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唐门乃九州暗器宗主,立世千年,门人子弟遍及九州。门中所制作的刀枪剑戟,箭矢飞刀不仅垄断大明民间的兵器制造,而且供应军旅,汇通天下。坊间传言,但有唐人之地,即有唐门下设的兵器店铺“神兵谱”,此言诚非虚言。
自九黎城往唐门的总堂唐家堡须经过九府一十三州,路途遥遥。纯白色的信鸽经过整整三日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主管外堂事务的唐门长老唐经天小心翼翼地取下绑在小爪上的竹筒,但见竹筒的封口上赫然刻着“兵部左侍郎谢明雨手书,唐门王氏亲启”的凛然小字,唐经天见字倏然变了脸色。整个唐家堡中,只有唐门至高至尊的老祖宗唐老太太姓王,寄信的竹筒乃是由帝都禁苑中的紫竹所制,向来是兵部传讯的唯一用具,而且竹筒之上附有兵部独一无二的火烙印迹,乃是十万火急的标记。于是,这小小竹筒落在唐经天手中瞬时有了千钧之重。
唐经天将竹筒收于袖间,一刻不停地往唐老太太所住的小苑“凤来居”行去,其间须经过一十七道门廊,内藏一十三处暗哨,七处明岗,但凡一步行差踏错,立时刀剑加身,死无葬身之地。
一刻之后,唐老太太清瘦的身影出现在了唐经天眼前,唐经天不由轻吁了一口气,躬身一拜说道:“外堂主事唐经天见过老祖宗。”
“小七起来说话。”唐老太太见唐经天面上带了一分凝重,向左右侍女挥了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
待左右侍从尽数离去,唐经天方自袖中取出竹筒,凝神道:“兵部左侍郎谢明雨大人传来书信,请老祖宗亲启。”
容色清明的唐老太太取过竹筒,见竹筒上的刻字最后多了一个小小的菊花图案,颔首道:“不错,这确是我王谢世家的传讯书简,你且稍待。”说完,唐老太太拆了封口,迅速地自竹筒内取出书信,一目十行地看完,脸上显出从未有过的肃穆。过了许久,才缓缓说道:“传令‘中原’一脉三百弟子去往江南,凡遇东瀛倭寇,格杀勿论,倭奴不靖,则‘中原’子弟终生不得回转唐家堡,传令毒部,铸造处,天机阁全部弟子以及十七少,十三英明日清晨开拔,与我一同去往九黎城,若有不遵者,家法处置。”
唐经天闻言,心中巨震,稳如泰山的双手微微颤抖,过了好久,唐经天才稍稍平复,颤声问道:“弟子斗胆,敢问这信中内容是……”
唐老太太沉凝地看了唐经天好一会儿,开口说道:“家国!”此时,本已垂暮的唐老太太脸上显出从未有过的英武神色,幽深的双眸似有火焰闪动,一字一句如同刀剑交击,炽烈深沉,勃然杀气笼罩了整个庭院,花草树木如凝寒霜,飘零树叶被杀气一碾,顿成齑粉。
执掌外堂事务三十年的唐经天从未见过被唐门上下奉为神明的老祖宗竟有如此神色,胆气顿壮,豪气陡生。那“家国”二字如泰山一般落在心里,一时心神如沸,恨不得此刻就去了江南,与那些奸淫掳掠的倭寇大杀一番,也不枉生平所学。
“谢老祖宗坦言相告,我唐门三千弟子决不有负‘家国’二字。”唐经天发誓说道。
徐州。
东南角落。
一处名作“鲁班阁”的小小铸剑坊中,四五个人影正凝神忙碌,火光映照之间,显露出人影黝黑精壮的肤色。身为店主的鲁秋亭看着徒弟们井然有序的身影,默默抽着旱烟,淡淡笑着,显出满口的黄牙,神情朴素却富足,就像是一个眼望着满地金黄的老农,胸臆间满是丰收在即的喜悦。
