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天] 无回响之地,即为绝望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书名——[ 438天,在死寂与群鲨的阴影下 ] ,阅读的过程,仿佛与阿尔瓦伦加共同经历了一遍这惊心动魄的旅程,脑中不断的浮现出一句话:无回响之地,即为绝望。

[483天] 无回响之地,即为绝望_第1张图片

作者叫做乔纳森·富兰克林,是《卫报》《华盛顿邮报》《国家地理》《时尚先生》和VICE视频网站的自身撰稿人。他的经历中,我一眼看到的其实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上一部纪实类文学《33人》,独家还原了2010年那场智利矿难。你可能对《33人》这个书名陌生,但是大多数人应该对2016年在内地上映的电影《地心营救》印象深刻,都是同样讲述的智利矿难,乔纳森看起来对充满奇迹的故事充满了挖掘的好奇心。

[ 438天 ]同样也是一场奇迹之旅,书中讲述的是30岁的阿尔瓦伦加一心向往着征服大海,陆地与他而言没有安全感,他从11岁起就和小伙伴们在海滩上讨生活,他更愿意在船上安身立命,他能在海中得到自由。但是这自由却是由远离祖国、家人而换来的,因为小城镇的一些仇怨,他不敢回去,只是一味的躲藏。因为渔船发动机的失灵,被迫在海上漂流438天。经历的恶劣的一切没有杀死他,反而让他更加勇敢,也更加明白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阿尔瓦伦加深处的小村落中一位外号“狼人”的渔民说:出海看似很简单,可大海是个怪物,你必须面对他。如果你身处大海之中,就得做好被他凌虐的准备。人们在这片海滨可以过得很舒坦,睡得很踏实。可是在大海深处,你才会感到害怕。你会从心底感到害怕,连心跳都变样了。

我是一个生长在内陆,却很喜欢大海的人 。但是我只见证过大海的广阔和美妙,从未曾体验过暴风雨时大海中的波涛汹涌。曾经在一座小岛上和当地的渔民聊天,他们说他们的生活重心就是围绕着海的,每天凌晨3点起床出海捕鱼,到太阳落山返航,看到闪烁着的灯塔是最安心的时刻。他们有过恐惧,但依然享受着这样简单又满是挑战的生活。

阿尔瓦伦加和我见过的渔民一样热爱大海,因为大海赐予他食物。他同样把大海当做对手,与它搏斗,大海可以要了他的命,而他照样也能藐视死亡。所以阿尔瓦伦加经常会无视警告冒险出海,他对自己海中的技术充满信心,所以毫不畏惧。

终于,在2012年11月17日,天气预报中标注会有“飓风”出现,怀着对天气预报的蔑视,阿尔瓦伦加以及村落中其余一些渔船义无反顾的出了海,他们以多年的海中经验判断天气或许不会太遭。但我想,如果能够有网络或是电视看到天气预报的更新 ,他们或许就不会做出这个决定了。

很快,他们就遭遇飓风来袭,即使阿尔瓦伦加是个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的老手,果断放弃了无法快速收回的渔网,尽全力保持渔船的稳定,他仍然有信心安全回港。而作为新手的大副——科多巴,则被恐惧所笼罩,还要承受着初次出海就遇到飓风的不适感。

不幸的是,在接近海岸20千米的地方时,发动机罢工了。两人只能依靠身体的重量,在大浪打来时努力调整船体的平衡,两人被大浪高高的抛弃,再重重的摔下。慢慢的,他们扔掉了补到的鱼,扔掉了备用汽油、冰块、被大浪冲走了GPS、无线电也紧跟着坏掉。

海水不断灌进小船,两人只能一直重复着将灌进来的水舀出去的动作,终于他们还是熬过来了。只是,他们离岸太远了,飓风太大,渔民们也逐渐放弃了搜索,但他们仍然还相信,在大海中的阿尔瓦伦加不会那么容易死去的。

身边的人在大海中消失对渔民们来说并不少见,书中村落中一个年轻人说他的爸爸、他的爷爷、他的叔叔都相继失踪在海上。都知道大海危险,但他们靠海而生,不出海打渔也没有别的选择。

阿尔瓦伦加和科多巴开始了漂流的日子,他努力在局限的环境里去捉海鸟、等待雨水的降临,挣扎着求生。很快,他们进入了赤道无风带,开始接受变化无常的天气,在无休止的暴风雨中“重操旧业”,不断地将船里的水舀出去,甚至他们还与高高耸立的龙卷风擦肩而过。但幸运的是,因为这没日没夜的暴风雨,他们的血液循环和其他的身体机能因此都得到了恢复,起码,短期不用担心被渴死。

