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缅怀》

《追忆 ·缅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家可还记得《人生》,可还记得《平凡的世界》?

大家可还熟知生于陕北那个世代农耕家庭,长于陕北的那个多磨多难贫穷饥困却多才多情的他——王卫国?如果还是陌生,那可还熟知路遥?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那个踏着新中国成立的胜利号角出生的幸运儿,那个在1992年11月17日因为肝硬化治疗无效而逝于长安的大作家。

今天,24年后,又是一年逝去日的增加和累积。24年前的今天,他带着对世界的不舍,带着我们对他的眷念撒事人寰与世长别;24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对他的怀念,对他的崇敬,带着对他日益增深的情丝回忆点滴……

路遥,曾经与我多么陌生的名字,而今却是多么怀念的一个称谓。

高三那年,他带着他的《人生》走进我的生命,带着他可亲的人儿——高加林和巧珍来陪伴我孤寂的灵魂,充实我无谓的生命。该是对他何其感恩,时至今日,还是如同失去的爱人那般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缅怀他,记忆他,用自己拙劣的方式和苍白的文字。凡此种种,只是想要让自己永远铭记曾经他是如何用自己无言的方式唤醒那时还无知的我。

是的,在潜在的记忆深处,《人生》是自己阅读过的第一本书籍。

不可否认,在书本的世界里,我是一个晚熟的孩子,没有很早的放宽眼界去涉猎去阅读,也没有过早的拥抱专业课之外的更多知识。《人生》实属一个意外。

高三第一次省考完毕,无聊至极的自己不知怎样排遣休假期间的漫漫岁月。我未曾主动的寻觅,路遥却带着他喜爱的孩子——高加林和巧珍来到了我的世界,在他齐齐到来之前,在他将他博学的头脑展现在我面前,当他把他多才得笔尖触碰到我的心灵,所有的一切都开始转变,我开始渴求知识的力量,开始文字的博大精深。

高三,因为《人生》,我初始你,一如当初加林和巧珍这两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一隅所并开始青梅竹马的成长那般。伴着你,让我目睹加林和巧珍的成长成熟和恋爱以及后来的分离。不谙世事的我,当时是何其厌恶高加林对巧珍赤忱爱恋的始乱终弃,并微微抱怨你的笔触带给巧珍的不幸,以及你给他们爱情的破灭套上的世俗的枷锁。后来,我的漫漫人生路一如既往的向前行进,我幼稚的不谙世事也渐渐被所思所想埋葬在一路走来的路途之中,重读《人生》,高加林和巧珍在大山脚下初得爱情时甜美的拥抱,热恋时期两人的执拗,竟然觉得微微有些苦涩。回想加林以爱情的名义拥抱巧珍时那矛盾和不坚定的眼神是如此的清晰可见,而那时却一如巧珍般被甜麻痹。高考失利的高加林,或许觉得巧珍可以为自己填平他寂寞的沟壑,巧珍也为了可以和爱人并肩齐行而日日“违反”着农村的习俗在家门口刷牙。在家人和村民眼中她如何的不切实际,而她炽热的爱火却燃尽了别人所投来的鄙夷的目光。或许这样两个互相牵制和矛盾的不在同一个精神层面的生活的两个人的爱情最终只能是败给从一开始就并没有握紧的双手和贴近的心灵。即使巧珍有心爱到白头偕老,但加林呢?加林的思虑不允许他自己仅仅因为一次失利而默默无闻的返回乡村终其一生。所以后来加林在叔叔的帮助下远走了。淡漠了一个热忱的心灵毅然决然的踏上与爱情相背离的路途。

当在大城市灯红酒绿的冲击下,当加林忘却对巧珍的爱把胸怀给了别人依靠时,单纯却固执的巧珍,从未离开过大山的她第一次踏上陌生的路途去远方寻找自己心心恋恋的爱人,结果却如同来时的路途般陌生和荒凉。也许,巧珍此刻才明白,加林从一开始就于她而言就是陌生的。办公室里,目睹他们两人的亲昵,眼泪早已模糊双眼,无语中望着加林送着自己的“意中人”离开的背影,巧珍感知到了一切,她或许有过一刹间的心灰意冷,但当加林回到自己身边时她却只是单纯的说了一句“加林哥,我只是来看看你。”她容忍了一切,宽宥了一切,成全了一切。用一个乡村女孩最质朴的心思和最诚挚的感情容忍了一切的“背叛”和对自己的“不公正”。她带着高加林送给她的红头巾离开了喧嚣的城市,离开了本就与自己无缘且不想融进的的世界……

