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拼妈”了

   “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我们通常所谈到的教育多指学校教育,其中幼小教育备受家长重视、社会关注。从“填鸭式教学”到“素质教育”,从校内授课到课外辅导,家长们似乎不断的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效果却是不尽相同。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上了数百节课,教了数千个孩子,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遇到过气到“炸肺”的“皮猴子”,也见证过“破茧成蝶”的蜕变。偶尔也会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教育”到底“教”的是什么?“育”的又是什么呢?兜兜转转的实践后似乎发现现行的教育终究是要“拼妈”了。

   多年前一句“我爸是李刚”的“豪言”让很多人有了”学的好不如生的好”的念头,但如今却发现无论身价如何,教育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当然这里的差距不仅仅是金钱物质方面的,也是为人修养方面的。如何塑造一个好的品质,如何让人生活的更有价值,似乎更值得教育去探索,去实践,而在这个新时代教育的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占据了越来越重的地位,“教育”已经进入“拼妈”的状态了。

   什么是“拼妈”?

   “拼妈”就是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家长所付出的精力与投入。为什么要“拼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陪伴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模板。父母的言行教育是培养孩子品行的直接方式。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花费的心思与孩子的成长成正比例。P.S.当然这里的“心思”肯定是积极向上、正面的。

   “拼妈”拼什么?

   首先,拼“财力”。价值观是精神层面的,但也是来源于物质社会的。拼“财力”并非比的是哪个家长的物质财产多,而是说在可用的财力基础上如何促进教育产出。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学后都要像“赶场”一样奔赴于各个课外补习班、特长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断的“砸钱”。可是结果真的都如人所愿了吗?很多孩子补习班没少换着上,但是成绩孩子该不会还是不会;很多家长钱没少花,但是似乎每次都要听到孩子要从头开始打基础的“噩耗”。拼“财力”不是花大价钱请家教、买学习设备,而是家长能够多带着孩子去实践、去经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吧!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着孩子去感知自然,认识生活,探索的奥秘绝对不是书上干巴巴的文字所能比拟的。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实践是学习的最佳方式。这或许就是“见识”吧!

   其次,拼“精力”。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于孩子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是陪伴?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吗?绝对不是。陪伴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是为爱付出源源不断的精力。因为懂你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放手,因为放手所以成长。不抱怨的陪伴,无理由的信任,爱让我们的心更近,让未来的路更宽。如何理解如何信任拼的就是“精力”了。

   当然,还要拼“意识”。高科技发展时代,与时俱进的观念是不被淘汰的前提。新鲜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学生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超前的意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进步的法宝。要想让孩子“生而为赢”就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不放弃学习。家长的学习意识提高了,孩子学习氛围有了,还害怕学习不好吗?

   其实,“拼妈”也好,“拼财力”也好,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只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的接触新事物,了解新观念,与时俱进,谦卑好学,就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固然是好的,但是因材施教才是打开教育的正确方式。培养兴趣,挖掘潜力,个性差异,才是百态人生。

   “拼妈”你准备好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要“拼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