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递归:如何用三行代码找到“最终推荐人”

推荐注册返佣金这个功能我想你应该不陌生吧?现在很多APP都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中,用户A推荐用户B来注册,用户B又推荐用户C来注册。我们可以说,用户C的最终推荐人为用户A,用户B的最终推荐人为用户A,而用户A没有最终推荐人

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数据库来记录这种推荐关系,在数据库表中,我们可以记录两行数据,其中 actor_id 表示用户 id, referrer-id 表示推荐人 id


# 10.递归:如何用三行代码找到“最终推荐人”_第1张图片
picture1.jpg

基于这个背景,我的问题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递归(Recursion)!

如何理解“递归”?

从我自己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经历来看,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最难理解的知识点,一个是 ,另一个就是。

递归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算法(编程技巧)。很多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编码实现都要用到递归,比如DFS深度优先搜索、前中后序二叉树遍历等等。所以,搞懂递归非常重要,否则,后面复杂一些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

不过,别看我说了这么多,递归本身可是一点都不“高冷”,咱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用到递归的例子。

周末你带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女朋友问你,咱们现在坐在第几排啊?电影院里面太黑了,看不清,没法数,现在你怎么办?

递归就开始派上用场了。于是你问前面一排的人他是第几排,你想只要在他的数字上加一,就知道自己在哪一排了。但是前面的人也看不清啊,所以他也问他前面的人。就这样一排一排的往前问,直到问到第一排的人,说我在第一排,然后再这样一排一排再把数字传回来。直到你前面的人告诉你他在那一排,于是你就知道答案了。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递归求解的分解过程,去的过程“递”,回来的过程叫“归”。基本上,所有的递归问题都可以用递推公式来表示。刚刚这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用递推公式将它表示出来是这样的:

f(n) = f(n-1) + 1 其中,f(1)= 1

f(n) 表示你想知道自己在哪一排,f(n-1) 表示前面一排所在的排数,f(1)=1 表示第一排的人知道自己在第一排。有了这个递推公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改为递归代码,如下:

int f(int n) {
    if (n==1) return 1;
    return f(n-1) + 1;
}

递归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刚刚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递归,那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递归来解决呢?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用递归来解决。

1.一个问题的解可以分解为几个子问题的解

何为子问题?子问题就是数据规模更小的问题。比如,前面讲的电影院的例子,你要知道,“自己在哪一排”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前一排的人在哪一排”这样一个子问题。

2.这个问题与分解之后的子问题,除了数据规模不同,求解思路完全一样

比如电影院那个例子,你求解“自己在哪一排”的思路,和前面一排人求解“自己在哪一排”的思路是一模一样的。

3.存在递归终止条件

把问题分解为子问题,把子问题再分解为子子问题,一层一层分解下去,不能存在无限循环,这就需要有终止条件。

还是电影院的例子,第一排的人不需要再继续询问任何人,就知道自己在哪一排,也就是f(1)=1,这就是递归的终止条件。

如何编写递归代码

刚刚铺垫了很多,现在我们来看,如何来写递归代码?我个人觉得,写递归代码最关键的是写出递推公式,找到终止条件,剩下就是将递推公式转化为代码就很简单了。

你先记住这个理论。我举一个例子,带你一步一步实现一个递归代码,帮你理解。

假如这里有n个台阶,每次你可以跨1个台阶或者2个台阶,请问走这n个台阶有多少种走法?如果有7个台阶,你可以2,2,2,1这样子上去,也可以1,2,1,1,2这样子上去,总之走法很多,那如何用编程求得总共有多少种走法呢?

我们仔细想下,实际上,可以根据第一步的走法把所有走法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第一步走了1个台阶,另一类是第一步走了2个台阶。所以n个台阶的走法就等于先走1阶后,n-1个台阶的走法,加上先走2阶后,n-2个台阶的走法。用公式法表示就是:

f(n) = f(n-1) + f(n-2)

有了递推公式,递归代码基本就完成了一半。我们再来看下终止条件。当有一个台阶时,我们不需要再继续递归,就只有一种走法。所以f(1)=1。这个递归终止条件足够吗?我们可以用n=2,n=3这样比较小的数实验一下。

n=2时,f(2)=f(1)+f(0)。如果递归终止条件只有一个f(1)=1,那f(2)就无法求解了。所以除了f(1)=1这一个递归终止条件外,还有f(0)=1,表示走0个台阶有一种走法,不过这样子看起来看起来就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了。所以。我们可以把f(2)=2作为一种终止条件,表示走2个台阶,有两种走法,一步走完或者分两步来走。

所以,递归终止条件就是f(1)=1,f(2)=2,这个时候,你可以拿n=3,n=4来验证一下,这个终止条件是否足够并且正确。

我们把递归终止条件和刚刚得到的递推公式放到一起是这样的:

f(1)=1;
f(2)=2;
f(n)=f(n-1)+f(n-2);

