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15岁,迷上了李小龙。
那一年,我上了高中,去了离家30公里的县城上重点高中;那一年,北京奥运会,空前的盛会给国人带来自豪;那一年,汶川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华夏儿女凝聚在一起共度难关;那一年,我真正可以独立思考;那一年,我第一次读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梦破碎
高中,对于我来说,记忆中只有干净的校服和凌晨5点半天台上的早读。自从上了高中之后,为了实现我的北大清华梦,我将压力都转换为动力,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逼得很紧很紧。在我们农村出生的人的眼里,哪怕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我的父辈,在他们的眼里也只有北大清华和其他大学这两类,考上北大清华的梦想对于15岁的我来说就是我的全部。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考不上北大清华会是怎样一种场景,从来没有想过考不上北大清华的我是否会接受自己。因此,高中时代,读书、考试,读书、考试占据着我99%的时间,所幸我还能抽出1%的时间去迷恋我的偶像李小龙,我还能在这1%的时间里去练习双截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我日后的成长、生活中所悟出的道理皆与这1%的时间息息相关。每天凌晨五点半我都会爬到教学楼的天台练一会双截棍,然后再进入教室早读,每天晚上12点我都会小心地脱下校服结束一天的学习。如此反反复复,等待着本以为可以实现梦想的那一刻。
我清晰地记得在2010年4月29日那一天,我检查出了急性肺炎,被送进医院。那时距离高考只有38天了。
在医院的每一天都很害怕,可是越害怕的事情往往就越容易发生。6月7号,我压抑、恐惧得走进了考场。6月9号,我失落、迷茫得走出考场。对于答案,我内心无比的清楚。
再出发
2个月后,我重新回到高中,重新回到教室,重新拾起课本,重新开始我的梦想征程。
在复读的这一年里,妈妈在外面租了房子陪我读书,一方面照顾我饮食,另一方面照顾我的身体;在复读的这一年里,我把自己的位子搬到了教室的最后面,每一天都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下学;在复读的这一年里,我一边忍受着失败带来的痛苦,一边却又不得不面对身体越来越糟糕的现实;在复读的这一年里,因为要治疗,我的肩膀被扎了300多针,因为不甘心,我用双节棍打了自己3万多棍;在复读的这一年里,我每天都会看俞敏洪老师的1分钟演讲让自己静心沉淀下来;在复读的这一年里,我每天都会翻开李小龙的《醒思录》感悟他在经历磨难之后悟出的道理。那是我最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是我认为人生当中最为失败的时刻。如今,每当夜晚内心焦躁不安的时候,我都会一个人偷偷下床,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日记本,看看那里面最痛苦的回忆,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如何挺过来的。
2011年6月7号,我重新走进考场。这一次我很淡定,经历了病痛后明白的事儿比起考上北大清华重要太多了。3个月后,我背上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站:南京邮电大学。很多人读到这里恐怕会失望,为什么我还是没能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呢?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无数次,当我在南京邮电大学上了一年学之后,我才想明白,那是我和南京邮电大学的缘分。来到南京邮电大学之后,我才发现,我真是来对了,我恨不得在这所学校一直读下去,在我的眼里,南京邮电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收获了友谊,取得了成长,战胜了病魔。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个地方在静静的等着你。此刻的你无论是经历了痛苦沧桑还是享受着鸟语花香,你一定会来到这个人身旁,来到这个属于你的地方。
让我快乐的源泉是“帮助”
刚进入大学,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改变自己。让曾经爱独来独往的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友谊;让曾经不敢当众讲话的怯弱男生变得可以在任何场合下侃侃而谈;让曾经只知道死读书的那个书呆子变得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真理、改变自己;让曾经被别人认为是弱者的我变得更加强大。于是,我就在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或许是我的天性使然,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别人,积极地帮助别人。
开学第一天我就帮助了三个和我同为大一新生的同学报道、入住、激活饭卡。令我感到高兴的是三个同学的家长为了感谢我都争相邀请我吃饭。在军训中,我主动帮助班级同学领取军训服装、提前占领有阴凉的场地,然后教官发现了我,便让我辅助他整理军训队列,喊军训口号,担任队长。正式开学上课后,我帮助大家领取教材、查询上课地点、处理一切开学后应该办理的手续、提交的材料,后来班级竞选班长的时候我便被选举为班长。再后来,我加入了学生会、双节棍协会、机器人俱乐部。我都一直秉承着一颗帮助别人的心去做事情。
