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文是“十年信息路”系列的收尾篇。
02
写展望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展望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吹牛一样,吹得小了,别人会说:啥玩意儿,连个牛都不会吹;吹得大了,别人又会说:这也太能吹了,无边无际。
要吹得恰如其分,不着痕迹,自圆其说,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方面,我功力尚浅,肺活量也不够,属于初学者。
03
出于心虚,在这里,我先不谈自己的观点,先引入几段文章、书、电影中的内容介绍来装潢一下门面。
(1)人工智能
在网上有一篇很长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题目也好长啊)中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预测。这些预测,一般都分成两派,一派悲观一派乐观。那我们先说一下乐观的那些推测。
随着分子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在更微小的级别去构建物质。至此,制约人类发展的物质匮乏的大难题将彻底被解决。比如说金子,不过是一种原子,我从更微小的微粒上去重新搭建,到时候就你想要多少金子我就给你多少金子。那时候人类的经济整个系统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几乎就崩溃。但这个崩溃是一个很好的崩溃,因为极大丰富,那个时候一切物质都不需要任何费用。
再从我们人类的很多事业上来讲,比如说医疗就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医疗问题。最难攻克的癌症,无非就是很难把癌细胞和正常人体细胞给分离开吗?用纳米机器人到我们的身体里,哪儿有癌细胞,定点清除掉即可。
那个时候每一个人想用什么样的形象去见人,随你便。纳米机器人创造一个机器,你走进去你想变成什么样,你想多年轻,无非就是把你的人体构造,从分子级别进行重新改造嘛,你出来又是一个年轻人。所以人类会踏上永生之阶,这就是乐观派。
而悲观派的说法则认为:尽管现在人工智能的水平很低,处于弱智能水平。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遵循指数发展原理。开始可能像蜗牛漫步,但一旦进入一个拐点之后,马上就会进入飞速发展的模式。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花了几十年时间到达了人类脑残智能的水平,在这个节点上,电脑对于世界的感知大概和一个四岁小孩一般;而在这节点后一个小时,电脑立马推导出了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物理学理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
这个级别的超级智能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我们把130的智商叫作聪明,把85的智商叫作笨,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形容12952的智商,人类语言中根本没这个概念。那个时候我们跟它的差距,就相当于一只蜜蜂和我们之间的差距,我们再也搞不清楚电脑到底在想什么。
文章里面打了一个比方,说我们人类看人工智能,就好像在一个地铁站台上等待,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这车怎么还没来啊。突然从远方传来一点点的轰隆轰隆的声音,走得特别慢,等一年才走几米,可是它越来越快,我们在那儿鼓掌欢呼:马上就要到了。可是当它真的到我们站台的时候,你根本就看不见它。因为只有那么极短的一个瞬间,它的水平和人脑是持平的,唰一下它就过去了。而且它去了哪儿,我们就再也不知道了。文章中把这个拐点叫作奇点时代。
(2)电影《超体》
居住在台北的年轻女子露西,被迫成为“人体快递”, 胃里被黑帮植入一种新式毒品,在一次被暴打后,新式毒品在体内泄露,融入血液,导致露西全身细胞受到药物激发,大脑开发超越了一般人所开发的10%,逐渐向着20%,40%,80%甚至100%进发。从而使她意外拥有了用意念便可控制周围物体的超能力,比如预见未来、用意念移动物品、消除痛感、瞬间变身等。大脑的不断开发牵动了身体向“超人类”发展,她能控制自己的外表(细胞裂变重组),控制他人,意念控物,控制元素,在终极的刹那,她能够控制时间。
