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边的“机核”关注我们,这里不止是游戏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做许多事情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比如摄影。
达盖尔曾于1838年(或1839年)在巴黎拍摄了全世界第一张包含人的照片,这张照片名为《坦普尔大街街景》,曝光时间足有十几分钟,所有路上的行人与车辆都没有留下清晰的印记,只有街边的擦鞋匠与顾客被捕捉下来。
如今的摄影几乎没有成本可言,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们点点手机就能拍出一张足够清晰的照片了。摄影技术的普及带来新的可能性,虽然不是人人都称得上摄影师,但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日常的记录者。
《坦普尔大街街景》
互联网配合各种硬件总能创造奇迹,往前倒退10年,或许鲜有人能预测到手机平台的直播与短视频会这么火。其实现如今的快手、抖音都不算是段视频的鼻祖,较早以段视频为卖点并建立用户社群的是 Vine。
Vine 最早由唐姆·霍夫曼、罗斯·尤苏波夫、科林·克罗尔在2012年6月创立,同年10月被 Twitter 收购。
2013年1月24日,Vine 登陆 iOS 平台,2013 年 4 月 9 日登陆安卓平台,成为当时视频编辑软件(社群)Viddy 和 Socialcam 的竞品。
Viddy 有一定的功能性
当年视频创作类软件的市场仍比较落后,在 Vine 投放市场的头一个月大概只有 4% 的用户通过 Vine 分享了视频。
在发布的第一个月中,Vine 的渗透率逐步上升,达到当时 Twitter 活跃用户总数的 2.8%,超过了 Viddy 和 Socialcam 的 0.5%和 0.2%。
与现今的短视频 App 不同,Vine 是真正的短视频平台——它允许用户创建最长6秒的短片。
唐姆·霍夫曼和罗斯·尤苏波夫最早制作 Vine 的原因是想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的视频剪辑软件,用他们的话说,最开始他们做的东西挺奇怪的,但给身边的朋友们试过后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
而且几人注意到自己的朋友试图用各种方法分享这些视频,那时他们意识到软件社交功能的重要性。于是他们确认了 Vine 的开发方向——简洁的操作与较小的文件大小。
在制定拍摄时间时他们尝试过 5 秒,又尝试过 10 秒,最终他们把时间定在“比最短时长多一点”的 6 秒。
如果只是录制编辑 6 秒短视频显得太单调,于是他们加入了视频循环播放功能。为了凸显 Vine 是新生代 App,Vine 的界面中并没有大红色的录制按钮,或是播放视频时的时间轴。Vine 一直朝着打造新兴互联网社区努力。
Vine 当年有多红其实并不需要我过多介绍,几年前注册微博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应该看过国内搬运的 Vine 作品合辑。
Eh Bee、Thomas Sanders、Jon Paul Piques……许多有创意的普通人都通过 Vine 成了网红。
与早期红人(或网络红人)的概念不同,许多借助电视或 Youtube 走红的人其实是“被出道”的。
比如 Best Cry Ever、Star Wars Kid,这些 Meme 的主人公并没想到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走红,对于一般人而言,这种出名方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Vine 这个平台没有门槛,只要你的视频能足够让人们观看 6 秒,那么你就赢了。
Vine 算是首个把短视频生意做大的品牌,按理说 Vine 的功能性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极低。
但 Vine 没有门槛,它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视频创作中(或者说是把所有人都拉底至同一水准),只要你的视频能足够让人们观看 6 秒,那么你就赢了。
Vine 的成功让其他社交网络有了危机意识,Instagram 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 Insta 用户可能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但 2010 年刚开启服务的 Insta 确实是照片分享社交平台,主打 1:1 的方块图以及各种滤镜,不能录像。
2013 年,Instagram 支持上传不超过 15 秒的视频,许多人认为这是为对抗 Vine 的举措。
Vine 除了能带来 6 秒的快乐外慢慢也有了实用性。
2013 年 4 月 15 日北美东部时间下午2时50分,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科普里广场有两枚 IED 土制炸弹分别于当地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观众区及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引爆。此次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伤,史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
当时现场有人用 Vine 记录下爆炸的瞬间,后来这段视频被美国多家媒体使用,这让许多人都注意到 Vine 快速传递视频信息功能的价值,不过也有人谴责说 Vine 上面精确且数量庞大的播放量与每 6 秒自动循环播放的设定对于这条新闻而言过于不敬。
随着用户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官方帐号在后来接连入驻 Vine,包括社区、消防队、新闻媒体以及政府机构。
2013 年结束之前的 Vine 已经成为当时社交网络的后起之秀, 你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们记录生活、拍段子,也能见到品牌、名人的第一手资讯。那时 Vine 的用户可能并不曾想过这个平台会有关闭的一天。
Vine 在 2014 年迎来自己的高峰,同时也是陨落的开始。唐姆·霍夫曼在 2014 年辞职,开始自主创业。Vine 的联合创始人科林·克罗尔也在 2014 年底离开公司。后来 Twitter 裁掉了 Vine 的创意总监罗斯·尤苏波夫。
至此 Vine 的三位创始人都走了。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三人从始至终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但事后接管 Vine 的杰森·托夫确实没有拯救它。
左起:唐姆·霍夫曼、罗斯·尤苏波夫、科林·克罗尔
长久以来 Vine 的一成不变也成了用户眼中的缺点。虽然在段子手们的努力下 Vine 催生出许多 Meme,不过 Vine 禁锢在 6 秒视频内太久了。
6 秒视频能容纳的信息量过小,一般人很难玩转 Vine。如前文所述,Instagram 在 2013 年支持用户上传最长 15 秒的视频,后来他们为了吸引普通用户和名人使用,还把视频时长上限提升至 60 秒。
2016年6月,Vine宣布正在尝试让用户插入总时长最长 140 秒的视频,不过这个功能很尴尬。数据研究公司 7Park Data 表示,2014 年 8 月,所有安卓用户中有 3.64%开设了 Vine,而到了 2016 年,该数字已降至 0.66%。
如果说 140 秒视频的功能在 1、2 年前推出,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而 2016 年还留在 Vine 的用户显然是不在乎视频长度的,如果他们在乎的话肯定都已经转投 Instagram 了。
Vine 的高粉丝用户几乎都是视频段子手,他们想尽办法将情节、包袱融入在一支 6 秒的短片里,并坚持这么做好久。
但很可惜,这些为 Vine 做出巨大贡献的创作者们却并没有分成。他们只能利用自己在 Vine 打下的名气用其他方法赚钱。一般用户对于营销公司可能没什么好印象,但对于 Vine 上那些大号而言却如同救命稻草。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品牌愿意向 Vine 的网红支付费用打广告,但在 Snapchat 和 Instagram 成长为每日活跃用户过亿的平台后,他们也对 Vine 失去了兴趣。
也有人爆料称 Vine 的创始人根本没有好好经营这个平台,许多事情都交由其他员工负责,这或许也是后期 Vine 转型困难的原因。
2016 年 10 月 27 日,Vine 宣布 Twitter 将停止支持 Vine 的应用程序,同时还承诺网站和应用程序在今后仍可以查看用户和作品,只是用户将不再能发布作品。
唐姆·霍夫曼在离开 Vine 后开始忙自己的新项目——Byte(正式名:V2)——也是一个 6 秒循环视频应用。霍夫曼曾在 2018 年表示这款应用将于 2019 年春季发布,但目前仍没有大动作。
无论对于曾经沉迷 Vine 的用户,还是当初那三名创始人,Vine 的死亡就像一支乐队的解散,人们各奔东西,最终只能独奏。
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