后来,巧珍结婚了。

后来,加林“被贬”回乡了。

巧珍没有嫁给初恋但于农家子女来说,这样其实挺好,有儿有女有个知冷知热的同道人。

加林没有和城市的小姐结婚生子却是分道扬镳自己默然回了农村。

如此被安排的结局我们好想臆测了种种可能,但谁也不能知晓路遥的本意,或许是作者心疼巧珍所以给以抛弃他的人”报复”,或许是作者想要考验新一代继承人的耐力给予磨炼……

关于这样的结果,怪谁呢?第一次阅读怪着加林,怨着作者;第二次,第三次……却谁也不怪,因为好像谁也没有错。

大学前夕,换我自己主动走近了你,走近了你的《平凡的世界》,走近了孙家湾,走近孙家,走近孙家的家人和兄弟姐妹。

那时高考结束后的六月,拿着你亲爱的“孩子”,伴着我和我的羊儿漫山遍野的跑,当羊儿静下心来在自己寻觅得的绿草繁多的地方开始充饥时,我便也拿出你给我的精神食粮为我的渴望寻求满足。从日光高悬到夕阳西下,从日暮时分到黑夜笼罩,一遍又一遍,反复的阅读,默默喜欢上了里面的孙家哥们,他们是我现实的青春里寻求了无数次却未果的暗恋对象的身影;深深爱着里面刚毅的孙家姐妹,她们是我嘈杂和艰苦环境里鼓励我前进的动力。他们一同陪伴着我熬过等待结果的那些日日夜夜。和他们一起,从那时艰苦的岁月里,哀叹那一年我们单薄的收成。牧着羊儿,目睹着乡村里日渐干枯的庄稼,火辣辣的阳光一日复一日的炙烤着农民的心头肉,那期待的甘霖却从不浇灌我们仰望着渴求雨水的干涸的脸庞。六月,仅仅一个月,所有的庄稼都被无情的干旱吞噬进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里,每每走过一处庄稼地,都会和着《平凡的世界》里如出一辙的一幕幕触景生情,亲眼目睹了偶尔一次的歉收,于当时那个家常便饭一般经历着缺吃少穿的时代,怎能不感同身受他们所受的那种煎熬……

从文章的扉页,到书本的末端。孙家的生活在逐日改善,但每每忆及他们那艰难困苦的过程却还是如此感慨万千。少安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少平虽然有幸留在学校里接受知识的沐浴,但胃口里的饥渴却压制了他所有的奋进,面黄肌瘦的他,活着也实属不易。绝望的边缘,田晓霞却似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他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一片的世界,那一厘米阳光的摄入,于孙少平,是何其珍贵。生命迎来另一个重生的希望。田晓霞凭着自己的方式方法接机着他,但男性的自尊,善良的心灵,质朴的坚守却将他第一次意外“捡到”的钱财上交了学校。田晓霞“痛恨”他的诚实却在心里泛起一股从未有过的热流。

在她的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负气”的青年被她的热心感化,两个同样热血的青年,在心里开始了另一段不言而喻的旅程。温暖,未启于口,却早已表于心……

现在,安逸的躺在柔软温暖的床上,却回想起孙少平在寒风凛冽的关东大桥上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穿梭着寻求某生的身影,心在颤动,不谙世事的他在一群群和自己有一样目的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等待着,祈求着哪一个幸运的手掌可以抓住自己的手臂为他干苦力。但那单薄的身躯,稚嫩的脸庞却让他一直未得偿所愿。寒风依旧刺骨,冰冷的城市,陌生的风景,只有那关东大桥的一隅是自己漂泊时唯一的归宿,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和着冷风,偎着冰霜,一个人等待了多少个毫无结果的日日夜夜……所以,当煤矿工人的招聘名额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没有思考过半分便想要奋力抓紧它,明知煤矿是一个可以随时吞噬生命的无常的地狱,但他还是毅然决然不曾改变最初的决定。或许,贫穷的环境里对于贫穷的人儿来说任何一个渺小的机会都是千载难逢的赏赐……

笔尖所到之处,思绪和记忆在头脑里涛涛江水流动,正如那吞没了田晓霞朝气蓬勃年轻气盛的生命的洪水,急迫,迅速而又哀伤。那还清晰可见的挣扎着向上的稚嫩的手,在不停的和即将要吞噬自己生命的肮脏的激流不甘的搏击。但一切却毫无作用,一条鲜活的生命,如此轻而易举的消散了灵气,冰冷了肉躯。那读者心疼的泪水,一长滴又一长滴,在这“凶狠”的字里行间滴落滴落。毫无防备,柔弱的双眼被苦涩的泪水侵蚀……

……

如此种种,如今在为你的回忆里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最终要让善良的田晓霞不能继续温暖人间,让她无私的阳光继续照进她想要给予的人群。曾经是怨过你的,怨你的狠心,怨你为什么要将结局安排成这样,怨你为什么要将命运看得如此脆弱和悲透,为什么不能给孙少平留下守护,不能给田福军留下希冀。一个家庭就这样破灭,一对恋人如此天人永隔……如果她不曾离开去向另一个世界,那么田福军因被诬陷,妻子入狱后不会那般无助的一个人站在女儿站过的大树底下回首往事,心却渐渐冰凉;如果她不曾离开去向另一个世界,那么孙少平也不会一个人守护着当初的诺言孤寂的回忆两个人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甜美记忆;如果她不曾离开去向另一个世界,当班长离开后,少平和嫂子也不会被无止境的陷入众人的闲言碎语中;如果她不曾离开去向另一个世界,当孙少安知道妻子患有病痛时不会那般心如死灰……结局,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挂,炫目的烟花在天空的张开羽翼,但还是有着隐约的悲伤潜藏……或许,所有的故事,最为值得庆幸的是田润叶的苦尽甘来,和身体残缺的李向前保留了完整的幸福……

现在,回看你的所有的有心之作,没有了怨偶,或许还是会不解但更多的是想象为什么你要如此为止,或许你从小生活的艰苦环境让你没有任何心思满足我们期待童话般的生活童话般圆满的爱恋;或许你的眼光所到之处,都是祖国一片萧条的不看景象,所以你没有任何的缘由违背现实去勾勒虚假的世界,或许,孙少平就是翻版的你,让他展露在众人的面前去评判他的遭遇他的不幸以及他对生活一直保持着的坚强的态度……

24年的时间,世界变化了好多,人们也经历了太多,虽然你离去数年之后我才有幸来到你生活的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但对于你的怀念却不会淡漠,带着你留下的名作,去徜徉你的世界……

————一个小小的读者对你的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忆 ·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