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8分钟,每周共读1本书
有书共读001——《沟通的艺术》
今日导读
今天我们一起读的书是《沟通的艺术》,作者是美国的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克特,这本书初版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连续再版这么多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与《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等书相比,这本书是标准的学院派,语言运用准确,概念精确系统,但是这本书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结构简洁,有大量精彩的例子。
这本书一共三大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加上入门的一章,一共11章,非常紧凑。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章。
0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呢?
作者讲了四大理由:生理需求、认同需求、社交需求、实现目标的需要。
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解释,我只关心一个问题:人不沟通会死吗?
书中的答案是:不会死,但比死还要惨!
因为不沟通,我们甚至不会知道我们自己是谁。作者引用了一个“阿韦龙狼孩”的例子:
“阿韦龙的狼童”是一个从小就从没和人类接触过的男孩。1800年1月,这个小男孩在法国一个村落的茶园中偷挖蔬菜时被人发现。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人类,也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哭叫声。
虽然他缺乏社交技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缺乏身为人类的自我认同。研究人员罗格’沙图克写道:“这个男孩没有任何身为人类的自觉,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和别人有所联结的人。”
在印度还曾发现过猪孩,这些都表明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物种,不沟通的结果就会在进化史上倒退。
02
我们学习沟通,首先要知道沟通都有哪些特点,这样才会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1.沟通是不可逆转的
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后来再补救非常的难。
有些时候,更多的解释的确可以澄清一些疑虑,道歉可以减缓创伤;但有时不论你说的再多,也无法再挽回你在他人心中种下的印象。
2.人不可能不沟通
上面的狼孩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可是,还是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能够忍受孤独,有的还觉得挺享受的。
为此,科学家们曾经做过实验,把实验者送到一个封闭的环境下。结果,所有人都高估了自己忍受孤独的能力。
不爱说话和不爱沟通完全是两个概念,有的沟通并不需要讲话,只需要动作就可传递自己的意思,但彻底没有沟通是不可想象的。
3.沟通是不可复制的
沟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虽然说出来的话有时会重复,但我们一直都在变,对方也一直在变,所以今天说的话与昨天已经不同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沟通也是一样的。
得到:在生活中,要珍惜我们与他人,尤其是与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的每一次沟通,因为每一次沟通都是唯一的一次。
4.沟通同时具有内容和关系两个维度
内容维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话;而关系维度,是我们说话时表达出来的对对方的感受。
我们经常太在乎内容维度,却没有考虑话语中体现出来的关系维度,所以我们经常好心说了错话。
当对方给我们的回应是愤怒、鄙视、不屑、不快时,我们就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在话语中表达了怎样的关系维度。
5.沟通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
有的学者觉得,即使是没有意图的信息,也算是沟通行为。
如果某个朋友无意中听到了你正喃喃自语地抱怨,即便你并非有意要让他们听到,他们仍会将它视为一个信息。
除了无意间被听到外,我们有时还会传送出许多非口语信息——你自己可能察觉不到自己讨人厌的行为、不耐烦的举止或感到厌烦时发出的轻微叹息声,但别人却都看见了。
03
沟通都有哪些呢?它的本质是什么?