就在这时,但听得疾烈的奔马声自街的另一头“哒哒”传来,间夹着一两声呼喝咒骂声,只是那骂声刻意压低了几分,传到鲁秋亭的耳里便已低不可闻。在听到第一声奔马声后,鲁秋亭便收了烟杆,满脸凝重,因为这里是兵家重地的徐州城,除带有紧急军情的驿马之外,无论何人,都不得在街道奔马,如若违逆,重可杖毙,这是立了几百年的规矩,但远方而来的骑士却显然是个例外,因为他穿着蓝白相间的飞鱼服饰,在整个大明朝,只有一种人会如此着装,他们就是“阳世恶鬼”的锦衣卫,而现在,那锦衣卫的目的地显然就是鲁秋亭这间传承了数千年的“鲁班阁”。
终于,在一声长长的嘶鸣过后,马上的锦衣卫已立在了鲁秋亭的身前。鲁秋亭拿眼看去,这腰胯绣春刀的锦衣卫竟然是个正值韶华的妙龄女子,这女子生就一副北方人粗砾坚毅的面孔,一双大眼睛抬首睥睨便是淡淡的锋锐,令人心生凛意。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大人麾下千户聂紫衣拜见鲁班神斧门门主秋亭先生。”眼前的女子屈身一拜,身材矮瘦的鲁秋亭神色从容,缓缓说道:“鲁某乡野之人,不敢受此大礼。”
“秋亭先生乃我大明千万匠作师之祖,莫说是我一个小小女子,便是陆大人见了先生,也当奉秋亭先生为师,这礼自然受得。这是兵部左侍郎谢明雨谢大人给秋亭先生的急件,请秋亭先生亲启。”聂紫衣自怀中掏出了信笺,呈于鲁秋亭前。
鲁秋亭并未立时接信,而是怔怔地看了信笺很久,继而长叹一声,才自聂紫衣手中接过已有些温热的书信。一封信看完,已是半个时辰之后,只是鲁秋亭看得专注,没有人敢出言打扰,倒是自聂紫衣之后又来了三四十骑锦衣卫,个个身手矫健,眉目凛然,静静地立于聂紫衣身后,自有肃然杀气席卷天地。开在鲁班阁左近的各色店铺何曾见过这般阵仗,纷纷虚掩了门板,不安地窥看着鲁班阁中人,但见店主鲁秋亭神色肃穆,反反复复地看着手中信笺,其他弟子各自忙着活计,神色从容。
正当附近邻里的不安渐至顶点时,鲁秋亭深吸了一口气,似下了某个决心一般,沉声说道:“鲁班神斧门鲁秋亭谨奉朝廷谕令。”说完,鲁秋亭转过头朝着徒弟们大声说道:“将所有的活计停了,半个时辰之内,收拾好所有的行李随为师去九黎城,鲁倾雪你去后院将所有的信鸽都发出去,通知所有内门弟子务必在七日内赶赴九黎城,若有怠慢不遵者,门规处置。”
“是,门主。”肤色黝黑的鲁倾雪受了命令,径自向后院而去。
一旁的聂紫衣见鲁秋亭受命,躬身道:“紫衣代表朝廷谢过秋亭先生高义。”
“家国之事,人人有责!”鲁秋亭说完,自顾自向内室走去。
于是,被天下匠作师奉为宗主的鲁班神斧门倾巢而出去往九黎城参与火器的研制,同一时间,江南霹雳堂宗堂主雷卷携总堂十二长老飞奔往九黎城而来……
九州古老的世家宗门在“家国”二字的号召下,渐渐在九黎城汇聚成一股莫可阻挡的洪流。耀眼的烛火灯光没日没夜地亮着,誓要照映出一条通往强盛的通途。
九黎城。
墨天河与墨天明的灵堂已设了两日,上至墨氏宗长下至看门小厮都曾来灵前祭拜,忧伤的情绪一旦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女人们或是凄凄凉凉地哭着,或是一言不发地坐着,没有人知道这悲伤还要继续多久。墨氏长门十三子已去了五人,便有五房的女人守了寡,十来个孩子没了父亲,还有门中的姨娘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伤痛无可言说,最可怜的是三奶奶曹氏,自己养育了三十多年的两个儿子竟在同一天去世,闻得噩耗的女人没过一个时辰就已神志癫狂,无尽的往事占满了整个思绪,她再也看不清白亮亮的太阳。