(3)电影《星际穿越》
在未来某个时间的地球上,气候和环境急剧恶化,地球正面临一场严重的农业灾难,农作物难以种植导致人类的粮食严重紧缺。男主演库珀曾是一位飞行员、工程师,在发现一系列奇怪的征兆之后,他受到美国航天局邀请被派往太空执行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们要穿越“虫洞”到另一个空间去找寻有可能让人类居住的星球。
电影中涉及虫洞、五维空间、黑洞、引力弹弓、相对论、时间与空间等深奥的物理名词。但导演用极佳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荧屏上把它们给呈现出来了,电影很烧脑也很过瘾。
(4)《三体》
本书是亚洲第一次荣获“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书里的描写气势磅礴,充满想象而又有理论依据,被称为被称为硬核科幻,小说共分三部,值得一读。
(5)凯文凯利的《必然》、《科技是什么》
《必然》提出了互联网科技这个新生物不断变迁的的12条道路,比如知化,比如流动,比如过滤,比如重混等等;
《科技是什么》则提出了在将来技术本身成了能够自在、自为的一种有活力的生命。不是技术嵌入人类社会,而是人嵌入了技术这一复杂的无机生命体。
04
之所以在上文中罗列出这么多电影和文章的介绍,目的是:先把主流界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预测与想象写出来,自己再写的时候可以借鉴其发展趋势,不至于偏离轨道太远。
05
技术的发展,在时间轴上是呈指数形状的发展,短时间内变化很微小的,在我们站的位置很难察觉。只有当过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的时候才会发现,竟然往前推进了这么多。
以很多我们常用的软件为例,在每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的变化是很小的,每次的更新只是小版本之间的迭代,但是从较长时间段来看则是巨大的。比如输入法,我们上学时接触的绝大数都是智能ABC或者微软拼音输入法,打字慢且不智能。当时如果遇到一个能用智能ABC快速打字聊天的人,我们甚至都会凑到他身边去看热闹,眼神中饱含敬佩。
而现在搜狗输入法、QQ输入法、谷歌输入法、讯飞输入法等都完全采用了云输入法,并且在选字、匹配正确率方面都非常优秀,跟以前的输入法不可同日而语。
再比如QQ,几年前,它的窄小的图标、单调的表情,现在看来简直是low爆了。
苏有朋执导的《左耳》,希望通过主人公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的方式给那个时代做一个标签,引起80后的所谓共鸣。依我看,电影中完全可以换成老版的QQ,这样更有时代感。
06 大数据营销
将来,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营销会成为一种常态。
一个被大家用烂了的例子就是:一个美国父亲,在看到一个连锁超市塔吉特经常给他女儿邮寄孕妇用品的广告后,非常恼火,因为他的女儿孩子上高中。他高调抗议,塔吉特公司马上郑重道歉,连高层都出面了。结果过了一个多月,这位父亲找到塔吉特公司,向他们道歉,因为他发现女儿真的怀孕了。
塔吉特公司是通过对这个女孩购物记录的分析,做出了怀孕的判断——而显然女孩并没有告诉家人。但却被她日常行为背后隐藏的大数据给出卖了。
07 精准营销
在网络中,Cookies可以说是用户的网络身份证,也是方便用户快速登陆相同的网站,提高上网的效率的技术手段。cookies记录了用户访问的浏览记录、IP地址、网卡号、用户名、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可以说,掌握了Cookies便掌握了用户的网络隐私。2013年3.15晚会上,央视以cookies侵犯用户的上网隐私权为切入点,进行了曝光与通报。
实际上,后来很多专家评论说,Cookie这事央视说得有点过了,感觉是在制造Cookie恐慌。其实Cookie分析是全球所有精准营销公司、广告网络的运营基础。国际上大部分国家Cookie抓取都不违法,规范的厂商并不会专门针对用户隐私进行收集,在后台不过是一些数据,机器自动进行筛选。
Cookie的作用其实相当于,你经常去一家饭馆,经常点一道水煮鱼。去的次数多了,店里的伙计便记住了你的饮食习惯。你下次去的时候,服务员会直接问你,先生,这次还要水煮鱼吗?试问,你会认为这家饭馆的服务贴心周到细致,还是侵犯了你的个人隐私呢?
