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blog.csdn.net/happy_jijiawei/article/details/53737858
摘要

  1. MongoDB 适用场景简介
  2. Mongodb 性能监控与分析
  3. Mongodb 性能优化建议

关于Mongodb的几个大事件
1.根据美国数据库知识大全官网发布的DB热度排行,Mongodb的热度排名从2014年的第5名,在2015年跃升为第4名,仅次于主流DB(Oracle、MySQL、SQLServer)之后。

这里写图片描述

2.2015第六届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DTCC)上,Mongodb高调宣布收购开源引擎WiredTiger,性能在3.0版本上实现了7~10倍的提升。

Mongodb 适用场景简介

适用场景

  1. 实时的CRU操作,如网站、论坛等实时数据存储
  2. 高伸缩性,可以分布式集群,动态增删节点
  3. 存储大尺寸、低价值数据
  4. 缓存
  5. BSON结构对象存储
    不适用场景
  6. 高度事务性操作,如银行或会计系统
  7. 传统商业智能应用,如提供高度优化的查询方式
  8. 需要SQL的问题
  9. 重要数据,关系型数据

Mongodb 性能监控与分析

mongostat

  1. faults/s:每秒访问失败数,即数据被交换出物理内存,放到SWAP。
    若过高(一般超过100),则意味着内存不足。
    vmstat & iostat & iotop
    这里写图片描述
    si:每秒从磁盘读入虚拟内存的大小,若大于0,表示物理内存不足。
    so:每秒虚拟内存写入磁盘的大小,若大于0,同上。

mongostat

  1. idx miss %:BTree 树未命中的比例,即索引不命中所占百分比。
    若过高,则意味着索引建立或使用不合理。
    db.serverStatus()
    indexCounters” : {
    “btree” : {
    “accesses” : 2821726, #索引被访问数
    “hits” : 2821725, #索引命中数
    “misses” : 1, #索引偏差数
    “resets” : 0, #复位数
    “mi***atio” : 3.543930204420982e-7 #未命中率
    }

mongostat

  1. locked %:全局写入锁占用了机器多少时间。当发生全局写入锁时,所有查询操作都将等待,直到写入锁解除。
    若过高(一般超过50%),则意味着程序存在问题。
    db.currentOp()
    {
    “inprog” : [ ],
    “fsyncLock” : 1, #为1表示MongoDB的fsync进程(负责将写入改变同步到磁盘)不允许其他进程执行写数据操作
    “info” : “use db.fsyncUnlock() to terminate the fsync write/snapshot lock”
    }

mongostat

  1. q r|w :等待处理的查询请求队列大小。
    若过高,则意味着查询会过慢。
    db.serverStatus()
    “currentQueue” : {
    “total” : 1024, #当前需要执行的队列
    “readers” : 256, #读队列
    “writers” : 768 #写队列
    }

mongostat

  1. conn :当前连接数。
    高并发下,若连接数上不去,则意味着Linux系统内核需要调优。
    db.serverStatus()
    “connections” : {
    “current” : 3, #当前连接数
    “available” : 19997 #可用连接数
    }

6.连接数使用内存过大

shell> cat /proc/$(pidof mongod)/limits | grep stack | awk -F 'size' '{print int($NF)/1024}'

1

1

1

将连接数使用Linux栈内存设小,默认为10MB(10240)

shell> ulimit -s 1024

优化器Profile
db.setProfilingLevel(2);
0 – 不开启
1 – 记录慢命令 (默认为>100ms)
2 – 记录所有命令
info: #本命令的详细信息
reslen: #返回结果集的大小
nscanned: #本次查询扫描的记录数
nreturned: #本次查询实际返回的结果集
millis: #该命令执行耗时(毫秒)

这里写图片描述

表KnowledgeAnswer未建立有效索引(建议考虑使用组合索引)
存在大量慢查询,均为表KnowledgeAnswer读操作,且响应超过1秒
每次读操作均为全表扫描,意味着耗用CPU(25% * 8核)
每次返回的记录字节数近1KB,建议过滤不必要的字段,提高传输效率

执行计划Explain
db.test.find({age: “20”}).hint({age:1 }).explain();
cursor: 返回游标类型(BasicCursor 或 BtreeCursor)
nscanned: 被扫描的文档数量
n: 返回的文档数量
millis: 耗时(毫秒)
indexBounds: 所使用的索引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查询条件、排序条件、统计条件的字段上选择创建索引
db.student.ensureIndex({name:1,age:1} , {backgroud:true});
注意:
 最新或最近记录查询,结合业务需要正确使用索引方向:逆序或顺序
 建议索引建立操作置于后台运行,降低影响
 实际应用过程中多考虑使用复合索引
 使用limit()限定返回结果集的大小,减少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消耗,以及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db.posts.find().sort({ts:-1}).limit(10);

