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和京都

昨天看胡适的一篇文章,说到中国的哲学很早就关注时空,宇宙洪荒的“宇”是空间,“宙”是时间。突然想起,最近两周就像在时空中穿梭一样奇妙。

2月初先去了云南蒙自,随后的一周又去了日本京都,大年三十直接从日本飞到三亚。这次旅行不光是空间上的距离,也有如在时间隧道里穿梭。

云南的蒙自有西南联大的文学院,当时清华、北大和南开大学初到云南,昆明的校舍不够,于是1938年,文学院就在蒙自停留了半年。去过云南那么多次,从来没有为这段历史驻足,直到最近看完《无问西东》和《西南联大行思录》后,才对他感兴趣,可巧又去一次。在昆明停留的一天,我们住在云师大的专家楼,与“一二一”纪念碑十步之遥,抬腿就可以走得联大的老教室。或者,其实抬腿不仅仅是到了老教室,更是到了那一段历史中。

离开云南,又带儿子一起去了京都。去日本前,京都是我唯一想去的日本城市。对日本国本身还是有不喜欢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强烈到不愿意做行前阅读的功课,虽然一路上带着一本日本史,但随时看的只有好朋友推荐的一本小书,《门外汉的京都》。即便这样,我还是觉得虽然尽管日本保留了历史与自然,但是他们崇尚的男权没有丝毫的改变。是一个强调群体利益至上的国家,他们把每一个人都训练得精细而准确。你观察那些酒店前台的女性服务员,就能了解我的意思,像极了一个一个的机器人。那些工作中的男性,礼貌谦恭,像机器上的一颗颗小螺钉。这也许夹带了很多偏见,毕竟我在日本只有4天时间,但他们真的都太准确了,很难让人产生情绪,没有去年在尼泊尔旅游时强烈的同情的发自内心的喜欢那里的人。从喜欢最少的算起依次是国、人,谈到景就要亲切一些。

京都是景的代表与精华,是一个大公园。《门外汉的京都》讲到她的川、雨、墙、寺等,来之前看一遍,并没有体会。从大阪坐高速列车到京都,一路,雨打在窗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温暖的朦胧的灯光,像台湾。一出地铁,冰凉的雨水落在身上,街道也湿漉漉的,反射出霓虹。雨中,繁华的车站也变得寂寞了。后面几天还希望能遇见京都的雨,体会书中写的在雨中沿着长墙漫步的乐趣,可惜,雪倒是遇见过两次,雨却没有再见。第一天,我们住在鸭川边上一个小旅馆,房间只能放下一张床,旅馆虽然在路边,但却出奇的安静,我拿出《门外汉的京都》开始看第二遍。

由于没有事先特别的计划,因此在京都可以游玩的地方非常多。出门坐公车,抬头一看有个水族馆,就去了。京都的水族馆不大,但我第一次看见了穿着蕾丝裙子萌宠的水母,粉红色的、粉蓝色的、粉紫色的、粉褐色的,优雅地悬浮在水中。水族馆游览后我们又去了清水寺。第二天的住宿,我预订了祗园的一个日式民宿。由于离我们第一天在鸭川旁的宿舍只有一公里多,于是决定就拖着行李走过最繁华的商业街和花间小道。日式民宿在祗园最为核心的地段,一条一条小巷子,一栋一栋的木屋子,长长的进深,再往里是一间一间的榻榻米。我们的房间在走道的尽头,正方形外加一个置物的小空间,需要洗漱就到公共的洗手间。房间四壁是淡黄色的墙,纸窗,木格子的屋顶和木头地板。一进旅店就要换上拖鞋,楼梯陡且窄,穿上拖鞋走不得不像日本女人那样小碎步,弯腰低头。一楼有一个common room,还有一个小餐厅,放了两张餐桌,可以煮饭泡茶。两天的早晚饭,我们都就近在超市里买回食品,在餐厅吃,很温暖的感觉。

