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

前言,由于实验太难不好作为考试目标,且考虑到很多同学是跨考的,并且大部分同学可能并不想专门从事网络得方向,我出得题目由易到中,不会有难题为难大家!像什么TCP/IP头部多少位啊,什么双绞线这种纯背概念的题目我也不会出,什么香农定理,奈奎斯特定理就不出了,一些不知道公式的就不会,知道公式的就会,没什么意思,考公式的,就很没意思,尽量让大家都过,不要有那么大压力!过个好年!

 

选择题

1. 协议是指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 同一结点的上下层   B. 不同结点

C. 相邻实体  D.不同结点对等实体

 

解答:D ,考察同学们对协议的基本理解,没难度,只要理解协议就会

 

2. () 是计算机网络中OSI参考模型的3个概念

A. 服务,接口,协议  B. 结构,模型,交换

C.子网,层次,端口    D.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解析:A 同上

 

3. 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2009年408真题

A. 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 应用层

解析:B,注意关键词端到端,第一个,我们知道传输层是第一个提供应用进程毒间逻辑通信的,而网络层是主机到主机

 

 

4. 在OSI参考模型中,路由器,交换机Switch,集线器Hub实现的最高功能层分别是()

A.2,2,1   B.2,2,2  C.3,2,1  D.3,2,2

解析: C 简单难度,集线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就不说了吧。。

 

5. 假设OSⅠ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4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之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  )。-17考研真题

A.80%
B.83%
C.87%
D.91%

解析:A  。 OSI参考模型共7层,除去物理层和应用层,剩五层,他们会向PDU引入20B*5=100B的额外开销。传输效率为400B/500B=80%。帮助理解整个OSI传输过程

----------------------------------------------------------------------------------------------------------------------------------------------------------------------------------------------------------------------------------------------------------------

数据链路层

6. 为了避免传输过程中帧的丢失,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方法是()

A. 帧编号机制  B.循环冗余校验码

C.汉明码  D.计时器超时重发

解析:D

 

7.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kbp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2012 真题(有难度)

A. 5  B. 4  C.3  D.2

解析:B。考察对数据链路层重传机制的后退N帧协议的理解,即求从发送一个帧到接收到这个帧的确认为止的时间内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帧。要尽可能的多发帧,应该以短的数据帧计算,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实践:128*8/(16*10^3)=64ms;发送到确认的时间为:64+270*2+64=668ms,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668/64=10.4帧

因此需要4bit来编号

 

8. 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此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B)

A.1  B.2  C.3  D.4

解析:考察对重传协议SR的理解,注意区分和后退N帧协议的差别,SR是没有累计确认的,因此超时几个帧就需要重传几个帧!!!!!!

 

如果是以广播信道的通信方法而不加以控制?那么会发生什么?加入A要和C通信,B要和D控制,他们共享一个信道,那么不加控制就有导致由于相互干扰而失败,因此下面主要考察介质访问控制内容

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静态

2)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动态-> ALOH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3)轮询介质访问控制  动态

内容要记得较多,但是内容又比较重要,争夺冲突问题在网络通信中是很重要得一部分,那我简单考察一下好吧?东西实在是多,看的我都累

但是有一个知识点,即使我不考,我也要列出来

为了确保发送站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需要在发送完帧之前就能收到自己发送出去的数据,即帧的传输时延要少于两倍于信号在总线中的传播时延

最小帧长=总线传播时延x数据传输速率x2,以太网规定的最短帧长为64B,如果只发送小于64B的帧,如40B的帧,则需要在MAC子层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一个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以保证以太网的MAC帧长度不小于64B

 

9. 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B.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C. 频分多路复用  D. 码分多路复用

解析:B,不解释了吧,送分题,时隙不就是时分多路复用么,只要知道知识点就过

 

10. 在以下几种CSMA协议中,()协议在监听到介质是空闲时仍可能不发送。

A. 1-坚持CSMA    B. 非坚持CSMA

C. p-坚持CSMA    D. 以上都不是

解析:C。

 

