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找实习工作了,就投了几份简历,同时也收到了几个电话面试,不过面试的结果不是很好,很多东西以前学过的东西现在都忘了,也许是学的时候就没有认真整理,一直只在做应用,面试官说的很对,我们是在做应用,但是很多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做应用的基础,是不能够忽略的,现在我就将我面试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也就是一个小本科生,下面是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给出指导意见,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给指出。

        http协议: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基于请求与响应模式的、无状态的、应用层的协议,常基于TCP的连接方式,

        http请求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请求行、消息报头、请求正文

        HTTP响应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状态行、消息报头、响应正文

HTTP1.1版本中给出一种持续连接的机制,绝大多数的Web开发,都是构建在HTTP协议之上的Web应用

        面试官给出的问题是 :

        http协议请求头都有哪些:

        http 分为两部分:请求和响应

        HTTP请求的格式如下所示:

        
        
        
        []

        在HTTP请求中,第一行必须是一个请求行(request line),用来说明请求类型、要访问的资源以及使用的HTTP版本。紧接着是一个首部(header)小节,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在首部之后是一个空行,再此之后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数据[称之为主体(body)]。

        在HTTP中,定义了多种请求类型,通常我们关心的只有GET请求和POST请求。只要在Web浏览器上输入一个URL,浏览器就将基于该URL向服务器发送一个GET请求,以告诉服务器获取并返回什么资源

        下面我们看一个GET请求:

        对于www.baidu.com的GET请求如下所示:

        GET / HTTP/1.1
        Host: www.baidu.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rv:1.7.6)
        Gecko/20050225 Firefox/1.0.1
        Connection: Keep-Alive


        请求行的第一部分说明了该请求是GET请求。该行的第二部分是一个斜杠(/),用来说明请求的是该域名的根目录。该行的最后一部分说明使用的是HTTP 1.1版本(另一个可选项是1.0)。那么请求发到哪里去呢?这就是第二行的内容。

        第2行是请求的第一个首部,HOST。首部HOST将指出请求的目的地。结合HOST和上一行中的斜杠(/),可以通知服务器请求的是www.baidu.com/(HTTP 1.1才需要使用首部HOST,而原来的1.0版本则不需要使用)。第三行中包含的是首部User-Agent,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都能够访问它,它是浏览器类型检测逻辑的重要基础。该信息由你使用的浏览器来定义(在本例中是Firefox 1.0.1),并且在每个请求中将自动发送。最后一行是首部Connection,通常将浏览器操作设置为Keep-Alive(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值)。注意,在最后一个首部之后有一个空行。即使不存在请求主体,这个空行也是必需的。

        要发送GET请求的参数,则必须将这些额外的信息附在URL本身的后面。其格式类似于:

        URL ? name1=value1&name2=value2&..&nameN=valueN


        下面我们再简要的看一下另外一种请求方式:

        POST请求在请求主体中为服务器提供了一些附加的信息。通常,当填写一个在线表单并提交它时,这些填入的数据将以POST请求的方式发送给服务器。

        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POST请求:

        POST / HTTP/1.1
        Host: www.baidu.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rv:1.7.6)
        Gecko/20050225 Firefox/1.0.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 40
        Connection: Keep-Alive

        name=Professional%20Ajax&publisher=Wiley

        从上面可以发现, POST请求和GET请求之间有一些区别。首先,请求行开始处的GET改为了POST,以表示不同的请求类型。你会发现首部Host和User-Agent仍然存在,在后面有两个新行。其中首部Content-Type说明了请求主体的内容是如何编码的。浏览器始终以application/ x-www-form- urlencoded的格式编码来传送数据,这是针对简单URL编码的MIME类型。首部Content-Length说明了请求主体的字节数。在首部Connection后是一个空行,再后面就是请求主体。

        
HTTP响应

        如下所示,HTTP响应的格式与请求的格式十分类似:
        
        
        
        []

        正如你所见,在响应中唯一真正的区别在于第一行中用状态信息代替了请求信息。状态行(status line)通过提供一个状态码来说明所请求的资源情况。以下就是一个HTTP响应的例子:

        HTTP/1.1 200 OK
Date: Sat, 31 Dec 2005 23:59:59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2

        
        
        Wrox Homepage
        
        
        
        
        

        在本例中,状态行给出的HTTP状态代码是200,以及消息OK。


常见状态码信息       
状态行格式如下:
HTTP-Version Status-Code Reason-Phrase CRLF
其中,HTTP-Version表示服务器HTTP协议的版本;Status-Code表示服务器发回的响应状态代码;Reason-Phrase表示状态代码的文本描述。
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且有五种可能取值: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常见状态代码、状态描述、说明: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1 Unauthorized //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eg:输入了错误的URL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eg:HTTP/1.1 200 OK (CRLF)




参考博客:http://blog.csdn.net/kfanning/article/details/606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