代码:

inf f(int n) {
    if (n==1) return 1;
    if (n==2) return 2;
    return f(n-1)+f(n-2);
}

总结:写递归代码的关键就是找到如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的规律,并且基于此写出递推公式,然后再推敲终止条件,最后将递推公式和终止条件翻译成代码

刚讲的电影院的例子,我们的递归调用只有一个分支,也就是说“一个问题只需要分解为一个子问题”,我们就很容易能够想清楚“递”和“归”的每一个步骤,所以写起来、理解起来都不难。但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需要分解多个子问题的情况,递归代码就没那么好理解了。刚刚第二个例子,人脑几乎没办法把整个“递”和“归”的过程一步一步想清楚。

计算机擅长做重复的事情,所以递归正和它的胃口。而我们人脑更喜欢平铺直叙的思维方式。当我们看到递归时,我们总想把递归平铺展开,脑子里就会循环,一层一层往下调,然后一层一层返回。这样很容易绕进去

对于递归代码,这种试图想清楚整个递和归过程的做法,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很多时候,我们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这种理解障碍。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

如果一个问题A可以分解为若干子问题B、C、D,你可以假设子问题B、C、D已经解决,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解决问题A。而且,你只需要思考问题A与子问题B、C、D两层之间的关系即可,不需要一层一层往下思考子问题与子子问题,子子问题与子子子问题之间的关系。屏蔽掉递归细节,这样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因此,编写递归代码的关键是,只要遇到递归,我们就把它抽象成一个递推公式,不用想一层层的调用关系,不要试图用人脑分解递归的每个步骤

递归代码要警惕堆栈溢出

在实际软件开发中,编写递归代码时,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堆栈溢出。而堆栈溢出会造成系统性崩溃,后果非常严重。为什么递归代码容易造成堆栈溢出呢?又改如何预防堆栈溢出呢?

函数调用会使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每调用一个函数,都会将临时变量封装为栈帧压入内存栈,等函数执行完成返回时,才出栈,系统栈或者虚拟机栈控件一般都不大。如果递归求解的数据规模很大,调用层次很深,一直压入栈,就会有堆栈溢出的风险。

比如前面所讲的电影院的例子,如果我们将系统栈或者JVM堆栈大小设置为1KB,在求解f(19999)时就会出现堆栈报错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堆栈溢出呢?

我们可以通过在代码中递归调用的最大深度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递归调用超过一定深度(比如1000)之后,我们就不继续往下再递归了,直接返回报错。还是电影院那个例子,我们可以改造成下面这样子,就可以避免堆栈溢出。

// 全局变量,表示递归的深度
int depth = 0;
inf f(int n) {
    ++depth;
    if (depth > 1000) throw exception;
    
    if (n==1) return 1;
    return f(n-1) + 1;
}

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最大允许的递归深度跟当前线程剩余的栈空间大小有关,事先无法计算,如果实时计算,代码过于复杂,影响代码可读性。所以,如果最大深度比较小,比如 10,50 可以用这种方法。否则这种方法不实用

递归代码要警惕重复计算

除此之外,使用递归时还会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刚才我讲的第二个递归代码的例子,如果我们把整个递归过程分解一下的话,那就是这样的: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06d36-1563369670168)]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想要计算f(5),需要先计算f(4)和f(3),而计算f(4)还需要计算f(3),因此f(3)就被计算很多次,这就是重复计算问题。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据结构(散列表)来保存已经求解过的f(k)。当递归调用f(k),先看下是否已经求解过了。如果是,则直接从散列表返回,不需要重复计算。

按照上面的思路,改造一下代码:

public int f(int n) {
    if (n==1) return 1;
    if (n==2) return 2;
    
    // hasSolvedList 可以理解成一个Map,key是n,value是f(n)
    if (hasSolvedList.containKey(n)) {
        return hasSolvedList.get(n);
    }
    
    int ret = f(n-1) + f(n-2);
    hasSolvedList.put(n, ret);
    return ret;
}

除了堆栈溢出、重复计算这两个常见的问题,递归代码还有很多别的问题。

在时间效率上,递归代码多了很多函数调用,当这些函数调用的数量较大时,就会积聚成一个可观的时间成本。在空间复杂度上,因为递归调用一次就会在内存栈中保存一次现场数据,所以在分析递归代码空间复杂度时,需要额外考虑这部分开销。

怎么将递归代码改写为非递归代码

递归有利有弊,利是递归代码表达力很强,写起来非常简洁;而弊就是空间复杂度高,有堆栈溢出的风险、存在重复计算、过多的函数调用会耗时较多等问题。所以,在开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用递归方式来实现。

学习来源: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440

你可能感兴趣的:(# 10.递归:如何用三行代码找到“最终推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