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参与的人数来区分:一对一的沟通、与很多人(开会发言、演讲、授课等等)的沟通。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样的区分意义不大,应该按照沟通的质量来区分。
那些质量不高的沟通是非个人化的沟通,所以高质量的沟通都是个人化的沟通。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只有在一方将另一方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时,才会有高质量的沟通,也就是个人化的沟通。
虽然对沟通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下面这个各方基本都比较认可:
有效的沟通,是在某种程度达成个人的目标,并且理想上能维护或增进关系的沟通。
04
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还讲了如何成为沟通的高手,当然不可能在第一章就把这个问题讲完。作者只是给出了沟通高手的一些特质,供我们修炼时参考对照。
沟通高手基本都有下面这些特质:
1.多样化的行为反应
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不同的沟通能力。
- 在朋友面前,他们很活泼,总是和大家玩的很开心;
- 在同事和客户面前,他们表现的很专业,让领导放心;
- 在爱人、孩子、父母面前,他们有爱心,有责任心,是家庭的中心;
……
能够匹配多种场合,这样的沟通高手人人羡慕。好消息是,这样的能力是可以习得的。
2.认知的复杂度
社会科学家把人们看待事物时组织架构的技巧,称为认知复杂度。
认知复杂度可以让夫妻拥有更好的沟通品质,能够帮助忧郁、沮丧的人,还能使沟通更具说服力……
说白了,就是想的多,这个“多”不仅仅指时间多、内容多,而是指能够从多个维度来思考。
大多数难题,只有跳出当前的维度,开辟新的思路才可能想明白。这是沟通高手们的共同特点,他们思路开阔,从不拘泥于单个维度。
吴伯凡在得到《伯凡日知录》里讲了一个普京的故事:
普京政治生涯的起点是在他的老师索布恰克手下任职,当时他已经做到了彼得堡市的副市长,而索布恰克是当时的总统叶利钦的死敌,他做的很多事情让叶利钦咬牙切齿。对于索布恰克,叶利钦总想着除之而后快。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你的大老板想把的顶头上司干掉,而顶头上司却是你的老师。很多人遇到过类似的难题,职业规划师有很多的解决套路。
真正出奇制胜的方法不是那样的。当叶利钦终于决定要把索普恰克抓起来的时候,普京做了一个看起来很疯狂的举动,他买通了一家外国航空公司,把他的老师送到了法国。
这虽然很仗义,但却极其危险。他的老师在走的时候问普京,你这样做,不怕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吗?普京说你尽管走,有什么事我担着,就是杀头我也不怕。
普京不是莽撞,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对终局有自己的判断。当他送走索普恰克后,叶利钦不仅没有把普京抓起来,反而非常赏识他。
原因有两个:第一,他觉得普京很仗义,叶利钦最渴望得到却没有的就是一个真正对它忠诚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他觉得这样的人是我的手下多好。第二,叶利钦只想让索布恰克滚蛋,他并不想把索布恰克真的抓起来,抓起来以后那将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索布恰克有很多的支持者,如果重判,甚至是把他杀掉的话,叶利钦将会丧失很多的支持者,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他消失,抓他不是目的,而普京帮了他一个大忙。
所以他就没有杀普京,而是把普京从彼得堡招到了莫斯科,在他的手下工作,做了总统办公室的副主任。
在这个过程中,普京不仅在他的老师与叶利钦的个人纠纷维度上思考,还从人性的维度、后期政治格局的维度思考。
这个例子举的有点大,但沟通与其在认知复杂度的要求上是一致的。
3.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能像对方那样去感受和体会对方的处境。
这个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
能够下意识的去想对方在想些什么、感受是怎样的,这简直就是读心术!有了它,还有不能沟通的问题吗?
只是,这应该是建立在对自己认知的基础上吧?留个疑问,后面的章节要认真看!
4.自我监控
心理学家把观察自己的行为,并借此调整行动的过程称为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者能够从自己的意识中脱离出来,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比如:
- “我看起来就像一个白痴,根本不像我自己!”
- “太尴尬了,我最好赶快说些话。”
- “这个方法还不错,我会继续使用它。”
低度自我监控者经常显得笨拙而迟钝,而高度自我监控者能够暂时远离自己,去质问自己“我在干什么?”如果发觉自己的作为没有意义,就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具有这种能力,就能够在各种情境下做出不同的反应。
这实际上是元认知(对自己思考的思考)在沟通上的运用,即审视自身的能力。
比较笨的人(比如我),会在事后反思,而高度监控者能够在当时的情境下就能快速觉察,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沟通行为。这差距巨大!但事后反思总比不反思强,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做到即时察觉。
总结与评论
下面的思维导图是读书过程中所做,部分内容与文章略有出入,供你参考:
我的评论
沟通无处不在,我们不沟通虽然不会死,但我们心灵受到的煎熬可能更大。
沟通虽然很复杂,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它是可以习得的一项技能。沟通同时具有内容和关系两个维度,所有的沟通高手都同时关注了这两个维度,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对方当做与自己一样的独一无的个体。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尝试对沟通中的人性进行分析,并总结成可行的方法论,让我们一起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学会沟通。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希望今天的文字对你有所启发(点击名字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