结构,都可以循环利用,这些材料后来拆卸运回了日本,变成了学生的练习本。
坂茂说:「别的建筑一旦建成,就宣告完成,而我的这个建筑,我希望在它拆毁时,才宣告完成。」
坂茂和他的纸建筑成了日本建筑界乃至世界建筑行业里特别的存在,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发现了坂茂纸建筑的踪迹。
而建筑在坂茂眼中,不仅仅是房子而已;身为建筑师,也不仅仅是造房子而已。
1994年,卢旺达内战,两百万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难民只能住到塑料布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毫无尊严,坂茂带着学生自费去了非洲。
他搭建了50顶纸帐篷,因为材质经过严格测试,不仅能防水,还能防白蚁,成本也不高,却非常实用。
这种纸帐篷很快在当地推广起来。
这个心里有爱的建筑师为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也让那些未来建筑行业的接力者们知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只为上层人服务,更为普罗大众服务,也应该包括那些在灾难里失去家园的人。」
自此之后,只要世界上哪里遭遇了重大灾难,几乎都能看到坂茂的身影,这样的奔走不局限于日本国内,而是遍布全球:
1995年,日本神户7.3级大地震,他在现场搭建庇护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坂茂是第一个赶到救灾现场的国外建筑师。
坂茂为新西兰当地设计的教堂,由98支纸管搭建,
至今这座装有七彩玻璃的教堂仍在使用。
坂茂自费为巴黎圣母院建造临时展馆,此为设计图纸
2011年,新西兰地标建筑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因为地震遭到破坏,他在。
今年4月,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了火灾,他仍在。
如今62岁的坂茂已经不再年轻,抬头纹和老人斑已经出现在这位老人的脸上,曾经黑色茂密的头发也变成了银灰,但他仍奔走在世界,用自己设计赋予建筑以温度,让居住的人感受到温暖和被尊重。
他说:「难民营一定要美丽。」
无论是2001年融入当地民族特色的印度难民营。
还是2011年日本大海啸后,为疏散到社区中心的灾民造的带有分割布帘、让人保有一份隐私的建筑。
这些都让饱受灾难的人收获了一份温暖,一份尊严。
除了不遗余力地在灾难中,用建筑抚慰需要温暖的人的心灵之外,在商业建筑设计上,坂茂也始终葆有人文情怀。
占地一万多平米,七层楼高的瑞士Tamedia新总部大楼一落成后,就让世界被震惊到了。
因为它不费一钉一铆,全部是榫卯结构搭建的。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随处可见的时代,纯粹用古老东方智慧造出的建筑,就稳稳地矗立在那里,让全世界瞻仰穿越千年的古人智慧。
而今年10月新落成的瑞士Swatch蛇形办公大楼同样用到了榫卯结构,要将4600块完全不一样的木头,像巨人拼积木一样组装在一起。
耗时5年,砸了2.2亿美金,我们才得以目睹建筑的最终面目。
直到62岁,坂茂依旧对纸、木头这样素朴的材质迷恋,并把这些看起来「过时的」材料变成了时髦、国际范儿,又有温度的设计。
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坂茂一直是个有主见的人,无论是11岁那年立志当建筑师;亦或是为了深造到国外,后又选择回到故土开拓事业;再或是在建筑中融入自己所认为对的东西,执拗地使用纸和木头造房子,将难民营造成美丽、温暖的样子......
做一件对的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对的事。
很多人说坂茂是建筑界的大神,但在我心里他更是建筑界的「大侠」。
犹记得2014年,坂茂荣获了素有「建筑界奥斯卡」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最后就以汤姆士·普利兹克对他的评价结尾吧:「坂茂在救灾工作中表现出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执着,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创新不以建筑类型为界,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坂茂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http://www.shigerubanarchitects.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