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分区

平面分区

清代伤寒学家柯琴提出了“六经地面”说,认为伤寒六经是界面、区域,而不是线性结构。其实这个理论有硬伤,它忽略了十二经皮部,详见《评柯琴“六经地面”说》。但柯琴也不是空穴来风,他所感悟到的东西是有术数模型的,其实就是道家的《浑天五行图》,即用河洛数图来表示脏腑经脉:

六经分区_第1张图片

河洛脏腑经脉图↑

六经分区_第2张图片

六经分布模式图↑


立体分区

六经分区_第3张图片

四个层次:

1、太阳主头项背;

2、厥阴主心胸,少阳主两胁;

3、太阴主腹部,少阴主腰腹;

4、阳明主胃肠。

太阳(3-8中风、8-4伤寒)

太阳主数为8-艮卦-膀胱经,主头项、后背。

艮为阳土,对应《汤液经》“二旦四神汤”之阳旦汤,小阳旦汤即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

厥阴(7-3)

《灵枢·根结》:“(足)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膻(dàn):胸腔。膻中:胸腔中央。

《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域也。”

《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

《伤寒论》:“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膻中),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在康平本中,“消渴”、“吐蛔”为注文。)

少阳(4-9)

足少阳胆经走两胁。

太阴(2-7)

2为坤卦,主腹部,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少阴(5-1水土、9-5火土)

少阴主数为5-坤卦,亦主腹部。

王树桐:

“心腹疼痛,因有不如意的事,或不当意的人,我就恨而特恨。

又因智慧少,想不开了,以致水火土不相调和,而相克违

必得问明理(火)或信实(土),或柔和(水)化之。”

阳明(1-6、6-2)

阳明主数为6-乾卦-大肠,主排泄,“胃家实”用承气汤顺承腑气。


王叔和论伤寒

《千金方》:“王叔和曰:

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分争,营卫痞隔,周行不通。

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僵重,此邪气在表,发汗则愈。

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填塞胸心,故头痛,胸中满,当吐之则愈。

五日以上,气沉结在脏,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则愈。

明当消息病之状候,不可乱投汤药,虚其胃气也。

经言脉微不可吐,虚细不可下。又夏月亦不可下也,此医之大禁也。

脉有沉浮转能变化,或人得病数日,方以告医,虽云初觉,视病已积日在身,其疹瘵结成,非复发汗解肌所除,当诊其脉,随时情势救解求免也,不可苟以次第为固,失其机要,乃致祸矣。

此伤寒次第,病三日以内发汗者,谓当风解衣,夜卧失覆,寒温所中,并时有疾疫贼风之气而相染易,为恶邪所中也。

至于人自饮食生冷过多,腹脏不消,转动稍难,头痛身温,其脉实大者,便可吐下之,不可发汗也。”

华佗论伤寒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均录华佗之论:

“华佗曰:

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当摩膏,火炙之即愈。

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依法针,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即愈。

若不解,至三日在肌,复一发汗即愈。若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

四日在胸,宜服藜芦丸,微吐之则愈。若病困,藜芦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则愈也。视病尚未醒,醒者,复依法针之。

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若热毒在外,未入于胃而先下之者,其热趁虚入胃,则烂胃也。然热入胃,要须下去之,不可留于胃中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经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