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在自律中夺权,这是十字路口上的关键一战

推迟满足感对我当下来说的意义:


  1. 目前眼前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有课程作业、有答应帮女朋友做的事、有刚开始试水的视频节目,还有工作室方方面面的行政事务。多项堆积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退缩情绪,大象很容易被激发。解决当下的问题,杀出重围,需要推迟大象那短视的满足感。

  2. 一直没觉得自己是个善于推迟满足感的人。但现在来看,也许是因为之前并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和拆解“推迟满足感”的意义。按照现在的新框架,推迟满足感或许大有希望。对我自己来说,也许我也将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擅长“推迟满足感”的人。

更新了我的哪些认识?


  1. 逃避的感受有时是因为进入了恐慌区,需要调整一下期望,重新进入学习区。不要没事找事地激发大象。学习区是成长中的快车道游戏,要千方百计进入这个赛道,并保持在这个赛道里。

  2. 从恐慌区后撤时要适度,让自我意识参与,保持监视,不要被大象带跑了。要是单凭大象自己带,基本会撤回舒适区,错过成长区的快车道,白白浪费了成长的基石和契机,并没有好处。

  3. 自律是在关键阶段,也就是“问题尚未解决”的阶段用的。这一点启发很大,而且明确之后,立刻觉得有的放矢,压力舒缓了不少。以前只是明确了不要瞎自律,只是认同自律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意识到了自律应该服务于自己的战术意图,但没有像这句表述一样,标示出自律作用的靶位,没有这样精确的绝对坐标。有绝对坐标的感觉太好了。

  4. 人跟人是在哪儿拉开差距的?也是在关键阶段,“问题尚未解决”的阶段,也恰恰就是自律起作用的阶段。人跟人能力的差距,或者说有没有抓住机会把魔鬼吞下去,以获得它的力量,就体现在是否在此阶段使用自律。使用自律就等于猛揍魔鬼,把它揍得服服帖帖的。没有自律,面对挫败感就会逃跑。有自律,面对挫败感反而能把它打一顿,打到它变成成就感。两种人就是这么拉开差距的。

  5. 推迟满足感,推迟的是谁的满足感?大象的。只是大象的。千万别再以为自律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恰恰相反,自律是跟那个性格很像邱莹莹的熊孩子过不去,是不允许ta继续熊下去,是告诉ta不能啥都由着ta来,无关紧要的事闹一闹也就算了,事关重大的事,一定要听老子的,不能听熊孩子的。其实从我们进化的角度来看,大象或者熊孩子或者邱莹莹,都不过是那套颐指气使的基因。而所谓“机器人叛乱”,说的就是我们作为有意识的人类个体,奋起夺权的过程。所谓“象与骑象人”的比喻,实在是太高看骑象人自己了。大部分时候是基因在驾驭我们,而不是我们驾驭基因,除了在少数的X区。大部分时候,我们作为基因的载体,为基因忙碌奔波,就像狗拉雪橇一样。基因已经熟练地使用各种感受来控制我们,就像雪橇上的长狗绳和短狗绳。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被狗绳牢牢地拴着。随着文化的发展,我们固然有了一些松松狗绳的机会,又发现雪橇上除了“颐指气使的基因”以外,又多了一位新主人,叫做“心怀叵测的模因”(文化基因)。
    那个神秘的X区又是什么呢?自律区。少数我们可以接管权力的时刻。这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我们势单力薄,注定做不到在大多数时候掌权,那就牢牢盯住一些关键的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当仁不让地发动政变,对这个政权实施军管,勇敢地架空雪橇上那两位官僚。我们手中掌握的武器,被称为理性。我们使用理性之剑的剑术,有一种就是自律。

未来怎样更好地做到自律?


  • 保持对自律的新认识(“夺权论”)。
  • 有意识地关注自律过程,记录自律过程。如有条件,使用短期自律提升表。
  • 有意识地积累自律次数,总结自律经验。

我的短期自律提升表使用案例:


自律,在自律中夺权,这是十字路口上的关键一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律,在自律中夺权,这是十字路口上的关键一战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律,在自律中夺权,这是十字路口上的关键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