这种温暖的感觉在旅途中最易体会。最强烈的一次是在苏格兰高地,那天我和同宿舍的Selina参加苏格兰当地的旅游团回到hostel 时已经是晚上,冬天的高地刮骨的冷,旅店的灯昏黄,common room 里有暖色的地毯,温暖的壁炉。大家伙收拾好妥帖后,纷纷到公共房间,有看书的、低声聊天的,甚至还有弹吉他的。一天的舟车劳顿和饥寒交迫一瞬间都消失了,我陷在了温暖里。这几天听罗大佑的《家3》,说希望是没有纷争的,温暖的地方,那天苏格兰的那间common room 最充分地为我诠释了温暖。我在后面的日子里都在为自己寻找这种温暖,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我喜欢旅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旅途中很容易体验温暖。一天游览劳累,回到住的地方,为自己沏杯茶,蜷在被窝里,抱一本喜爱的书,是旅行中最为幸福的时刻之一。

在京都的第三天,坐火车去了奈良,奈良有残雪,唐昭堤寺大殿屋顶影子遮着的一半地面,雪还没有融化,另外一半已经露出了黑黑的土地,两极分化。唐昭寺很美,保存得好,有我爱的木头的大柱子。离开寺庙我们又去奈良公园以及周边的东大寺,可惜公园门口的鹿吸引了小朋友,一个下午就在和小鹿的亲热中度过,东大寺只去门口瞄了一眼。奈良特别冷,上午是化雪的冷,下午冷得继续下雪了。三点左右,漫天飞舞着雪花,直到把我们赶进了东大寺博物馆的咖啡厅,一杯抹茶和一份抹茶蛋糕才让我们缓过神来。第一次我们没进博物馆涨知识,停留在舌尖上。寒冷天气的原因,加上喂小鹿花了太多的时间,原来计划在回程中去宇治就取消了。我的旅行越来越随意了,不再执着于一两处地方,宇治川和抹茶虽好,留到下次也可。回京都我们没有在外停留,在便利店买了一大堆吃的,回宿舍慢慢、温暖地享用了。(PS:后来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出来路口吃了顿牛排,其实很一般,不吃也罢。)现在回想起奈良,除了这两处景外,还有一段时光我非常喜欢,是从公交车下车后到唐昭堤寺的几百米路,像农村,有一条小河,河两旁各有一条路,一边的泥巴路,一边是自行车和跑步的专用道。我们在路上撒野地疯跑,非常的自在自由。

在京都的第四天是我最爱的一天,因为当天要前往大阪,还要换乘几趟列车到环球影城(周折了几次,也的确有些复杂,有快车慢车的区别,还有地方做错了方向,那是后话,也是有乐趣的事情),所以我们只安排了半天的徒步游。由于住的地方就背靠圆山公园和感恩寺,再往上走就是号称最美寺庙的青莲寺与南禅寺,于是我们绕着圆山公园走,目的地是最远的南禅寺。这一路,几乎可以算得上京都中的京都,处处是景。竹杆的长墙,沿着小川的小房子,掩映的白墙青瓦,摇曳的花影;寺庙里随便一个窗子望出去都是一幅画,和苏州园林有些类似。路上零星的散布着卖旧瓷器的小店,我们随便找了一个逛了很久,淘了几套茶碗和小碟子。从南禅寺的后面出来到哲学大道的交叉路口,有一家红色门窗的小咖啡店,咖啡店里是一对年迈的夫妇。我们在咖啡店斜对面的山源小店吃了乌冬面和荞麦面(moji),当时又是下午2、3点,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们冷得不行,出了面店又赶紧钻进了咖啡店。老太太推荐我们她的cheese cake,经过鉴定,是我吃过最最最好吃的蛋糕,奶酪几乎是入口即化,美得不行。

就这么走走、停停,看看、吃吃,京都在心里印记下来了。

后面我们坐出租车去了京都站,从那里坐快车去了大阪,从大阪转去西九条的列车,在西九条转去环球影城的列车。其间坐反了一班,因为查询出来的转接提示说要走10米,于是我们想当然地走到了站台的另一面,殊不知是同一个站台,不同的列车而已,也是有趣的经历;另外在京都站去大阪时也被困惑了一阵子,我站在开往Osaka的站台上,乘务员却请我去对面,我不信,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应该去对面,是直达快车去大阪,我站的站台要一站一站停。日本旅游有一些麻烦是语言问题,有似懂非懂的尴尬,不过路呀、交通呀、吃饭什么的基本连猜带蒙带问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看介绍就困难了,因此游得肤浅,回来再做补充阅读。

游玩大阪的环球影城后,我们住到了离机场几步之遥的日航机场酒店,非常明智的选择,为京都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PS:刚才在当当上买了几本关于京都的文艺小书,很适合的调调。安静的、朴素的、艺术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蒙自和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