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后看别人的毕业展(1)

在北京短暂停留几天,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还不想花钱。在网上看到清华大学这个活动的时候,就决定去了。

7年后看别人的毕业展(1)_第1张图片
这算是清华大学本科硕士生一个小的毕业展


但是,说到底真正吸引我的还是上面这些作品的主题。

每一个都很吸引人。

我是个百分之两百的外行,对影像拍摄技巧或者画面构成这些完全不懂,只能粗浅记录自己感触较多的几个影片的观后感。

1、《他乡》

20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一位哈尔滨74岁日本遗孤一生都想回家却有家回不了的故事。

她3岁被亲生母亲(日本人)交给一对中国人收养,亲生父亲也是日本人,战时死在中国。日本人母亲找寻丈夫几年后孤身返回日本,也已重组家庭。托付孩子时,意思是再也不用联系。

这位大姐活泼开朗,在我眼里完全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广场舞大妈的形象。因为太活泼可爱,以至于叫她大妈或者老太太都觉得不合适,还是大姐最贴切。很多日本遗孤在一二十年前就得以返回日本,虽然他们大多只会中文却要在四五十岁的年纪重新学习日语去适应一个新的社会,更何况还是日本这么压抑的一个社会,当中艰辛不言而喻,但去日本本身也算了却了他们的一个心结。大姐不同,她找到了亲生母亲,母亲却不愿意为她当担保人(没有担保人,日本政府不会办理接收手续),这几乎等于这位日本母亲不承认这个孩子。

我在日本呆过几年,只能说对日本文化如果没有一点点了解的话,真的会很难理解这位日本母亲的作为。他们是真的不希望有人给自己添麻烦。原因就这么简单。这是中国人跟日本人在感情上最大的不同,中国人的人情味和日本人的距离感形成巨大的反差,也是大多数中国人不能融入日本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生长的土壤本就不同,脚下的土地能变,滋养我们心灵几十年的土壤你要完全移除,怎么可能!

被抛弃的孩子一辈子都会想妈妈,找妈妈。这是人的天性。找一辈子、或者永不相见,都是给自己一个答案,无论如何心里都会给生母留一个空间。

我们无法评价这位日本母亲的选择,文化本就不同,何况还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也无法帮助这位大姐填补她心里那个伴随了一辈子的缺口,唯一能感到安慰的是,她在中国也有爱她的亲人、孩子、朋友,还有她性格活泼、开朗、招人喜欢。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7年后看别人的毕业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