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裁缝爷爷的传奇人生(二)

小裁缝爷爷的传奇人生(二)_第1张图片

1944年,位于盐城市郊区的新四军后勤部军服厂由于生产需要,迫切需要招一批社会裁缝进厂当工人,条件是自带缝纫机。

当时,爷爷和奶奶已经结婚,奶奶就跟着爷爷一同前往盐城。我的老家涟水大东离盐城的军服厂有二百多里路,沿途有许多日伪的炮楼和据点,爷爷和奶奶用独轮车推着宝贝缝纫机,白天不敢走,找一个村庄的老乡家里歇下来,往人家要点水,吃一口背在身上的玉米疙瘩,天一抹黑,爷爷和奶奶就披星戴月地赶路,一直走了三天三夜,终于赶到了军服厂,到了军服厂的时候,爷爷的厚厚的布鞋底都被磨通了。

到了军服厂以后,爷爷很快显示出了他作为小裁缝的才华,他不仅手快而且又做得很好,每天一个人能加工成品军服12套,这在当时的军服厂里是个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数字。

听爷爷说,他曾多次为新四军首长张爱萍定制和修补过军服,爷爷说,张爱萍身材高大,十分平易近人,有一次穿着修补过的衣服满意地对他说,你这个蒋裁缝的手艺真是名不虚传啊。

高超的手艺也给爷爷奶奶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据奶奶回忆说,当时的军服厂基本上是每个人手上都有金戒指,而我爷爷奶奶手上都戴着两个闪闪发光的金戒指,每天吃的都是白米和白馒头,这在当时算是上上等的好日子了。

1947年,解放区实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我的太奶非常兴奋,赶忙托人捎信让爷爷和奶奶都回去参与分田。当时爷爷在军服厂是骨干,厂里不肯让他走,再加上爷爷觉得在军服干得很好,就没有回去,他就让奶奶回到了老家分田种地带孩子了,爷爷一个人留在军服厂干活,养活着一家六七口人。

1949年,军服厂随大军南下,迁扯到无锡,后来又转到上海军服三厂。在上海时已经实行了工资制,爷爷为了多挣一点钱,日夜不停地加班,积劳成疾,于1953年在上海患上了肺结核。

爷爷在上海的医院里治疗一段时间后,决定返回苏北老家休养,爷爷出去好几年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很少有机会回家,爷爷有点想家了。没事的时候,他总是站在外面往西北方家乡的方向望。临走时,军服厂的领导再三叮嘱他,让他病好后就回军服厂上班。

回家的时候,爷爷给奶奶带了一块做旗袍的绸布和一盒白雀灵雪花膏,给太奶奶带回了一些面包和饼干,给四个小孩子带回了许多水果糖。

爷爷刚回到家的时候,他的几个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以为是家里来了亲戚,都站在远处怯生生地望着他,任凭爷爷拿出好吃的东西“引诱”他们,他们也一步不敢上前。

奶奶见状,张开了双臂,把四个孩子往爷爷的身边拥,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的爸爸,从上海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了。

那摄人心魄的水果糖的味道终于使孩子们僵硬的陌生感酥软了下来,此后的十几天里,爷爷每天拿出一点水果糖和饼干分给孩子们,一直到第十天,当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分完的时候,爷爷己经和孩子们完全熟悉了,他也再也不想离开家了。

爷爷的病好后,军服厂曾三次写信来催他回厂上班,但是因为爷爷小农经济思想浓厚,认为现在家里已经分了土地,再加上自己有手艺还可以赚钱,这在当时可算是小康生活了。于是,爷爷就不想再离开家了,就回信辞掉了军服厂的工作。

这也导致了爷爷晚年没拿到政府的一分钱补贴,和他一起进军服厂工作的人退休后都拿到了8000元/月。2009年,我父亲为爷爷的事写信给民政部,民政部回复让去找原单位,可是原单位早就不在了,根本没有地方去找档案,这件事成为爷爷永久的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裁缝爷爷的传奇人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