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知——致无知的自己

无知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那什么又是“知识”,什么又是“事理”?

知识: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事理:事物的道理。

由此来看,我们都是无知的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毕竟世上没有哪一个人能掌握全人类的知识,也没有哪一个人能知晓所有事物的道理。但是我们经常会在与人沟通中,觉得对方很无知,这些无知也只能说是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与事物。这时我又再一次感叹古人的思想高度,一句话就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说清楚了。韩愈《师说》里,“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里我们就可以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形容无知了,“懂得比你早!!!”

我们继续挖掘一下,那又是什么决定了“懂得比你早!!!”?这时候就出现了类似鸡与蛋的问题,是环境造就了你,还是你造就了环境?我很喜欢我给自己取的“厚庸”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庸这个字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中庸——洛学开创者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即不偏不倚叫做中,事物不变之规律叫做庸。中国文化里,看待“yes or no”的时候,是要看成“yes and no”的,物极必反,事物没有绝对的对错,一切都是相对论。所以关于环境与人这个问题,从宇宙观看是环境塑造人类;从世界观看是环境改变人,人的行为又在影响环境;从微观粒子(量子物理)看,人的意识可以改变周遭的环境。

我们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填充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我们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于我们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荀子·劝学》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但是我们一经成人,就应该明白我们是可以“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其实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不自知,用固执与莫须有的事理与人沟通。但往往这时候人都是无意识的,认为自己处在正义的联盟,看看网络暴力、企业内部的矛盾、生活中的矛盾等等,我们的大多负能量都与之息息相关。近几年最喜欢的一张图,时常拿来说事——


论无知——致无知的自己_第1张图片
幸福—烦恼—淡定

这张图说的是人生的三种境界,无知的幸福、无知的烦恼、淡定的人生。扫盲都快结束的时代,普天盖地的广告欲望刺激,无知的幸福早就是一种奢望了。我们更多的是在水深火热无知的烦恼中拼命生活。世人都是“鸡汤帝”,难得的是淡定从容,图中的第三个人就像是我们生活中那些充满正能量,愿意虚心学习,不断进步,用知识改变思想,从而淡定从容的人。

既然我们都是无知的人,那我们都应该学会如何面对它:

1.自知。

自知可以帮助我们,不在无知的前提下,做无知的事,制造不必要的争端,这也是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前提。还是那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学习。

生活即是生存,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学习。要生活,就要学会生存!这也是思想改变的前提,知识积累的动力。

3.心态。

有位第三次进京赶考的秀才,考试前两天做了3个梦,第一个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是梦见下雨天打着伞还戴着斗笠,第三个是梦见和自己心爱的人躺在床上却背对背。他找个算命的帮他解梦。算命的说:墙上种白菜是白费力气,打伞还戴斗笠是多此一举,背靠背是没戏。秀才一听觉得这次赶考也是无望,回店里就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店老板问他怎么不去考试了,秀才说了他的梦和算命先生的话。店老板说他也会解梦,并说这墙上种白菜是高中,打伞还戴斗笠是有备无患,和心爱的人背对背是翻身的时候到了。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精神振奋地去参加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

我们要学会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无知,理解别人的无知。淡定从容的处理这些无知产生的矛盾,毕竟环境塑造了现实,你无法改变过去,你也无法立即改变当下,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改变将来。

人皆无知,那就免不了和无知的人相处了,矛盾也就应运而生了。我觉得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应该能更好的处理这些低效沟通:

1.明确目标。

少一点目的,多一点真诚!!!

沟通的目标一旦确定,基本的知识框架就有了,评判的标准也会更加明确,无非只是差一个裁判。如果双方都愿意一起努力找到答案,那就更容易解决问题了。

2.倾听。

两只耳朵一张嘴,少说话,多听讲!!!

经常看到很多人沟通的时候,习惯嘴炮不停,不管对方说什么,一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倾听是获取对方信息的前提,还没听清别人说什么,明白别人想表达什么?就固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相当于“明天我请你吃饭”,“好啊!周杰伦的歌真好听。”我参加工作这6年里,感受最多就是这种失败沟通。

3.理解。

换位思考,学会与固执相处!!!

我们出生就是一张白纸,过去画满了这张纸,但是谁能改变?那些固执且不自知的人,经常被我们难听地称作“夏虫不可语冰。还有孔子说的三季人。”,其实最可怜的也是“夏虫和三季人”啊!谁能左右自己的出生?谁又能改变自己的成长环境?面对固执不自知的人,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帮助。但是面对不愿意改变,执迷不悟的人,一定要学会远离,游必就士!毕竟你没有佛陀般的境界。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而不自知,可怕的是自知而不愿意改变,可怕的是不改变而固执的要求别人。

谨以此文,献给现在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无知——致无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