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肉松引发的事件,这些挑战智商的谣言为何有市场?
前段时间,一段关于“棉花肉松”的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一位阿姨在用水洗蛋糕,洗到最后发现像棉絮一样的东西。视频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被各种好心的网友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和群里。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大批市民堵在“棉花肉松”店门口,然而在5月26日上午,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出具检验报告。据该中心基因检测室主人高宏伟介绍,经过检验人员检验,肉松样品品质均一,由单一纤维组成。检验人员还提取肉松里面的核酸物质DNA。经检验,提取出的DNA为鸡成分DNA,由此说明肉松样品是鸡肉来源,未检出棉花内源基因。市南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工作,将王某、黄某查获,两人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其行为已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警方依法对两人行政拘留5日。
然而这段新闻,还是小编特意搜索了之后才知道的,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造谣是造谣了,辟谣的声音却无人问津。
说起食品安全的造谣,这几年来可以说是就像韭菜,割完一茬接一茬。
比如大家熟悉的就有塑料紫菜,塑料大米,被疯狂转发朋友圈的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百倍,吃了还致癌。
不得不重点提起的小龙虾,每年夏天可以说是非常的网红了,关于它的谣言版本也是非常多的。
“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将克氏螯虾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变成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事实上,这个说法简直荒唐,1953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上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侵华日军搞基因改造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随着人们越来越爱吃小龙虾,目前市场上看到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人工繁殖,生存环境良好。怎么会是处理尸体的呢。
这些挑战智商的谣言为何有市场?
不得不说这些谣言跟微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随着微信的普及,更多中老年人加入到微信的大家族,而他们更在意个人健康的问题,对信息的真假甄别能力较差。很多父母转发这些内容,认为是对自己的家庭起到了提醒的义务。这些造谣的内容说白了就是炒作。利用夸张的加工手段,完全模糊了事实的本质,假借权威机构的名义,频繁的使用刺激性语言吸引大家的注意。一些自媒体为了点击量,阅读量,不惜铤而走险,撩动本就脆弱的食品安全问题。
说回到肉松,既然市面上的肉松沉冤得雪。我们就来聊聊肉松。肉松其实是将肉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它适宜保存,并便于携带。
从蒙古帝国早期,成吉思汗驰骋欧亚作战时的干粮就是肉松和奶粉。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的记述,蒙古骑兵曾携带过一种肉松食品。肉松制作简单无需“秀润加工”,蒙古早期便已完善。清朝的前身大金并无肉松传说,而后金清朝被蒙古饮食影响,随之纳为己用。
小编记得小时候喝粥配上点肉松,一口粥一口肉松,真的是非常的香啊。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一点一刻商城的肉松:http://mall.ydyk.cn/product/detail/id/274.html一点一刻保证原产地供货,严谨的态度使得商城不会发生假货行为,食品安全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放心的。
言归正传,大家平时转发信息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谣言止于智者,大家都做了智者,才能还食品安全一个公道。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