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出了埃及

摩西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出了埃及_第1张图片

文/宝木笑

在看这本《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的时候,无可救药地想起摩西和《出埃及记》,这让我很惊奇,也许是前者字里行间的执着,也许是后者根深蒂固的回响,总之,《抗压力》这本貌似实用主义的技能书,却仿佛注定成为我心中《出埃及记》的最好注脚。

都说禅宗是“中国开花,日本结果”,虽然我现在和以后都会坚定地不服气,可是不得不承认那个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很大,竞争压力远超想象的地方,那种类似苦行僧的不屈和执着,确实让人叹服。就像这本《抗压力》上来就将精英分为“石头型”和“玻璃型”,也不像一般的心灵类书籍一样先说一些“吴侬软语”安慰你的过往,而是要求你正视自己的责任,只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这里有日本人固执的性格,但这不也是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气么?

作者久世浩司,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我不知道这个“积极心理学学校”是个什么所在,但对我们这个邻居将每个事情都能如此郑重其事地当成一项工程去做,不得不有些感慨。久世浩司1972年出生,曾在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一直做到化妆品事业市场负责人,负责日本及海外的品牌经营和商品开发,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这本书也就少了几分“空谈”的嫌疑。

其实,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不管是北上广还是二三线,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哪个不是每天面对着无奈、尴尬、愤怒、不甘、心酸……总是没有人可以独立于压力之外,压力就像身边的空气,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就像踯躅在法老统治下的以色列人,每个人心中都在想如何才能上演自己的“出埃及记”,幸好这本书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列出了具体的技能,也许这本书就将印证我们未来迈出的每一步。


◆  摆脱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我们就是神的选民。

纵然希伯来人有着神的选民的命运,但是他们仍然不完美,有很多缺点,特别是即使神带领其经过红海之役,不惜为其劈开红海躲过最大一劫,使其往西奈山前进,可是我们会看到人天生的消极情绪在其身上仍然显现。以色列民不信的恶性碰着艰难便满口怨言,使神极度痛心,惹神的发怒,他们往西奈的路程是一条埋怨的路途,不得不受到无数灾难。

《出埃及记》讲的基本上就是神话了,现代社会的人们也许不屑一顾,但其中所说的人类性格短板却历经数千年而不变,就像《抗压力》这本书所说,失败的体验会反复出现在我们的整个人生中,绝对不会停止,其实消极情绪并不是问题关键,关键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看待和处理这些情绪。

这方面这本书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对意识训练的重视,强调当我们出现消极情绪时,首先应当训练自己去意识到它们,知道这是有什么样的事情引发的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的,身体和情绪上的哪种不良反应。然后介绍让我们的注意力得到转移的方法,书里介绍了4种方法:运动,呼吸,听音乐,和写作,这些方法很好,我都在做,大家可以试试看。


◆  驯服无用的“思维定势”,让红海之水分开。

书中说:“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成长与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运用这段距离。”这些年读书有很深一个感悟,就是方法论逐渐统治了阅读,思维导图逐渐代替了感性的体悟,很多话其实细细品一品,才会有些滋味。就像本书的这句话,细细想来,所谓情商,不过就是缓一缓,那个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距离,就是修炼情商的道场。

在这里,这本书又像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作者论证了能够引起消极情绪的错误思维定势中,多数都是因为以前惨痛的体验形成而逐步加深的。比如小时候在家里经常听到父母反复的唠叨,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上学以后又经常被拿来与其他学生作比较,进入社会后会不幸的遭遇失败等等,都会不断地加强我们这些扭曲的思维定势,书中列举了很多这样的情况,相信大家读来会不由点头。

书中没有止步于感慨原因,而是提出了3种方法。一是祛除,如果你认为它说的内容不正确,那就祛除它。二是接纳,如果你认为它的内容是正确的,就接纳他。三是训练,而这个也是我们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当它说的内容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也不是百分之百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需要反问自己,如何驯服他并且与它和睦的相处。这些方法后面都具体配合着详细的做法,仿佛给出了公式,然后是具体的解题过程,这本书写的很贴心。

当遇到红海阻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劈开红海不是神话,而是一种象征。大部分的人会由于根本没有注意到思维定势的存在而将思维定势的声音当作自己的心声,其实那些只是一些由于思维方式导致的观念引起的情绪而已。只有打破这样的定势,我们才能劈开貌似无法承受的压力,去往我们想要的地方。


◆  科学地培养自信心,涂抹在我们心门的羔羊之血。

《出埃及记》有个故事,耶和华要惩罚法老王,连降下十个灾祸,直到埃及人屈服,命以色列人守逾越节,要以色列人把羊羔的血涂在门框上,好叫神的审判越过以色列人的家,不降在他们身上。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的人,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虔诚在生死存亡的面前虚无缥缈,没有信心坚守的人,错过了难得的侥幸逃脱。

自信心是抗压的重要一环,哪怕你有神助,但你没有通过科学培养自信力在心门涂抹羔羊之血,我们仍然无法避免被压力摧毁的结局,这部分在书中的叙述异常丰富。比如①在自己得意的领域或者用自己拿手的技能做出成绩;②通过成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③向榜样学习;④模仿上司或成功人士的操作技能;⑤身边有朋友和亲近的人给予鼓励;⑥感到不安时,有意识改变心情等等。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就像日本禅宗讲究的是“以小见大”,“一叶观世界”一样,作者在介绍方法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一些看起来甚至有“幼稚”嫌疑的做法,这不是作者眼界不够高远,而是一种质朴的回归,反倒让人亲切和尊敬。

