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妖魔化’,孵化的不止是中供铁军,阿里的每个团队都堪称铁军

别人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我总想这天边那道遥不可及的彩虹,一定要每个礼拜写出4——5骗文章,我比较喜欢遥不可及的东西,对于写作也是这样。为了写出阿里铁军我还特意在网上找到了一张,阿里铁军的内部培训的照片。你可以看看你认识几个(第一眼看到的是马云)

阿里巴巴‘妖魔化’,孵化的不止是中供铁军,阿里的每个团队都堪称铁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作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我今天写阿里是因为我特别喜欢‘阿里铁军’这个团队,听过很多版本的阿里铁军,也看到过很多,从来没有自己写过。因为我写不好这支强大的团队,甚至不能把这个强大的团队连在一起,今天写到哪里去哪里,完全随笔。其实这里还有一个误区,有些读者看到笔者写作成长的时候会认为作者是在炫耀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这样,作者再写自己的观点,绝对不是炫耀,如果是炫耀他也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

回到正题。

阿里巴巴‘妖魔化’,孵化的不止是中供铁军,阿里的每个团队都堪称铁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比阿里巴巴大一岁,今天阿里巴巴市值已经将要突破4500亿美金市值,而我还没有赚到自己的第一个1万美金。谈起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时,很容易走“神圣化”与“妖魔化”的两种极端。阿里巴巴早期组建的一只强大的地推团队,整个公司扛过了互联网泡沫的资本寒冬

这支团队每增加一个员工销售团队一年就要增加100万业绩,这个团队没有人数限制。这支团队在资本寒冬没有电脑 ,没有产品的情况下完成业绩。这支团队每月几百块钱薪水,大家挤在一个房间内,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的情况下认真工作。这支队伍的执行力强到即便知道前面有坑也要前进,等出来了坑在找其他路径。

“中国供应商”在2007年从4个大区扩展到20几个区域,开拓新市场新区域几乎全部都是一个人开始的,而每次一个新市场调动都需要话费5000元左右,这5000快员工自愿掏腰包。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铁军,每一个销售人员身上都携带一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羊皮卷》。早期的阿里大家回到据点早上或者晚上大声朗读羊皮卷的时候经常会被房东和邻居当成传销组织。我自己在第一年还不太清楚工作定义的时候也在一家企业朗读过学习过《羊皮卷》,并且受益匪浅。阿里的文化和价值观被各行各业套用都不出奇。

阿里被称为CXO的黄埔军校就中国供应商一个团队就走出了滴滴的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去哪儿的总裁张强等等。阿里拥有除中国供应商以外的很多团队,其中包括,淘宝、支付宝、阿里妈妈等,每一个品牌都做非常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马云讲人效——人均效率。

中国供应商他的销售额是一人100万,你只要敢加人,你加吧,人数不受限制,团队每增加一个人,每年营业额增加100万。

淘宝的指标是:人均1亿交易额。团队人数不受限制,团队每增加一人每年交易额增加1亿。

阿里妈妈:这个更厉害,2006年阿里巴巴准备用10亿美金收购一家广告公司来为淘宝做广告,后来别人要价太高17亿美金。马云不舍得话那么多钱,在自己的公司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加入这个团队必须放弃,期权、股票和工资。当时公司很多人都报名最后大家问马云“马总你打算给投资多少钱做这个项目”。马云深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不是2亿美金,也不是2亿人民币,更不是2000万,而是两百万。一个本来打算用10美金收购的公司,自己做只投资200万,当时马云的逻辑是这样的 :1999年他们18个人筹50万在杭州把阿里巴巴做到那么大,现在算上通货膨胀200万也比50万多吧。就这样几个高管放弃了在阿里的股票、期权、工资拿着马云给的200万重新回到了杭州湖畔,打造了阿里妈妈。2008年阿里妈妈的收入占淘宝的63%。又是人均效率

不得不承认马云是一个传奇,利用同样的逻辑,相同的方法给阿里创造了更多的生命和机会。在很久以前马云再给中国供应商培训的时候讲完“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要成为中国十大互联网公司之一”经常会有七八个人离开认为这是一个疯子,可能是因为当时哪个房间有点简陋。

说了那么多回到最重要的无非是效率和人均效率,一个企业发展完全有这两点掌控。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里巴巴‘妖魔化’,孵化的不止是中供铁军,阿里的每个团队都堪称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