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某人的邮件 2016-08-10 03:43:06
听了新一期的节目,挺受启发,但是有两个小口误想提醒一下:
-法国设计师夫妇已经告了 Airbnb 了(The couple sued Airbnb in late 2015);
-International Airbnb Style 不是作者 Kyle Chayka 提出的,而是出自文章中引用的 Airbnb 员工 Aaron Taylor Harvey 之口。
当然这些并不太重要。那篇文章最令我在意的,是这一句:
「Like Schwarzmann’s copycat cafes, its aesthetic arises from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making the same independent decisions rather than a corporate mandate.」
这不由让我想起《攻壳机动队》TV版第一季和第二季里花大量篇幅讨论的「Stand Alone Complex」现象。我觉得这种具备明确中心思想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行为,会在未来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为互联网扮演的「超级信息放大器」这个角色的戏份会越来越重。信息内容、信息内容传播速度和信息内容传播速度的加速度将会变得同等重要(如果现在大家内心还有所偏倚的话)。
另外我恰好得知,Airbnb 的 Samara Studio 跟长谷川豪合作在奈良做的那个屋子,其实是东京一个叫「HOUSE VISION」的展的一部分。现在去奈良是找不到这个屋子的。在东京展完以后,它才会被原样运到奈良去。「HOUSE VISION」是原研哉和隈研吾做的一个针对未来居住进行思考的展,今年是第二届。今年的主题是「Co-Dividual」,副标题是「Split and Connect/Separate and Come Together」。也许是碰巧,这主题看起来十足就像是要讨论「Stand Alone Complex」。
展期到8月28日,如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最后,文中提到的库哈斯著作《S, M, L, XL》你读过么?这册95年的老书没有中文译本,似乎也不易买到原文旧书。我没有读过这书,但是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它的兴趣。若你读过,希望能听听你对它的评价。
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五点与目前科技业设计思路 2016-08-31 14:27:20
底层架空——UI设计从明显有所指的拟物到隐喻化的扁平,是一种脱离的过程。
屋顶花园——智能设备和 IoT 化,给旧事物赋予了新功能。
自由平面——触屏和力度反馈带来的「二维屏幕三维化」。
横向长窗——移动设备大屏化的趋势,以及 AR 和 VR 带来的「无限屏幕」。
自由立面——由于可以使用隐藏的共享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所以手机、电脑、平板、手表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的成本和技术限制降低。
一点愚见,请各位多多指教。
发布新硬件,最重要的是 2016-10-31 15:36:49
苹果发布新硬件,最重要的是请多方软件厂商来现场演示典型用例。
微软发布新硬件,最重要的是放一个诱人转发的视频。
乐视发布新硬件,最重要的是宣称「我们是代表未来的新物种」。
政治正确 first 2016-10-31 15:40:41
收到一封 Airbnb 发来的系统邮件,标题为《歧视和归属感:它们对您意味着什么》。
其中一段是:
「您承诺尊重这个社区的所有其他成员,不论对方的种族、宗教、国籍、残障状况、性别、性别认同、性取向或年龄,皆不对他们妄加判断,也不会怀有偏见。」
你必须接受,否则就不能通过 Airbnb 预定或者出租,只能选择注销账户。我自问不算种族主义者,也同意任何基于个人特征的歧视都是错误行为。但是通过用户协议来强行粉饰人性,是不是等同于掩耳盗铃?
想起不久前 Google 的 Sundar Pichai 大力宣扬要从「mobile first」到「AI first」,以及早两年微软 Satya Nadella 提出的「mobile first, cloud first」。
还好,哪怕你不认同这几个 first,至少不会被取消用户资格。
注意力乞丐 2016-11-02 01:29:57
晚上被一个小朋友问:
突然想到,现在电子支付非常普及了,我们也往往不会带多少零钱在身上,像乞讨者就要面临真正的「我没零钱」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职业也会越来越艰难?
当时忙着,随手回,「我已经很久没看到乞讨者了」。展示弱势的「传统」乞讨者在上海确已不多见。而至于在地铁里背着音箱假唱讨钱的行为,我把它当作一种极其不专业的卖艺。
但转念想想,其实我每天都遇到乞讨者。比如「最后一句亮了」、「被禁视频删前快看」、「什么是幸福,最美的回答」、「不见此文,遗憾终身」,再到「警方紧急通知!史上最强大诈骗术来了!99%的人都会上当」或者「26岁美女每天吃点煮熟的苹果,30天后竟然……」这些。同样是刺激感官,只不过不用断手断脚。
移动时代的乞讨,无需零钱,点过划过,给一点注意力碎片就行。
新学期必修课 2016-11-02 18:37:13
看到这边厢维基解密挖希拉里邮件,那边厢 Anonymous 挖出川普强奸幼女的猛料,让人总有种目睹重大历史事件的感觉,也让人想起崇德院当年要大乱天下的怨恨诅咒。群里说,“上次产生这种感觉还是两年前的一个凌晨,看世界杯直播德国 7:1 巴西”。
我正感觉以后计算机要成为新闻系必修课了,群里又说,“有趣的是,当年协助下村努抓住世界第一黑客的,正好是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
所以计算机学院也要学新闻?
Steve Reich 的葱油面 2016-11-24 02:50:07
录播客时说起,对于大多数古典音乐,我们会结合对作曲家生平和创作背景之类的 meta data 进行欣赏,那么对于像 Illiac Suite 的电脑谱曲该怎么办?录完抽支烟闲聊,说起随机音乐和极简主义,找出 Steve Reich 的视频来看。两段简单的鼓掌,由于时间差,造成奇妙的变化效果——听起来玄,但借罗辑思维的话,「说白了,不就是」,像一碗加了葱花的葱油面:都是葱,同样的材料,加入的时间不同,扮演的角色也就千差万别。
勇敢者与野蛮人 2016-11-24 02:52:49
比起常人,创业者都比较偏好风险,比较勇敢,也比较热爱自由。这是好事。但是勇敢不等于粗鲁无礼对吧?比如(排名不分先后):
约好下午2点,然后1点发来微信,现在出门了,距离远,路上需要2小时,可能3点多到。
加人微信不写介绍,一天发送七八次好友请求。
第一次见面就以「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为理由,把业内其他公司和创业者贬得一文不值。
第一次见面就以「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为理由,把面前的投资人捧上天去。
第一次交流不说「您」。
加了微信以后,不做自我介绍,直接发个40多M的 .ppt 文件过来,说一句「觉得怎样」,或者「你看一下吧」。
加了微信以后,不做自我和项目介绍,直接问「手头有个项目,可以面聊吗」。
加了微信以后,不做自我和项目介绍,直接问「你怎么看互联网社交」。
加了微信以后,不做自我和项目介绍,直接问「你们基金 LP 是什么背景」。
投资人表示不投,纠缠辩论,最后说,「那你听听我另一个项目」。
发邮件投 BP 不用密送,收件人栏比正文还要长。
发邮件投 BP 不打招呼没有正文,只有附件里一个 BP。
发邮件投 BP,邮件标题叫「BP」或者「项目」。
融天使轮,创始人说,「我现在有点事,让负责融资的同事跟你聊。」
融天使轮,创始人说,「我跟王XX/李XX/朱XX/熊XX/阎XX/包XX谈过了,他很看好我,给我很多启发。」
融天使轮,创始人说,「你们基金的玩儿法挺不错的,我以后做你们 LP。」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
汉俳一则 2016-12-14 17:13:24
总有种感觉
连上家里的 Wi-Fi
才算真回家
汉俳又一则 2016-12-15 00:34:58
有楼梯不走
排队乘电动扶梯
是一种堕落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