在社团的日子里,我清楚的记得,那些我为了帮助他人、帮助集体而做的每一件事;我清楚的记得,在每次活动中,我一定是第一个冲向前干最脏最累的活;我清楚的记得,当其他伙伴不想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帮助他一起完成;我还清楚的记得,任何部门办活动,我都会过去帮忙分担大家的工作量;我还清楚的记得,为了让第二天展示的照片墙更完美无缺,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把200多张照片重新一张一张贴到大大的展板上;我更清楚的记得,每个周五我都会主动把学生会的办公室、机器人俱乐部的办公室打扫一遍;我更清楚的记得,每办一个活动,都是我去图文店把需要的物资材料抱回来;我更清楚地记得,那些善良而明媚的日里,因为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让我过的那么快乐。
这种心态和做事的风格慢慢变成了习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是不是脑子进水是不是太傻,后来大家慢慢发现我是个靠谱的人、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大家有什么事情都会主动问我并寻求我的帮助。在这些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学习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接触到了一般学生接触不到的资源,认识了很多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我帮助的优秀学长学姐,我也渐渐被老师们所熟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受同学们欢迎,自己真正的成长起来了。再后来,我便被推选为学生会的主席、机器人俱乐部的主席、双节棍协会的会长。我一直相信,一个人不聪明、不起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要如何奋斗让自己变得起眼、变得聪明。
后来,我主办了越来越多的活动,都在想如何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怎样帮助大家在活动中快乐成长。这种感觉很奇妙,使得自己每天都很有斗志很有干劲。甚至是在参加比赛时,我没想过自己参加这些比赛一定要获得什么奖项;我只是在想,当和别人组队面对一件很有挑战的赛事时,我应该如何帮助大家一起获得比赛的胜利。
2013年5月25日,我的辅导员告诉我这样一句话:“张东晴,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在于他多么聪明机灵,也不在于他多么能说会道,而是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信任感,请你一直保持下去。”时至今日,我再回想当初为何能够突破自己,变得受大家欢迎,受大家信任,我才发现那时的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别人。
做自己,不妥协
我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但更喜欢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做下去。
记得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从机器人俱乐部的足球3D组转到了微软武术组,因为相对于足球来说,我更喜欢武术,所以我义无反顾得放弃了大有前途的足球3D组,转战刚刚起步的微软武术组。离开3D组的时候,一个学长告诫我,武术组没前途,因为我们学校的微软武术刚刚发展,而且成绩不好。相反,倘若我能在足球3D组坚持做下去的话就会有非常好的发展,获得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都未尝不可能。本来我就去意已决,现在他的一番好心劝告倒是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我在想,我一定要把微软组的武术做好,也拿个全国赛的奖项。在我加入武术组后,武术组连续拿了两年的全国季军,虽没有摘得桂冠,但也算是实现了我曾经吹过的牛。
我慢慢开始相信,当一个人去做一件别人不看好的事情时,就一定会受到阻挠,不仅仅是来自外界,更来自内心;倘若不妥协,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从众,我们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有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做少数派,我们就不会太看好。如果你干的事人人都看得明白,你就会被认为是好孩子,有前途。但是,我突然发现,在大众的潮流之下,我们这些好孩子会慢慢得失去了自己,慢慢得不再会怀疑,慢慢得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慢慢得变成你身边的人,然后慢慢得变老不再年轻。正因为有太多太多来自父母、老师、朋友的思想影响着,我们被大众的枷锁束缚的越来越紧,再也找不到你自己,这是最为悲哀的事情。
短暂迷失
时间飞快,我马上到了大三下学期,我开始找实习找工作。很顺利的是,大三没有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斩获了数家offer,最后选择了一家我心向往之的创业公司。经历过实习之后我回到校园,第一次觉得校园生活将离我而去,第一次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校园老人”,第一次觉得不可预见的未来让我感到害怕。