另外,这部分还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指我们在实施某一目标和行为的成功率的信任度,核心就是在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上自己去体验,一点一点累积对自己的信任,这样的点滴积累也体现了日本“道法于匠”的独特文化性格。


◆  发挥自我优势,自救者方得天助。

从埃及到迦南不必一定经过红海,神为什么领他的百姓走此路呢,其实是为了锤炼他们的性格,让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心和优势。即使是当代社会,发挥自我优势仍然是对抗压力的核心战斗力,一个完全指望外人帮助和安慰的人,总有一天还会倒在压力脚下,全书“工具性”的特色在本章展露无遗:

全书介绍了“VIS-IS”工具,这是由6种美德再具体分为24种“品性的优势”,用这种自我诊断工具就可以测出自己的品性优势。介绍了“盖洛普优势识别器”,这是由美国洛浦公司的前CEO、心理学家唐纳德•克里夫顿开发,是全球商业人士使用最多的优势诊断工具,主要由三四个关于才能的主题构成,包括177个题目,利用这些优势项目,便可构成自我优势。还介绍了英国积极心理学家亚历克斯•林利开发的“Realize 2”,主要特征是多角度分析和理解自我弱点等等。

什么是你最大的成就、成功?你最喜欢自己哪个方面?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什么时候才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自我”?自己的最佳时刻是什么时候?这几个问题非常精彩,会帮助我们构建“聚焦优势”、“关注发展型”的思维结构,逐渐认识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在压力面前并不是永远的可怜虫,彰显了强者思维,自助者天助。


◆  建立心灵后盾,为他人生者长生。

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地,中间历经40多年的艰难跋涉,虽然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去世了,但任然无怨无悔,如果仅仅是因为他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也许都过不了红海,他是有强大心灵后盾的人。

面对压力,当你意识到如果你垮掉,你将连累很多你心中的重要之人,历史和现实中,很多原本懦弱的人因此成为了勇士。正如书中所说,他人对自我幸福感极具重要性,人与人的紧密关系是人生中知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恩师等,都是你宝贵的后盾,即“最重要的五个人”理论,这也是作者一直强调的“弹性肌肉”理论,有了心灵后盾,遇到麻烦可以有精神注入,可以有人一起商量解决问题之道。

本书还对冲绳岛老人的长寿之谜进行了研究,长寿最大的秘诀还是在于“与家人在一起”和“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很多心理学都进行了这样一项研究,人长时间陷入孤独,会让大脑发出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将命令身体死亡,因为大脑觉得你“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现在网上一些标新立异的人总是反弹琵琶,觉得为别人活是一种懦弱和卑微,岂不知真正的大仁大勇就在其中,为他人生者长生。


◆  常怀感恩之心,这是最美丽的立约。

《出埃及记》故事中非常有名的还有“上帝十诫”,其实是神和人的立约,当然后面因为以色列人的犯罪,又被摩西打碎原来的碑文,重新再立,不管如何,立约表面是一种约束,其中更多是要人学会感恩。受到他人帮助、处于良好状态时,心中会产生感恩之情,这种感恩之情可以提高幸福度,也可以抑制压力,减少不安,感恩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的幸福立约。

书中的方法仍然继续以往的风格——有些萌萌哒,比如提升感恩之情的三种方法:

1、写感恩日记:①睡前想想今天的好事情;②把好事情记在日记本上;③尽可能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事情;④然后满怀着感恩之心合上日记本。

2、想三件好事:①回顾当天,想出3件好事;②列出“值得感恩”“让人感到幸运”的事情;③思考事情顺利进行的理由。

3、写感谢信:①找出那些曾经照顾过自己、帮助过自己、自己却没有当面向其表达谢意的人;②向那些人写出表达自己谢意的书信;③回忆那些人给了自己怎样的温暖和善意;④说出那些温暖和善意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⑤也要思考一下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话,自己现在会是怎样的处境;⑥属性可以亲自交给本人或邮寄,或是收藏起来。

在看着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不觉微笑,我觉得这些方法更像是一个个给自己的小小立约,很美。


◆  从痛苦中汲取智慧,神有无限恩慈,我有坚定忍耐。

作为一本抗压力的书,我想这一章应该是“八股”之一吧,你可以觉得它老套,也可以觉得它鸡汤,但真实道理从来就不招人待见,就仿佛没人愿意从痛苦中汲取智慧,因为痛苦的滋味实在苦涩,哪怕逆境体验中往往隐藏着促进自我成长,助你跨越困境的珍贵智慧,我们也宁肯错失。

这部分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的开启,不要憎恨痛苦,也无需感谢,我们需要的是面对,需要的是一种客观的汲取,仿佛摩西终将带领他的族人走出埃及,那些奴役和苦痛,让摩西找到了信仰,让摩西懂得了忍耐,更让摩西充满了智慧。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本书副标题中的“逆境重生”四个字真的仿佛就是对《出埃及记》的最好注解。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申命记34章1-8节

摩西早已逝去,但如你所见,摩西曾这样一步步走出了埃及……

摩西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出了埃及_第2张图片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摩西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出了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