面对绝境时,两人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阿尔瓦伦多丝毫不保留想要活下去的决心,不管是水鸟、海龟、海上垃圾,能吃的他都吃,相信一定能被救出去。而科多巴就不同了,从被困海上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恐惧、总是在抱怨,因为宗教信仰,一开始总是在拒绝很多食物,渐渐地科多巴感到身心俱疲,他开始觉得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上帝想要让他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科多巴的身体越来越差,精神也越来越不好,总是在想着如何才能了结自己。阿尔瓦伦加开始意识到,如果病人不想活了,那他的身体很难再有起色。于是他除了找机会捕食,也开始对科多巴进行了“心理辅导”。他会一脸几小时坐在科多巴身边,为他描述获救之后会开始怎样的生活,两个人互相搭建着一座属于自己的白日梦。

这就像当年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故事来激励自己的士兵一般,梦里的那些美好支撑着科多巴最后那一层心理防线。这对于阿尔瓦伦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即使他有再强的生存能力,有再强的心理素质,但是也没有人会愿意独自漂流在无人的大海上,独自面对那遥遥无期的归期。

2013年3月15日,大海中漂流的第118天,科多巴终于还是坚持不住,在一阵身体快速的痉挛后再也没有了反应。我无法想象阿尔瓦伦加独自面对着一切, 面对唯一一个能够和自己对话的同伴的死去,该是怎样的悲痛和无助。“我哭了好几个小时”阿尔瓦伦加这样讲,他不愿意相信科多巴的死去。他没有去处理科多巴的尸体,只是坐在尸体旁自顾自的对话着,好像科多巴还没有离开一样。

他按部就班的跟科多巴的尸体讲那些美好的白日梦,依然对他说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终于在科多巴死去的第六天,阿尔瓦伦加突然意识到,和他同舟共济几个月的伙伴已经死了,面前的已经是一具无法给予回应的尸体。他尝试了几次想要把科多巴投进海里,可是做不到,最终,他终于把尸体推入了大海,他也晕了过去。

至此开始,阿尔瓦伦加不需要再操心濒死的搭档,不用去编造那些故事,他的生活突然变得一片空白,他觉得他就像池塘里的一片树叶,只是在不断的打转。他的乐观开始动摇,他也开始变得绝望,毕竟走到这个阶段,只剩自己一个人,根本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获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能被人发现。

他想要用刀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爬进冰柜里放声大哭,他觉得是他把科多巴带出来打渔的,该死的是自己。但很快,他又想起了妈妈的信仰:上帝绝不原谅自取性命的人。

“我祈求上帝击败恶魔,告诫自己‘别做胆小鬼,死不可怕,但是这种死法太窝囊’”。信仰是一件神奇的事,在海上的生存也不仅仅是祈祷上帝有一股浪把自己冲向岸边。但生存不仅仅是等待,而是积极的去寻找出口,如果不想办法,就只能等死。

阿尔瓦伦加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开始有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抓了海鸟养在船头,捕鱼晒成鱼干,每天在太阳还不强烈时观察周围是否有船经过。但是上帝好像一直在与他开玩笑,阿尔瓦伦加错过了二十几艘船,也许是大海太过宽广,海面上的任何东西在光与波光粼粼的海面的倒影中,都像是海市蜃楼。

终于再一个夜晚,一艘灯火通明的邮轮经过了阿尔瓦伦加,游轮上似乎在开派对、音乐和人声的嘈杂混在一起,阿尔瓦伦加只知道自己一定是要获救了,一定是时候离开这片寂静无人的大海了!阿尔瓦伦加朝着邮轮不断的呼救,但是没有人回应,邮轮带着派对的喧嚣头也不回的与阿尔瓦伦加擦肩而过。

当满心希望被现实打破,这大抵是最绝望的时候了吧。这一次支撑他熬过来的是他的女儿,其实看书的时候我并不理解,为什么1岁之后再没有相见的父女,在陷入绝境时,依然能因为对女儿的爱而让自己振作起来,或许那一层无法剔除的血缘关系真的能够左右人的心理。

阿尔瓦伦加将近5个月的时间都在原地打转,在后来模拟出他的航行路线时,发现这段时间就像是一个孩子画的五角星,杂乱又没有规律,好在这段海域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能够让他维持生存,他甚至抓了一只体型并不算小的鲨鱼。他开始有些适应这样的生活,告诉自己尽人事,听天命,虽然孤独但是身心皆是自由。

神奇的是不久后他脱离了海洋涡流,开始继续向西漂流,并且速度开始变快,不幸的是,离开那片富饶的海域后,海鸟、鱼都越来越少,甚至一周都没有下一滴雨。其实最危险的就是缺少淡水,当我们一旦开始缺水的时候,各个器官都会受到影响,没有液体去维持器官功能,很快就会衰竭。

