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2016·罗杰斯著作精粹 | 2016.4.2

本书的第七部分被归纳成的主题是"助人职业"。罗杰斯在这几篇文章中谈到了助人职业都关心的问题。

他首先谈的是小型深度小组,治疗师在这些小组中被称为促进者。在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前提下,促进者不是点石成金的权威,这些小组的最大的用处是,让当事人可以在安全的氛围之中,通过和其他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来暴露自己在人际关系交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其他人,包括促进者的帮助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打下基础。

罗杰斯列出了一些小组活动的原则,和他一贯的思想相吻合,他依然主张促进者要有真诚的态度,敢于暴露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是戴着一个权威的面具,过于理性地对于小组成员进行动机分析,那样对小组成员是一种伤害,一方面这种理性会影响小组的气氛,情绪和情感会被屏蔽在小组之外,违背了成立这样的小组的目的。人类情绪的问题不是通过理论的学习和了解就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那些被当众分析了动机的小组成员,可能引起他们极度的防御,或者由于被剥去了心灵的保护层而受到伤害。

罗杰斯还提到一个原则,我感到在亲子关系中尤其要注意的。

那就是,促进者自己本身有一个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他决定不在团体中说出来,这种隐藏带来的是两个负面的结果,一个是促进者心烦意乱无法仔细聆听,二是团体成员会感觉到促进者的沮丧,认为他们可能犯了某些未知的错误而导致了促进者的情绪问题。

家长的心烦意乱也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的错误,所以,他们也许会选择特别听话,或者选择避免与家长发生任何交流。更恶劣的影响是家长选择指桑骂槐的方式,夫妻之间因为有情绪不愿意直接对话解决,就利用孩子作为一个过渡,把自己对对方的不满都用骂孩子的机会表达出来。

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常有这样的场景,旧家庭主妇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他们觉得"我养你这么大,说你几句都不可以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罗杰斯看来就是真实,在前面一章"教育"中,他举了一个例子,关于教师如何真实地没有评判地 表达自己的例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是不要有评判。"我生来是一个整洁、有序的人,杂乱不堪让我心神不宁,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这是一个教师为解决杂乱不堪的教室而对学生说的话,她没有指责学生,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所以,一个真实的人就是能意识并且接受自己正在体验的感受,能够生活在其中,还可以在恰当的的时候交流这些感受。

团体治疗的很多原则,与一对一治疗关系是一样的,但是团体治疗有的时候,会因为团体成员之间不带偏见的交流和接触,会比治疗师的专业的偏见,有更好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2016·罗杰斯著作精粹 | 2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