身为四爷墨天河的妻子,白欣如本是青楼出身,在墨氏的大宅门里被人轻看,也被人漠视。只是自丈夫亡逝后,白欣如已有三次割脉自戕,这等贞烈落在他人眼中,自然一改旧观,无论何人见了白欣如,神情言语间便多了几分由衷的敬重。
此刻,白欣如端坐于闺房中,透过梳妆台上的青铜镜看着自己,便想起了为自己画眉梳妆的墨天河,心中的凄惶悲切就像是决了堤的水,再也收摄不住。泪眼一滴滴地滚落,冰冷而无声,可眼里却再也看不到那张温暖幸福的笑脸,这痛入了骨髓,便让时光化作了囚牢,日日夜夜煎熬着人心,熬白了鬓发,老去了红颜。
“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悠悠传来,遥远地就像是一场无迹的梦,可是这梦又带着现实的酷烈,令人不容拒绝。
“请进!”白欣如的声音如清晨的黄莺一般,婉转圆润。
门被推了开来,室外白晃晃的光阳如海浪一般涌进屋内,一室辉煌。光阳之中,姬野紫如带着凝重肃穆缓缓走来,优雅雍容。
及至白欣如的眼前,姬野紫如一福说道:“姬野紫如拜见四夫人,冒昧前来,祈请恕罪。”
“欣如薄命之人,如何担得起郡主一礼,郡主请上坐。”白欣如略显狼狈地回了一礼,陪着姬野紫如凝然端坐,一时寂然。
“听闻四夫人未出嫁前,乃是泉州城里才貌双全的清倌人,尤擅弹琴,其声振振,有凤鸣之音。前日,紫如偶然得到一份琴谱,还请四夫人品评。”泛着兰花香气的琴谱递于白欣如的手,玉手摩挲,熟悉的字迹带着曾经的记忆入了白欣如的眼,一时心潮起伏。
“这是赵姐姐作的琴谱?”白欣如欣喜而问。
“不错,这确是琼花楼赵小蝶赵姑娘所作的琴谱,只是数日之前,赵小蝶姑娘被东瀛倭寇奸杀于荒野之外,死状凄厉,这是泉州文人为赵姑娘所写的墓志铭,请四夫人过目。”淡淡的墨香在房中飘散,白欣如看着手中书页,悲愤交加,轻薄的书页被白欣如紧紧一握,褶皱得不成样子,点点墨点落在白欣如如玉般的手上,立时黑白分明。过了许久,白欣如稍缓了心中悲烈,道:“多谢郡主相告小蝶之事,我与小蝶一别三年,却不想已是阴阳两隔。夫君新丧,欣如本是心如死灰,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郡主若有任何差遣,请直言相告,欣如自当竭力而为。”
“好,早就听说四夫人玲珑剔透,今日一见诚知盛名无虚。明日便是四爷,五爷的出殡之期,墨氏宗堂会在出棺前召集所有墨家弟子做宗门训话,紫如冒昧,请四夫人在那时将这份信函交给大爷,并一力坚持这信函乃四爷遗书,唯有如此,才能告慰四爷在天之灵。”白欣如接过姬野紫如递过的信函,展信一看,墨天河孤瘦的笔迹展现在眼前,可白欣如心里明白,这笔迹虽然足以以假乱真,但终究不是墨天河的亲笔,这笔迹能瞒过所有人,唯独瞒不过枕边人。
看完信函,白欣如沉声说道:“其实夫君生前已有此意,如今能得朝廷支持,研制火器一事必是指日可待,明日之事欣如绝不辜负郡主所托。”
“明日我就等着四夫人的好消息。”姬野紫如抬头望远,此时,恰有一缕阳光落在窗棂上,初晨所摘的兰花经阳光一照,显出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