天无绝人之路,他的船又航行进了赤道无风带里,伴随而来的是瓢泼大雨。距离他迷失在大海中已经一年多了,即使又有了淡水喝,海鸟吃,长年困在小船上,他的勇敢、理性、对信仰对女儿的爱和那些层出不穷的白日梦都难以抵御极度身心疲劳的侵袭,阿尔瓦伦加的身体状况开始日渐低迷。

他感觉不到疼痛,也使不上力气,甚至连走路都有些困难。就在最后一次和一辆渔船擦肩而过之后,他的生存意志大大降低了,他意识到可能会像科多巴一样虚弱的死去。

很多次听到关于沙漠的故事,说一个人在沙漠中走了很久,一直告诉自己前面一定有水,一定有水。经历了几次海市蜃楼之后,求生意识开始减弱,最终被渴死了。但尸体被发现时,发现他渴死的地方就在绿洲的边缘。很多时候,人在绝境之中是否能撑到最终获救,真的要看求生意志是否足够强烈。

奇迹虽然少,但事实证明,奇迹是会发生的!在几乎觉得自己要死定了的时候,阿尔瓦伦加看到了小岛!虽然离得还远,但是那些郁郁葱葱环着岛的树,就是生的气息!强忍着弃船游过去的念头,阿尔瓦伦加耐心的等待着缓缓地浪把自己的船推向岸边。离岸不算远的时候,他终于决定弃船,拖着肌肉萎缩的双腿爬上了马绍尔群岛,他终于,没有死在海上。

变幻莫测的飓风没有杀死他!缺水少食的环境没有杀死他!长达一年多的海上漂流,数次心理崩溃也没有杀死他!终于,信仰起作用了,上帝的手悄无声息的把他送回了岸上。

岛民是热情的,给他吃喝,帮他洗漱,很快,他独自漂流的消息传开了。政府接他回家,记者疯狂的想要得到专访的机会,甚至冒充医生穿着白大褂进病房套话。但是重新归来的阿尔瓦伦加显然心思不在出名,他只想尽快回家面对一切,去陪母亲,为十几年没有相见的女儿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483天] 无回响之地,即为绝望_第2张图片
刚上岸时的阿尔瓦伦加

在本书作者乔纳森·富兰克林与阿尔瓦伦加接触的一年中,亲眼看着他从了无生气的获救者变成一个充满干劲的父亲。获救的最初,他恐惧坐船,夜晚需要开着灯入睡。而一年后,他已经可以坐船短时出海,无惧颠簸摇摆。他自认是大海的儿子,但显然,他现在更想做一个父亲,不再在海上冒险,而是与家人一起在陆地上开始新生。

看完 [ 438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最尾处阿尔瓦伦加回答完为何要让乔纳森写这本书后说的一段话。

他说:“保持强大,正面思考。你要是朝坏处想,那么必败无疑。想着如何活下来的时候,你的头脑必须放松。别考虑死亡的事,如果你觉得你很快就会死,那么你肯定逃不了。你必须活下去,放眼未来,生命多么美妙!你怎么舍得了结自己的生命呢?人生中免不了会遇到挑战和惩罚,你必须和它们战斗!”

人在真真切切的经历过生死之后只有两条路,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逆风而上。生活里很难遇到像阿尔瓦伦加一样在海上漂流一年多的人,但生活中能遇到数不清的和命运搏斗的人。

曾经没转行前在医院工作,大概是这辈子最频繁面对生死的时候。尤其在血液病、肿瘤科这样的科室里,有太多的人与命运在搏斗。虽然有家人陪在身边,但当被诊断出患癌时,更像是身处在孤岛之中。因为家人仅仅能给到言语上的安慰,患病的人通常不敢把悲伤的情绪传达给家人。他们能做的,仅仅是接下命运扔过来的挑战,为了爱人、为了家人去和命运战斗。

不止一次的听过病人说,有时候夜深人静时内心涌出的那份恐惧,犹如身处大海中央,看不到边际。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活下去,身心俱疲,但又不得不为了家人继续坚持下去,毕竟这世间的美好还不能在此刻结束。

随波逐流,挣扎求生,几近绝望,重新振作,是不是所有在生死边缘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虽然无回响之地,即为绝望,但让自己强大起来,正面思考,命运最终送上的一定会是一份惊喜。

我很欣赏乔纳森,不管是之前的《33人》还是现在的《438天》,他对纪实类文学的撰写,最棒的一点就是完全的写实,没有加入自己的臆想、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是如实的将阿尔瓦伦加的话转达了出来,反倒是这样平淡的转述,更能让人有一种亲历的错觉。

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比复杂更能直击人心。坚持比放弃,能更快到达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483天] 无回响之地,即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