开学,因为辅导员在家休产假,作为辅导员助理的我继续承担着年级同学们的一切学生工作,处理着一件一件大四学生们需要面对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害怕的,害怕我个人关于工作的选择;那个时候又是心急的,心急于来不及在最后的大学生活里完整的思考;但是,无论是害怕也好,心急也好,在辅导员回到学校工作前,我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2014年11月13号,我的辅导员休完产假回来,我结束代理辅导员的工作。那一天,我在内心里结束了自己的学生身份。
之后我开始思考,我到底该何去何从,作为一个即将要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我到底应该怎样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我不知道,我开始迷失了,后来在宿舍的床上躺了整整30天,每天只吃一顿饭,像一个迷离的乞丐一样混沌度日。躺着的30天,脑子里时刻不停的回忆,从小时候的记忆开始到大学的四年生活,回忆拿着奖状到处炫耀的7、8岁天真,回忆喜欢躺在天台上看天的15岁叛逆,回忆慢慢看似是挣脱思想枷锁束缚的18岁迷茫。正是这些回忆使得我发现,过去的时光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曾经的自己真的是刻在时空里找不回来了。人生短短数十载,哪里能想透这个世界的规则呢,哪里能参透人生的本质呢,想必若是能在短短的一生中某一个时期大胆尝试去创造出些许价值也是极其美好的吧。
想到这里,我走下床,将一直埋藏在心里的idea写在纸上。告别迷茫,再次开始。
找到出口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身边的同学们不再愿意上人人网,我们开始失去了欢快地围观校园新鲜事的渠道,我们开始看不到校园圈子、体会不到同学间在网上相互调侃互动的乐趣。更可怕的是,有一天‘yuepao’社交进入校园,各种软件成了披着羊皮的狼,我们再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同学......
我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无法接受看着校园里有那么多好玩的新鲜事不能分享给更多的人,无法接受大家找不到和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的人而孤独得宅在宿舍里;更无法接受混乱的校园社交,纯净的校园社交被一些带有隐晦色彩的应用所玷污。年轻的学生们有自己的思考想法时却无处发声,我无法接受自己看到这些问题无能为力......
当一些问题出现时,我们总需要有人来去解决它。所以我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要让纯净的大学校园可以再次纯净交友,我要让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彼此,我要让有活力的校园多一个分享新鲜事的渠道,我要让大学校园社交变得像大学校园社交!
想到这里,我才明白,我是想要做更多,我想要继续帮助身边的同学们。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他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这是我最喜欢的歌《追梦赤子心》里的歌词。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可爱的人,有美好的事,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家人一样一起工作、畅谈各自的梦想。当你失落的时候,会有人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坚持下去,加油!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会有人紧紧抱住你给你力量。直到你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放肆得伸张双臂,直到你可以为了自由尽情得展开翅膀。我期待这样一个地方,多希望自己能找到。曾经,当自己孤独的走在北京的天桥上时,迷糊得看着路边的微光;曾经,当自己孤独的漫步在上海外滩时,静静得被风吹过脸庞;曾经,当自己孤独地站在深圳南山隔海相望美丽的香港时,那灰色的夜暮下朦胧了繁华的美丽。那些日子,那些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想到了50多年前刚到美国的李小龙,待在异国他乡的他也是如此的孤独,美国的繁华和他毫不相干。
既然这个美好的地方我找不到,为何我不创造一个这样的地方呢?让有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一起工作,一起实现人生价值,一起创造价值,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儿。
我只想认认真真做好这件事
很多朋友、老师都开始问我:张东晴,你是不是创业了?我没有回答他们,因为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罢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国家号召全民创业的时代,大家都会觉得跟创业这个词搭上边之后,立马会显得自己特别勇敢、特别与众不同、特别牛气哄哄。而我并不这么看待这么一件事,我更不想显得自己多么勇敢,走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我也不想让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我只想专心致志的、踏踏实实的做好这件事儿;我只想真真正正、全心全意的把我这个想法变成现实;我只想认认真真的、用心务实的给校园社交带来一股清风,做出一款真正属于大学生们好玩、有趣又实用的社交应用,别无他求。
