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Peter,一个刚从UNSW法学院毕业的JD。本人喜欢向牛人请教,也喜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得失。趁着我这斑驳的记忆还未褪色,我会把以前和个别同学们口头分享过的东西在这里给大家写下来,供你参考。
感谢 Amber Yang,Ann郑俊贤,Francie许思闻,Irene恩和,Karen刘雨萱,Wendy汪宓和William杨洋在本文写作时提出的宝贵意见。
选课之战略篇
UNSW LAW之30秒完成选课(战术篇)和大家分享了关于选课的技战术。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选课的战略思路。这些战略思路不同于战术动作,个人主观的成分会更多,因此请大家理性判断本文部分观点。
本篇主要分享如何对选修课进行规划。必修课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可供选择余地不大。请减免学分的同学就选课问题参考“战术篇”,或者直接跳到本文第四部分。本文的前五个部分就是选课时大家需要注意和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
我的体会是,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可以让你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同时有能力做出一个合理的选课计划也体现出你对事物的把控和规划能力。这个事物就是你这几年在澳洲的学业和人生。
有同学说选课按照学校的建议来不就行了?选课有必要搞那么复杂吗?学校的建议当然不错,但本文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学校的建议,对选课进行合理规划。这里需要参考的个人的情况包括咱们的英语水平,法律逻辑思维水平,家庭负担和其他课业外的生活和规划等。
学校的建议对于国际留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例如学校只在第一学期向推荐大家了Legal Writing这个选修课,而把所有选修课都放到最后了。这种课业强度未必适合所有国际留学生。当然,学霸们请随意。
选课须知
在开始思考选课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基本的概念。什么是Credit?什么是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及“指定选修课”?这些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Credit就是学分。每个课程都有对应的学分。大部分的课程都对应6个Credit。但是请注意有些课程只有2个或4个Credit。大部分的选修课都要求学生已学完72个Credit。也就说,我们在一年半以后才有资格开始学选修课。
必修课是Compulsory Courses。顾名思义,必修课就是我们在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课程,例如Crime & the Criminal Process和Introducing Law & Justice等。UNSW要求学生毕业前的必修课学分必须要达到96个Credit,既16门。这些课程在每个学期的排课都比较充足而固定。因为是必修课,选课人数必然很多,抢不到满意的课程和排班的情况很常见。更多必修课信息,请参考:(http://www.law.unsw.edu.au/courses/jd/4)
选修就是Elective Courses。如果同学们对某个法律领域和方向有特别兴趣爱好,可以选择相关的课程开展深入学习,例如Foundations of IP Law,Advanced Contract Law,以及Australian Immigration Law & Practice等。要获得UNSW的JD学位,选修课程一般要够42个Credit,既8门。这些课程的排课不是很固定,有些甚至会因为选课人数少而取消开课。除了很热门的一些选修课之外,选不到课的情况比较少见。
指定选修课就是Prescribed Elective Courses。UNSW法学院认为有些课程是学生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应该要掌握的必要理论知识。这些课就是所谓的“必修的选修课”,一般要求6个学分,主要是讲述法律与哲学以及社会学之间的关系。可供选择的课程包括:Theories of Law and Justice;Legal Theory; or Law and Social Theory。我们必须要在这几门课中选择一门。
关于选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的更多情况,请参考:(http://www.handbook.unsw.edu.au/postgraduate/programs/2018/9150.html)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指的是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我们不可能上来就学最复杂和最高端的课程。这就好比盖房子,从打地基到房子封顶,需要一个过程。本人基于对相关信息的理解,概括下图,供各位同学参考。
由此图可见,在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课程前,我们必须完成该课程的前置课程。因此,我们最快也只能在第三学期开始学Land Law或者Federal Constitution Law这样的终极大Boss课程。对这些课程,我们需要按部就班来完成,缺席一个前置课程可能导致我们无法进入下阶段课程。上图也揭示了为什么大家都为了Contract和Equity抢得头破血流。因为它们后面涉及的课程太多了。
TIPS:我们可以灵活安排那些没有或者只有简单前置课程的课程。例如Lawyer, Ethics and Justice以及Torts。这些课程在哪个学期学都无所谓。
职业发展路径
在选课,特别是在选“选修课”之前,本文建议大家考虑下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路径。大家是想执业做律师,还是搞学术?如果执业,想去哪个司法管辖权区域?澳洲还是香港?或者回国?