08 可穿戴设备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其实还只是身体的附属产品,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将来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很薄,像一张塑料薄膜一样,甚至更薄,像彩绘一样站在身上毫无任何感觉。
需要的时候只需要用手轻轻一按设备按钮就可以执行相关指令,完成相关操作,并能联网,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非常方便。
一个设想的应用是:给父母们安装一套可穿戴设备。设备可以检测他们的血压,血糖,血脂等一系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参数,并能通过网络传送给或近或远方的儿女们。这样儿女们就可以随时掌握父母们的身体状况,及时提醒他们注意身体,有病及时去医院,按时吃药,甚至可以对突发情况及时报警求救等。
09 连接
由于互联网及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连接”变得越来越实际,可触摸。
互联网的关键字有三个:连接、共享、互动。在我看来,“连接”是其中最重要的,地位最高的。有了连接,我们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各种各样的联系。而“共享”则是连接的进一步深化,“互动”则是双向的连接交流。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能够与全世界,全宇宙都能连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真正地说,我属于宇宙的一部分了。
将来各种商业最大的机会与应用就是连接。所有人聚堆拥堵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连接进行化解疏通。
(1)现在已经可以在线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手机费、网费、有线电视费等可以在线缴纳,大大减少了人们到缴费现场排队的痛苦。但是还有很多的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需要继续优化,打补丁。
比如,现在尽管银行实现了可以在终端打印排队号码的功能,免去了用户排着长队等待办理业务的劳苦。但是用户等待的时间依旧没有缩短,只是把等待的姿势由站着变成了坐着。
其实,完全可以实现在网上叫号排号的功能。用户可以在网上或者手机端自主查询某银行排队人数,然后根据人数多少,自行决定去现场办理业务的时间段。当然,随着发展,很多在现场办理的业务都可以转移到网上。
甚至将来连必须的现场取现金业务也可能取消。丹麦,现在不是已经成为世界上首个无现金国家了吗——所有公共场合全部可以刷卡支付。
(2)我所在的城市CC,公交车刚刚实现一卡通,但是公交公司发行的卡与轻轨公司发行的卡互相之间却不能充值, 并且都无法在线充值。同时,天然气费无法在线交,汽车违章罚款,可以在网上确认,但还不能在网上直接缴费等等。这些地方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
(3)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利用物联网技术,有一天当我们的汽车在高速上抛锚后,通过一根线直接连到路边具有传感功能的护栏上,可以直接把故障车的信息传到远方数据中心。中心会自动判断,调配救援资源去支援。
(4)给万物分配一个二维码,二维码就相当于万物的一个身份证。有了身份证,就可以让万物连接起来。
很多技术创新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方便,“连接”的出现让我们会彻底进入“宅”状态,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晓知天下事,甚至处理天下事。
10 微信
以微信或者其他类似平台为载体的生态结构,会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
以前有一本书《企鹅凶猛》讲的是QQ这只企鹅在成长过程中霸道凶猛,后发制人,连续模仿和超越了很多同类的产品,甚至把对方逼上绝路。
比如,QQ游戏就把当年风靡一时的联众游戏给打得节节败退,市场份额减少一大截。QQ本身作为一个交流的媒介,曾通杀iqcq,MSN等软件,独占鳌头等等。
但是在微信这一块却柔和了很多。微信用极大的包容心和开放心为各种应用提供着合法的接口,方便大家调用。而微信本身则像一颗大树一样,吸收着各种各样的养料,变得越来越茂盛与粗大。很多应用已经与微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很难区分你和我。充分利用“连接”真正形成了所谓的微信生态圈。
如果说QQ是一位霸道强势的皇帝一样,开拓疆土,攻城掠地,冷血无情的话,那么微信则像一位开明怀柔的君主,敞开胸怀,包容四方,招纳安抚。
既然微信底层的连接规则已经确定,如何应用创造就取决于使用者的想象力了。像Excel一样,就连当初的开发者,都没有想到后来的用户能利用Excel电子表格实现那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功能。