11.  当以太网中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时,帧的传输时间要求按比例缩短,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到冲突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应该 () 。

A.增大电缆介质的长度且减少最短的帧长
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且减少最短的帧长
C.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大最短的帧长
D.增大电缆介质的长度且增大最短的帧长

解析:C,最短帧长等于在争用期时间内发送出的比特数。因此当传输速率提高时,可采用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和增加最短帧长

 

12. 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p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4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09年真题

A.减少80m
B.增加80m
C.减少40m
D.增加40m

解析:由题意知:数据传输速率为1Gbps,信号传播速度为200000km/s,所以,我们得到:
最短数据帧长(bit)=2*两站点的距离(m)/2000000(km/s)*1(Gbps)。
题意问的是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400比特,则求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变化。
两站点的距离变化值(m)=最短数据帧长减少值(bit)*200000(km/s)/(2*1(Gbps))=40m。综上所述,减少40m。

16年的题巨坑,Hub是100BaseT,还隐藏着64B大小的最短帧长的计算条件,我就不坑大家了

 

13. 下列协议不属于TCP/IP协议簇的是()

A.ICMP  B.TCP  C.FTP  D.HDLC

解析:D,HDLC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14. HDLC协议对01111100 01111110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

A.01111100 00111110 10 
B.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
C.01111100 01111101 0
D.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

解析:A   HDLC协议对比特串进行组帧时,HDLC数据帧以位模式0111 1110标识每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在帧数据中凡是出现了5个连续的位“1”的时候,就会在输出的位流中填充一个“0”。所以答案为A。

 

简答题

1.TCP连接建立的时候 3 次握手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的每一步是为什么?

三次握手 TCP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

第一次握手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时,客户端会发送同步序列标号SYN到服务器,在这里我们设SYN为x,等待服务器确认,这时客户端的状态为SYN_SENT。

第二次握手 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SYN后,服务器要做的是确认客户端发送过来的SYN,在这里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这里的ACK为x+1,意思是说“我收到了你发送的SYN了”,同时,服务器也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这里我们设SYN为y。这时服务器的状态为SYN_RECV。 一句话,服务器端发送SYN和ACK两个包。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SYN和ACK包后,需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我也收到你发送的SYN了,我这就给你发个确认过去,然后我们即能合体了”,这里的ACK为y+1,发送完毕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状态为ESTABLISH,即TCP连接成功。 在三次握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发送两个包SYN和ACK,只不过服务器端的两个包是一次性发过来的,客户端的两个包是分两次发送的。

 

大题:

 
13.假设Internet的两个自治系统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自治系统AS1由路由器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R2的接口名、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图所示。
   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_第1张图片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加上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请利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的路由表,要求包含到达上图中所有子图的路由,且路由表的路由项尽可能少。
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
2.若R2收到一个目的IP为194.17.20.200的IP分组,R2会通过那个接口转发IP分组。
3.R1 与 R2 之间利用那个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该路由协议的报文被封装到哪个协议的分组中进行传输?
 
解析
1. 在AS1中,子网153.14.5.0/25 和子网 153.14.5.128/25可以聚合为子网 153.14.5.0/24;在 AS2 中,子网 194.17.20.0/25 和子网 194.17.21.0/24 可以聚合为子网 194.17.20.0/23,但缺少 194.17.20.128/25;子网194.17.20.128/25 单独连接到 R2 的接口 E0;
R2的路由表:
目的网络
下一跳
接口
153.14.5.0/24
153.14.3.2
S0
194.17.20.0/23
194.17.24.2
S1
194.17.20.128/25
/
E0

 

2. 该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是 194.17.20.200 与 路由表中的 194.17.20.0/23 和 194.17.20.128/25 这2个路由表都匹配,根据最长匹配原则,R2 将通过 E0 接口转发该IP分组。
3. R1 与 R2 之间利用 BGP 协议交换路由信息,该路由协议的报文被封装到TCP 协议段中进行传输。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