如果在澳洲执业,大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去大所吗?那么建议大家多学点基础性,专业性的课程。例如高级合同法,移民法或者知识产权法等。当然,有不少声音说大所不关心你在法学院期间上过课程,他们只关注成绩。的确,我们所学和今后执业时真实要做的有不小差别,因此毕业后,我们都要在工作中重新学习。而大所看重学习成绩是因为成绩可以证明我们的学习能力。
TIPS:前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尤为重要。第一,很多同学第四学期开始实习。因此能用上的成绩基本就是前三个学期的。第二,前三个学期基本都是重负载的必修课,如果挺过来了,后面的均分一般来说只会越来越高。
但是在执业初期,之前学过的专业性课程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先发优势。例如学过知识产权法或者移民法的同学碰到类似的案子就不会像其他没有学过的同学那么手足无措。这点在你去一些非顶级律所的时候体现尤其明显。小型所或者中型所的新人培训制度和水平相对顶级大所有差距,因此你以前的专业知识还是会对你有很大帮助。尤其当你想去一些锁定特定领域的“精品所”时,你前期有没有学过和他们的领域对口的专业课程就显得很重要了。
如果大家想搞学术,可以考虑多学点理论性的法律课程。这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都以写论文为主。这样你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课题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方面的锻炼。同时,有些任课老师也是博士生导师。通过上他们的课,你可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了解你的未来导师。这种相互熟悉和欣赏可能为你的学术生涯奠定基础。
想去香港或者回国发展的同学,建议考虑学点基础性或工具性的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和普通法本质相关的课程。香港和澳洲的法律有着很多不同,但两者都属于普通法系。因此,学习一些关于普通法或者衡平法本源的课程,可能有助于你融会贯通地了解香港的相关法律。这些课程包括 Advanced Contract和Law of Banking等。工具性的课程就是应用性较强,针对具体问题的课程。例如香港律所大量客户是国内企业,如果你了解中国的司法系统,公司法和证券相关法律,你的就业竞争力无疑就更强了。
TIPS:UNSW法学院有开设专门课程讲授中国大陆法律制度。例如,法学院有几位华人教授开设了Chinese Legal System以及Chinese Corp & Securities Law等课程。这些课程实用性很强,强烈推荐。
课程安排情况
选课前我们还需要考虑课程的时间安排。因为有些课程,特别是选修课,不是每个学期都有,可能是每年一次授课。一旦错过了你就只能等明年了。同时,有些课程,即便是必修课,我们也可以大胆地安排到后一个阶段再学习。例如前面说的Torts和Lawyer, Ethics and Justice。
再有就是需要考虑课程的授课方式。有些选修的课程是进行密集授课的,也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短平快地结束战斗。有些课程就是只上二到三周的课,每周两次课,从早上到晚上。例如本人选过的Foundation of IP和Advanced IP。前者在第一学期的前六周上课,每周一次,从早上10点到下午5点。后者是后六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式上课,还是挺累的。不过一个学期可以学两门课,只占用一门课的时间,还是有好处的。
课程的强度也是需要权衡的因素。一般来说,必修课的强度要求较高。其教学贯穿整个学期,每周至少4个小时的授课时间,对阅读时间的要求也较高。而一般来说,选修课强度相对没那么重。其授课时间相对较短,考核方式也多以Take Home Exam或者论文为主,不会那么有“压迫感”。所以,建议大家选课可以考虑采用3+1的方式,既三门重负载的课程加上一门轻负载的课程,使得大家不至于学到怀疑人生。
TIPS:“如果你想跑的快,请一个人跑;如果你想跑的远,请和大家一起跑”。在海外学习法律的确如此。因为很苦,所以需要一起抱团咬牙,相互鼓励。最好和大部队一起行动,大家先把必修课都上了,再开始选修课也不迟。但如果发现有些课程确实值得再等等,就大胆的做出和你身边同学不同的差异化选课。多数同学在三个学期后已经完全适应学习的强度了,因此不用太担心一个人学hold不hold得住的问题。
