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一朵莲,养一颗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充满禅心的林清玄给我们带来了安静的文字,还附赠有精美的明信片。一朵朵莲花,美丽且低调。



撷一朵莲,养一颗心_第1张图片

这本书我拿到手很早了,非常喜欢,喜欢到我经常拿它的文章来作为早晨电台直播的朗读文,但是却一直拖着没有写评,心不静不敢下笔。混混沌沌,忙忙碌碌的日子过了将近一个月,积压的事很多,却只想蒙头大睡,似是要逃避现实一般。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题目就像是一剂强心针,扎的浮躁社会中我们瞬间清醒。在序中,林清玄说道:对于一个寻求智慧的人,一定要维持“心”的高度,心的高度是从“静观”与“自在”而得。就像创作一样,如果守在第一人称,我是我,苦乐就是苦乐,都是实存的。如果跳到第三人称,我是他,苦乐经过转换,成为静观的对象,苦乐就是流动的、非实的。

看似简单的角色转化,在生活中困扰了多少俗世中人。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是一本“心经”散文, 是林清玄执笔46周年,禅意散文的高水准体现,完整收录林清玄禅意风格和佛学智慧的58篇佳作, 这也是经过千万读者甄选出来的林老师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偏偏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水,不动声色,波澜不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叩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内心归于平静平和,让我们以自在、静观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我们常说“佛性”、“养心”,而林老师把佛语和生活结合,把佛心和文字结合,每一篇都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感悟和深思。

《忘情花的滋味》好像我们在看一道又一道的美食上桌,殊不知,作者已经准备好一句又一句的佛理来洗涤我们了。昙花又称忘情花,“我们落过款、烙过印;我们惜过香、怜过玉;这就够了,忘情又如何?无情又如何?”

《南国》中,林老师提到“相思”,提到“情爱”。他说:有许多许多人,他们在面对情爱的时候,最常挂在口中的是“随缘”,而我想,更好的态度是“惜缘”,珍惜今生的每一次会面、珍惜今生的每一次爱情,甚至珍惜每一次因缘的散灭,才是我们能相思、董相思,并且在相思时知道姻缘的真谛,而不存在有丝毫的遗憾和怨恨。

所以,林老师虽然不断地阐述佛理佛性,但是他并不极端排斥人生中的七情六欲,各种感情。看破红尘是什么?也许不是禁欲、不是压抑自己去爱家人、朋友和伴侣,而是以一颗更加安静平和的心,一种更加正确超脱的相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林老师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不单单只有信佛之人才能有“心无挂碍,无有恐惧”的心境。任何我们自己,都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修养我们的心。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在这不安的世界里,做一个安静的人,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不争不抢、不悲不喜,自在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撷一朵莲,养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