那个时候,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东南大学研三的学长,他听完我想要做的事,二话没说就要和我一起做这件事。之后我又告诉了本校的几位好朋友和南大的一位朋友,他们都愿意花费时间加入我,一起一心一意地把这件事情做成。我想,大家之所以愿意和我一起做并不是因为我张东晴是多么多么有本事、多么多么有希望给大家带来财富,而是因为我们都认为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值得花费精力做的是我们所热爱并且能创造社会价值的事情。
2015年4月1号,我们开始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开始认认真真的做这件事,我们开始做这款好玩、有趣、又实用的社交软件:Bigger--帮助大学生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的人,建立校园人脉圈、分享校园新鲜事。在Bigger上,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会什么、有什么技能和兴趣爱好,都可以通过照片准确地传递彼此之间的感受,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快速结交想认识的朋友。
年轻人应该广交朋友,交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尽情得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年轻人应该充满激情活力,成为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我们用Bigger重新定义社交,它是更大、更强的意思,代表着年轻向上的力量!
不奢求长生不死,只愿有生之年做自己
然而,一旦开始认真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敢于面对一切未知的阻挠和困难。很多人告诉我不要去做社交这个红海领域,更不要带着一帮嫩学生做项目,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坑。其中的道理我自然明白,但是如此困难,做起来才过瘾才能有成长。5个月里,我们的确踩了无数个技术上的坑,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麻烦,也遭受了很多人的怀疑。但是我们依然一步一步的在向前进,就是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困境中破阵冲锋。
现在,我们身无分文,但并不觉得贫穷,因为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拥有一个有趣、好玩又实用的社交产品,我们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年轻的大学生代表着时代的潮流,是时代的力量,我们有幸见证每一小股潮流汇聚在一起成为更澎湃的潮流,我们有幸见证每一小撮力量聚集在一起成为更强大的力量。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Bigger这款社交产品的使命。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坚信,让我前行的唯一动力,就是我们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你要找到你爱做的事情。工作如此,爱情也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你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在做着伟大的工作,才能真正的心满意足。而做伟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现在还没找到,那么继续找下去,不要停止。只要是内心向往的东西,你就会找到。”我也一直相信当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心向往之,才是美好。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将不断成长、渐入佳境,快乐地做着快乐的事情。
人生苦短,倘若永远按照普世的规则去思考、去做事情,那将是悲哀的。我们一定要突破现有的规则和思维方式,去充分的挖掘自己的价值,充分的表达自己。对的时间去做对的事情才能够创造出奇迹,机会稍纵即逝,我不奢求长生不死,只求有生之年做我自己,去做自己愿意奋不顾身而坚持的事儿。
Bigger让我们聚在一起
让我们永远年轻,永远向上!
Bigger——年轻向上的力量
Bigger要发展,Bigger要承担更多责任,Bigger要汇聚年轻向上的力量!
希望年轻的人、年轻的心、年轻的思想给予我们支持,和我们一起让Bigger变得更大更强!
世界那么大,我们相遇已经很不可思议。无论您现在是一名大学生,还是您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无论您现在是年轻的,还是您曾经年轻过。倘若您愿意给我一点力量,给Bigger一点力量,我和Bigger都会感激不尽!您可以通过转发文章在精神上支持我,更可以添加个人微信(15150568205)和我一起探讨Bigger!
不奢求长生不死,只愿有生之年做我自己。因为我相信,年轻向上的力量!
——张东晴
2015年9月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