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什么是罗马人?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条条大道通罗马”,映射出古罗马帝国曾经的强大、鼎盛和辉煌,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在它正式在历史舞台上登场之前,有一段相当长的助跑岁月。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总共有11本,这是第一本,讲的就是从罗马建国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500年间的历史,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漫长岁月里的故事。和作者一样,带着“为什么是罗马人?”的问题,开始了阅读。

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什么是罗马人?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古罗马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其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日耳曼人、技术不及伊特鲁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大业呢?

先来谈谈其中的两点:

1、城市建设的选择

在罗马建国的初期,作者带我们对比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发展史,发现,他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想法的不同,终究左右了这三个民族以后的命运:

伊特鲁亚人热衷于把城市建设在防御万无一失却容易阻碍自身发展的山岭上;

希腊人倾向于把城市建在便于商贸往来但却容易遭遇外敌入侵的沿海地区;

而罗马人则更愿意选择把城市建在防御不充分却因此可以向外发展的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地段。

三个民族对于城市建设位置的选择,就好像我们在人生中面临的很多选择一样,例如,毕业后是选择留在机会较多却比较辛苦的大城市奋斗,还是选择留在比较安逸却更各方面比较狭隘的家乡发展,的确,不一样的选择终究会有不一样的命运,但我认为盐野七生要告诉我们的是,罗马人在城市选择上没有走极端,选择是可以兼顾的,选择留在大城市也可以想办法让自己更加轻松舒适,选择在家乡发展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向外拓展,最重要的是,保证基础条件的前提下不要忘记向外拓展。

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什么是罗马人?_第2张图片
by双桅船sansa

2、宗教见解的不同

罗马人信奉的是多神教,他们可以同时信奉很多个神,不祈求诸神纠正自己的道德伦理,而是祈求诸神的保佑,其实有点像我们潮汕“拜老爷”一样,坚信这些神都在保佑自己。罗马人也从不排挤其他民族的神,甚至还会积极主动地引进其他民族的神,这不同于一神教,原因在于罗马人具体而现实的性格,他们认为,保佑的神越多照顾到的地方就越大。

另外,罗马宗教没有专职的神官,神祭司的生活和普通人完全一样,并且是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在罗马,宗教和政治之间不会出现明争暗斗或相互利用的情形。

对罗马人来说,宗教不是指导原理,只是精神寄托。罗马人对宗教表现出来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既不排他也不自闭,认可他人的神,意味着认可他人的存在,从来不进行宗教战争。

最最最重要的是,罗马并不靠宗教来纠正人类的道德行为,宗教在不同教派信仰的人之间是没有作用的,那靠的是什么呢?法律!法律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的面前同样奏效,所以古罗马人比世界上任何人更早地就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向宗教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犹太人;

向哲学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希腊人;

向法律寻求纠正人类行为准则的是罗马人;

就算到了我们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何况是在古时候,罗马人的强大,法律意识起了很重要的支撑。而究其内部原因,根源在于罗马人的宽容与兼容并蓄,只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才有对宗教的不同见解,因为宗教对人类行为准则的“无力感”,罗马人才转而向法律这一真正强大的武器求助。这就是使罗马强大起来的第二个原因。

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什么是罗马人?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是罗马人?”

我们后面的文章继续读下去。


以上。

我是双桅船sansa

为打造“平行世界”而精进着!

一起阅读与成长

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什么是罗马人?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什么是罗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