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美国, 你可能已经厌倦了那些关于Spotify这个产品的消息了. Spotify是一款免费的在线音乐点播软件,它允许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意地欣赏1300万首免费歌曲。仅管这项服务还没有能够与那些主要的唱片公司达成一些相关的协议,但是它在欧洲已经有一个相当大的用户规模了:1000万免费用户以及100万的付费订阅用户。可以想象,当它最终真正进入美国市场的之后,将会达到更大的用户规模。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主要的经营理念:创造一个比盗版更便捷的音乐服务。
      上个月,Spotify的一名工程师Gunnar Kreitz在瑞典×××理工学院(KTH)作相关介绍时提到这个理念。(Spotify的很多工程师都来自KTH)。遗憾的是互联网上还没有关于此次介绍会的任何记录,所幸Kreitz已经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相关的幻灯片(在本文最后,你可以看到这个幻灯片)。这个幻灯片概述了Spotify软件的一些关键的技术特性,其中大多是关于如何解决软件关键的性能因素:速度。
      根据这个幻灯片的介绍,Spotify大概只有平均265ms的播放延时,正如Kreitz所说,这是一个让用户无法感觉到的停顿,从而实现了在Spotify软件中,没有“缓冲”这个概念——通常只有1%的歌曲会有一些缓冲问题。换句话说,Spotify播放器具有iTunes一样的速度,同时也是BitTorrent(BT)的终结者——用户能够在Spotify上更快地找到那些最新发布的专辑。
      下面是演示文稿中提及的一些有趣的数字:
1. 花费三周时间开发完成,所谓的“Scrun软件开发过程”.
2. 仅管Spotify是按需进行音乐地流传输,但缓存依然重要。播放器会将用户最近听过的曲目缓存在磁盘上,默认的,这将消耗你磁盘10%的空间(你也可以自定义配置缓存空间的大小)。大部分Spotify用户的磁盘上存储了很多缓存数据——例如,56%的用户有5GB以上的缓存数据。因此,播放器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实现:超过50%的数据是从本地缓存中读取,从而大大节省了带宽。
3. 在你欣赏音乐过程中,开始播放的瞬间,数据流都是从Spotify的中心服务器上获取,随后,在任意可能的情况下,播放器会自动切换到P2P模式。(如果P2P模式不可用,那么播放器会重新切换到中心服务器模式)。
4. P2P模式让Spotify可以很容易地适应用户规模的扩大, 使得软件依赖更少的后台服务器,并且能让软件更持久地正常运行.
5. 和你预期的一样,手机客户端暂时还不支持P2P模式的数据源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