只查询使用到的字段,而不查询所有字段
db.posts.find({ts:1,title:1,author:1,abstract:1}).sort({ts:-1}).limit(10);

基于Mongodb分布式集群做数据分析时,MapReduce性能优于count、distinct、group等聚合函数

这里写图片描述

Capped Collections比普通Collections的读写效率高
db.createCollection(“mycoll”, {capped:true, size:100000});
例:system.profile 是一个Capped Collection。
注意:
 固定大小;Capped Collections 必须事先创建,并设置大小。
 Capped Collections可以insert和update操作;不能delete操作。只能用 drop()方法删除整个Collection。
 默认基于 Insert 的次序排序的。如果查询时没有排序,则总是按照insert的顺序返回。
 FIFO。如果超过了Collection的限定大小,则用 FIFO 算法,新记录将替代最先 insert的记录。

Mongodb 3.0.X版本性能较Mongodb 2.0.X有7-10倍提升,引入WiredTiger新引擎,同时支持MMAPv1内存映射引擎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意:
 默认MMAPv1,切换至WiredTiger:mongod –dbpath /usr/local/mongodb/data –storageEngine wiredTiger
备注:若更换新引擎,则之前使用旧引擎建立的DB数据库无法使用。 建议先通过Mongodb的同步机制,将旧引擎建立的DB数据同步到从库, 且从库使用新引擎.
 选择 Windows 2008 R2 x64 或 Linux x64,Linux版本性能优于 Windows,建议基于Linux系统进行架构选型
 根据RHEL版本号选择Mongodb相应Linux版本
 Mongodb Driver 与 Mongodb 版本一致

最后的建议
哪一种物理设计更适合Mongodb:范式化 & 反范式化 & 业务 ?
 范式化设计的思想是“完全分离”,存在关联查询,查询效率低,但写入、修改、删除性能更高
 反范式化设计的思想是“数据集中存储”,查询效率高,而Mongodb对查询机制支持较弱,看似成为一种互补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图书信息DB表设计案例:

示例1:范式化设计

{
"_id" : ObjectId("5124b5d86041c7dca81917"),
"title" : "MongoDB性能调优",
"author" : [
ObjectId("144b5d83041c7dca84416"),
ObjectId("144b5d83041c7dca84418"),
ObjectId("144b5d83041c7dca84420"),
]
}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分析:更新效率高,因为不需要关联表操作。比如更新作者年龄,只需要更新作者信息1张表就可以了。而查询效率低,因为需要关联表操作。比如查看某本图书的作者简介,需要先查图书信息表以获取作者ID,再根据ID,在作者信息表中查询作者简介信息。

示例2:反范式化设计

{
"_id" : ObjectId("5124b5d86041c7dca81917"),
"title" : "MongoDB性能调优",
"author" : [
{
     "name" : "张三"
     "age" : 40,
    "nationality" : "china",
},
{
     "name" : "李四"
     "age" : 49,
     "nationality" : "china",
},
{
     "name" : "王五"
     "age" : 59,
     "nationality" : "china",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分析:将作者简介信息嵌入到图书信息表中,这样查询效率高,不需要关联表操作。依然是更新作者年龄,此时更新效率就显得低,因为该作者出过多本书,需要修改多本图书信息记录中该作者的年龄。

示例3:不完全范式化设计

{
"_id" : ObjectId("5124b5d86041c7dca81917"),
"title" : "MongoDB性能调优",
"author" : [
{
    "_id" : ObjectId("144b5d83041c7dca84416"),
     "name" : "张三"
},
{
     "_id" : ObjectId("144b5d83041c7dca84418"),
     "name" : "李四"
},
{
     "_id" : ObjectId("144b5d83041c7dca84420"),
     "name" : "王五"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分析:其实我们知道某本书的作者姓名是不会变化的,属于静态数据,又比如作者的年龄、收入、关注度等,均属于动态数据,所以结合业务特点,图书信息表肯定是查询频率高、修改频率低,故可以将一些作者的静态数据嵌入到图书信息表中,做一个折中处理,这样性能更优。

总结:Mongodb性能调优不是最终或最有效的手段,最高效的方法是做出好的物理设计。而什么样的物理设计适合Mongodb,最后还是由当前业务及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决定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好的性能不是调出来的,更多是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