11 隐私
技术的发展,必定会带来用户行为的透明化,人的隐私会越来越少。人的公共行为与私人行为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但这就是技术发展的的双刃剑,你接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就要承担随之带来的烦恼。
要知道,个人信息的泄露其实是你主动完成的。比如微博上分享位置,照片上分享照片,网站实名注册,网上扫货购物等。所有这些分散的信息,如果某一天以一种强聚合的方式集中展现的话,无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带给你的震撼都是无比巨大的。
记得自己买房贷款前,特意提前到中国人民银行去查了一下个人信用报告。
只有一页纸的个人信用查询报告,把自己所有的个人信息资源全部包含其中。姓名、性别、婚姻状态、居住地、户口信息,名下的所有银行卡,信用卡都赫然在列。甚至连某个月逾期欠款都记录的清清楚楚。让你感到在这些机构的面前,你仿佛是透明的,毫无任何信息可隐瞒。
其实在技术上,一个正常国家公民的所有信息全部能查出。之所以实际应用的时候这么多障碍,其实还是权力,利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2 2%跨越者
新技术的发展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智能时代》书中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历次技术革命的一个规律:就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围绕一个核心技术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第三次的信息革命是计算机和半导体芯片,第四次即当下的智能时代革命是大数据和机器智能。
对于一个组织、企业来说,在每一次技术革命中,只有率先采用新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个人来说,只有及时拥抱,接受并适应新技术才有可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脚步。
书中有一个论断,在这次新技术浪潮到来的时候,只有2%的人能够顺利到达技术水域的对岸。你,准备好了吗?
13 两化融合
随着国家政策及技术的发展,“两化融合”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趋势会越来越势不可挡。其实“两化融合”就相当于打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原本不同领域之间的重要环节。就像两个开始不重合的圆,随着移动慢慢地有了交集,慢慢地,重合的范围越来越大,最后达到完全重合,实现完全融合,可以把双方的优点充分结合并发挥出来。
将来混搭、跨界、重组的方式会越来越常见。通过这样看似漫不经心的搭配,把跨领域的一些想法嫁接,组合到一起,实现一些看似不可能,但实际很有趣也很有创造性的功能。
14 体会心得
“十年信息路”系列至此已经告一段落了,我粗略算了一下,六个篇章(运维篇、虚拟平台篇、应用系统篇、源头采集篇、专业软件篇、展望篇)大约三万字。这么多字是我一字一字敲出来,有很多还是在轻轨上用手机写出来的,禁不住想给自己点个赞。
写完后,感觉自己头脑空了很多,去4S店测了一下容量,内存空闲空间增加了800兆,硬盘空间增加了200G,运行速度好像也变快了。
写的这些东西可能对别人没多大用,但毕竟是自己十年来的工作心得与沉淀。通过记录,我把头脑中思绪的一团乱麻编织成一块块的麻布,尽管布很粗糙,很原始,但毕竟是自己的作品,我依旧很喜欢。至于将来能否把这块麻布制成高级的缎子,就取决于麻布的质量和织布人的技术了。
期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也经历过思路受阻,不愿完善,不愿意继续下去的难熬过程。但自己说过的大话要去圆,自己挖的坑要去填,所以还是坚持下去并最终完成。
通过写“十年信息路”系列让我体会到,一件事情无论多么难,多么排斥,多么不想做,只要你能迈出第一步,敢于动手去做,就肯定会完成。
时间管理方面有一个说法,任何你不想做的事情,只要先开始三分钟,剩下的都不是问题。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恐惧的是一件事外在的样子与框架,一旦深入到事情内部,触摸到一个个细节,所有的困难都会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去解决一个个这样的问题,等解决的差不多了,一抬头才发现已经距离起点很远了,终点就在眼前。
写完后,我又有了新的目标,即计划写“百年信息路”系列,该系列预想包括:水变油实时监控篇,便携式机器人组装运维篇,克隆猪饲养篇,太阳系局域网搭建篇,宇宙飞船考证篇等。
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锻炼身体,争取再活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