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 焦点网络初级5期 洛阳 坚持原创分享第482天(2018.9.7星期五)

《未知的立场》

    焦点解决短期咨商坚持采取“未知”的立场。这样的立场承认当事人是自己生活的专家,而且知道哪些东西最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治疗师告诉当事人该怎么做。

      读了《焦点解决咨商案例精选》第六章,对“未知的立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1.无条件接纳当事人的信念与价值

    尊重当事人有权选择他们的价值与信仰系统,开始于先接纳当事人的宗教、心灵、意识形态信念,这些都是他们没在运作的参考架构。想知道当事人的信念与价值,要这样问:“出现这种困扰,你会如何解释?”“为何你认为生命的这一刻会出现困扰?”“儿子在学校出那么多状况,你有了解什么?”这些问题背后的思考,就是他的信念。他们的信念就是他们心中让世界合理的方式,这种信念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感情、思考,而且会影响到要去哪里工作、选择怎样的伴侣、吃什么等。这些信念也许是怪异的,但是,它们以非常真实的方式引导当事人。因此,与当事人的信念系统合作,而不试图改变,才是合理的做法,也才能产生功效,否则就是一种冒犯。

    看来,焦点金句“你这样做一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也是从当事人的信念与价值出发的了。

2.尊重的沟通

    平常的沟通,大多数人采用传统取向的陈述法:“为什么你又迟到了?”“为什么你要发脾气?”“为什么你的成绩这么差?”这样的问话暗示着,当事人哪里出了问题,让我们找出你的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我们才能修补。而“你一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才会………”的说法,立刻向当事人表明:你是理性的,所以,才做出这种我们不解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开始对话,建立了尊重,也建立了正面、合作的关系。

    可是,跟孩子、跟爱人、跟学生谈话时,我们惯常用“为什么”,于是,交流沟通不顺畅。

  这样一个案例:韩国高中一名男生不穿裤子(所有的韩国高中生都要穿制服),在校园里引起骚动。老师们即可想到:这名同学失去了理智,担心他会不会得了精神病。有的老师认为要赶快叫救护车,送去精神病院,大家慌了手脚。最后,一名老师温和地问:“你一定有很好的理由,今天上学没有穿好制服。”男生很平静地回答:“没错,我有理由。”老师又问:“我想听听你的理由。”结果竟然是,昨天一名老师认为这名同学讲话对师长不敬,严厉处罚他,学生认为处罚太重,故意用这种方式抗议。只是简单地用“你一定有好的理由,才会……”而避免了老师与校长的尴尬。

3.倾听并赞美

    一个被转诊的当事人(要控制忧愁和焦虑),治疗师这样开始对话:感谢她提供机会,并说:“只是凭我的专业知识,对于治疗所提供的助益不大,请你提供一些线索,说明我如何做能有帮助。”结果,当事人很肯定地说:对话是要保持清醒,治疗师不应该表现出知道所有答案,而且必须以尊重的态度仔细倾听,并表达出关怀。

    这不就是“不当专家,把当事人当专家”“尊重”“赞美”吗?后来,治疗师也说,他的倾听改变了当事人的观点,不再用诊断标签来看自己的生活为世界末日,也不再说“我要杀死自己”。

4.在背后带领

  我的理解是,“保持在来访者身后一小步”。有时候,可能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是,仍然要等当事人自己开悟,自己觉察,不能推着或拉着,不能比当事人更快,最好是保持在身后“贴着”。

    有时候,我们所见的并非事物本真。也就是说,只看到事情表面不能定夺其中原委。如果咨询师给出的建议不能配合当事人的信念与真实的生活目标,不仅没有帮助,实际上还可能让事情更恶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伟娟 焦点网络初级5期 洛阳 坚持原创分享第482天(2018.9.7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