任课老师
什么叫选到好的课程和班级?其实就是选到了适合你的老师。什么样老师合适你?本文推荐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的教职级别和背景。从老师的职级来看,教授上课一般好过讲师,课程的召集人(convenor)一般好过其他同职级的任课老师。当然,这些也不是绝对的。背景信息方面要看该老师是否属于学术派还是实战派。前者多是搞学术出身,授课也比较学院派,一板一眼。后者多为执业律师出身,例如UNSW法学院有不少律师,大律师甚至法官出任客座老师,他们授课风格偏务实。
TIPS:关于老师的背景信息,请仔细阅读学院网站上关于教职员工的介绍。
其次,老师的上课风格。有些老师喜欢写板书,有些喜欢口头叙述。有些老师鼓励学生上课发言,有些要求学生安静听讲。本人认为,不论以什么方式,能够给学生一个很清晰的知识框架,时刻有大局概念,不至于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reading和case中走丢的老师就是个会授课的好老师。
再次,老师的打分偏好。老师的打分很重要,如果你选的老师给你一个低于你预期的分数,你一定会后悔选了这个课。每个老师都想做Fair Marker,但是这需要锻炼和经验。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些老师打分较松,有些偏紧。
最后,老师的其他情况。有些老师对国际留学生十分友好,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步也很关注。例如有老师会邀请业界大咖来课堂上与学生见面交流,也会很乐意给学生们提出各种关于执业的建议。有些老师也很乐于作为优秀学生的推荐人,为学生们在简历上加油助力。
TIPS:请谨慎对待前辈们对于老师的评价。有时候,不同前辈对同一个老师的评价也会截然相反。那么如何排除那些过于主观的评价和感受呢?记得多找几位前辈打听下。选那些大家一致公认很好的,避免那些大家一致认为不好的。有机会的话你最好亲自去试听,观察下该老师授课。
案例教学
上述所有的建议,最终将汇总成下面的选课准备。此时,你清楚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同时也掌握了课程和任课老师的相关信息。于是有了下面的选课计划。
上图在选课战术篇出现过。除了在战术篇提到的信息点,本文想强调的是:本人对选课进行了差异化选择,因此图中各个计划的课程颜色有所不同。例如,你发现Christine Forster老师的Torts在下下学期才开,那么你可以等到下下学期再选Torts,因为她教Torts实在太好了。有学分减免的同学稍微被动点,他们没有选修课,所以选课的灵活度不大。
总结归纳
本文归纳选课指导思想如下:
1. 清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路径
2. 基于自己的发展路径进行针对性的选课
3. 充分了解各课程信息和授课老师的情况
4. 尽量和身边多数同学选同样的必修课程
5. 有机会时大胆进行差异化选课,维持3+1的负重
6. 无论选课最后进行的如何,都请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无论你如何安排课程,其结果无非就是“前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而已。
以上分享仅供各位参考,可能会有错误和遗漏之处,请大家务必留心验证,切勿盲从。另外,因为文章篇幅限制,很多信息未能与大家尽兴交流。后面本人还会有文章和大家分享愚见。最后,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乐于向新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新南法学院的华人学生社群能够发展得更好。
还有问题想问?那就私聊吧!
还有问题想知道?那你加我微信,我尽量为你解答。谢我不用请吃饭,请你以后也分享下自己的经验,帮助你的学弟学妹就好。
免责及版权声明
本人不保证文章和观点的准确性,并对读者阅读本文之后所作出的任何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商业或公益性质团体转载或使用本文章内容,违者必究。仅欢迎个人读者基于非商业目的转发本文,但不得删减修改本文任何图文及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