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 | 珠水旁的百年钟声

文 / 崇艺君


说起钟楼,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高耸的欧式钟楼,还是恢弘大气的中国钟楼?

在广州老城区荔湾,有一座钟楼式的建筑,它站在珠水旁已有百年,见证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它就是粤海关旧址。


钟楼一段“古”


粤海关旧址,建于1914年,1916年竣工,今年它已经一百岁了。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被国外列强侵略时期,签下许多不平等条约,赔款额巨大,难以清偿,清政府不得不用关税作为抵押,并聘三名洋人为税务司“帮办税务”。于是洋人便顺理成章地把持海关运作。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钟楼,就是粤海关旧址,也是当时税务司的办公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主持建成。在这栋建筑楼梯上可以看到奠基石,右下角清晰可见卫德·迪克的名字。

粤海关旧址奠基石


如今,粤海关旧址已不再作为海关办公场所使用,改成粤海关博物馆,作为文化和教育基地定时开放。只有楼顶上的钟楼和从前一样,准时敲响威斯敏斯特报时曲。


钟楼什么“多”


粤海关旧址是由洋人建筑师设计建成,因此在设计上也极具欧式风格。比如说柱子——

建筑采用白色古罗马风格,内外部使用了大量的双柱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柱身纤细修长,从底层通贯至二三层,尽显恢弘之气。


建筑顶部钟楼采用穹隆顶,四面钟表旁各砌塔司干双柱,柱身粗短,立在钟表旁更显庄严肃穆。


粤海关旧址内已成博物馆,但是依旧保留着许多当年的“原件”。

我们踏进馆内的第一脚,就是我们可以接触的第一件“原件”。粤海关旧址的地板从当年建设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依旧坚固厚实。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保护地板,在它上面覆盖了一层地毯。地毯下的地板,贴上当时进口的瓷片、马赛克,上面还有用彩色马赛克贴成的图案,色彩不褪。它是中国最早采用进口瓷片、马赛克进行室内装饰的建筑物之一。

行走 | 珠水旁的百年钟声_第1张图片
藏在地毯下的瓷砖、马赛克


粤海关旧址除了柱子多,壁炉也多。每一层、每一个房间几乎都可以看到壁炉的身影,据介绍是由当时伦敦的公司生产,上面还有公司的标志。我们现在所参观看到的壁炉,都是原件,依旧保存完好。




细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虽然这几个壁炉是同款,但是依然由细微差别,就是壁炉上的柱子。没错,壁炉也有柱子!

馆内的壁炉分为三种,一种是有四根柱子,一种是有两根,一种是没有柱子。不要小看这几根柱子,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等级的象征。

普通壁炉是没有柱子的,设在一般房间中。而税务司办公室内,壁炉的柱子有两根,房内还有四扇大窗户。不仅有便利的逃生条件,珠江风景也是绝佳的,现代的一线江景豪房也比不上这个税务司办公室。而全馆内唯一一座拥有四根柱子的壁炉,在一层大厅中,足见当时粤海关办公大厅的分量之重。


博物馆里天花板很高,空间宽敞,但是给人很安静的感觉。即使是拿着对讲器讲话,也察觉不到屋内的回声。这要得益于设计师另一个匠心独到的设计。抬起头除了能看到吊灯,天花板上还隐藏了许多细孔。这些细孔除了起通风作用,也减少室内的回声现象,细孔虽多,但毫无违和感。

行走 | 珠水旁的百年钟声_第2张图片


百年钟声重现


粤海关旧址被广州老百姓称为钟楼。以前大钟每十五分钟鸣钟一次,正点还会奏响英国著名报时曲《威斯敏斯特》,钟声清脆,声传十里,钟声一直持续到80年代。考虑到附近居民晚上休息,后来大钟只在白天鸣响。再后来,大钟因机械故障原因暂停敲钟。这一停,就停了近二十年。

大钟虽然沉寂了,但是它依旧默默地站立在珠江河畔上,看河水奔流入海,看路上车水马龙,还有一代又一代的街坊们人来人往。


就在今年,钟楼迎来百岁生日。它不仅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还见证了广州乃至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百岁生日这年,它恢复鸣钟。简单八音,一个一个音符再次织进广州百姓的生活中。


百年钟声的重现,珠江河畔多了一道悦耳之音。每天早晚八点,大钟依然为广州市民奏响同一首报时曲。

行走 | 珠水旁的百年钟声_第3张图片
此图来源网络


------------------------

原创文章,转载请勾搭作者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走 | 珠水旁的百年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